回覆列表
  • 1 # 43042219588888

    現在吃的是優質雜交水稻大米飯:農民伯伯從雜交制種,大田耕耘,浸種,推芽,播種,育秧,扦禾,追肥,治蟲,田間管理,收割,碾米後方可成飯可食。一粒大米一滴汗。要深知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果食。切易浪費糧食。

  • 2 # 紫藤蘿藍精靈

    農民從育苗,種植田間幾個月的辛勤管理到秋天成熟收回,經過去除雜物空秕穀,曬乾,碾壓出米,包裝,入庫,很多還要從東北(東北米市場上佔消費量最多)運輸幾千公里到全國各地車站碼頭中轉糧庫,再到經銷商店,自己購買到家,還要煮。經過多少人的辛苦努力,才能吃到一頓飯。所以要珍惜每一粒飯,粒粒皆辛苦,過春節不能浪費啊!

  • 3 # 手機使用者95470300054

    古時有一財主,請了個松塾教師教育2個兒子,老師問:米飯的來歷過程?其一子搶先回:米飯是從甑中來的,因為我去打過飯,老師又問飯怎麼鑽進甑中?,不能答也!另一子調皮,去過碾房,於是回覆:米從谷來,飯從米來。卻仍不知谷從何來?當然不i同的生產方式就有不同的工序!首先從"春分"開始平整秧田,"清明"前後撤谷種(可以提前兩天浸泡,也可幹撤)。一般撤下谷種當天會蓋上農膜(不能貼地蓋)。七至十天輕追服,施農藥,二十天追猛肥,3O天左右移插到剛收割菜籽田平整的田裡,2O天后追肥,除草,管理水源,共160天至l90天稻穀成熟,開始收割了。

  • 4 # 順利218326243

    一粒米飯相當不容易,自古就有粒糧滴汗之說。首先要放水耘田平整秧田,浸種子,推芽播種育秧。到撥秧到大田插值,田間管理除草放水施肥除蟲病害等到收割收曬乾淨儲藏,到運去加工碾出大米,回來把米用水洗淨,放入飯煲加水煮成米飯。這就是得到一粒米飯的艱苦歷程。

  • 5 # 5126910732雲飛豹

    唉!如今這個問題可是讓許多人憂心忡忡,過去聽老師講過“寄生蟲”一樣的人不認識小麥韭菜,如今不認識小麥韭菜的估計不在少數了,試問新千年出生的孩子,不管城裡的還是鄉下的,還有多少孩子去農田裡打溼過腳的,我不誇張地說,我們是在農場工作,現在在城裡定居了近十年,兩個女兒就不認識小麥和稻穀的區別,因為她們,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已經繞開的農村的歷練,也沒有接觸過農作物從種到收的全部過程,那麼從稻穀小麥這樣變成大米和麵粉也是茫然的,一問三不知,古詩(鋤禾)估計也是能背出來但是根本理解不了,不像我們那個時代的勞動課,是真正的勞動課,是要親力親為去真乾的,特別是踏上社會後人生的第一課就在農田裡,披星載月地勞作是家常便飯,從播種到收穫各項工序一樣都不可能錯過,又從糧食怎樣變成食物多數都經歷過,所以對於糧食的感情就不一樣,浪費一點東西都是非常心疼的,現在的年輕人可不是那樣想,認為只要有錢沒有買不來的東西,無度的鋪張浪費很讓人觸目驚心,如果經常出入餐廳就可以看出事態的嚴重程度,本來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是難得去餐館吃飯,但是年輕人就不一樣,他們會隔三差五地三五成群去餐館吃飯,想吃什麼點什麼,往往點的超出他們的胃口了,又不可能“吃不了兜著走”那怕是整盤的食物也就那樣丟棄了,看著真的很心疼,一個不知道節儉的人和民族是相當危險的,人離開了食物是難得生存,不從點滴做起,就像衣服的補丁一樣會撕破整件衣服的,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我們小時候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啟蒙的老師就給我們講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並且講過一故事,雖然年代過去了近四十多年了,但是還深深的印在腦海中,話說古時候有一家財主的廚房和一個老先生前門挨後門,財主的廚房下水道要從老先生的門口過,那個時候財主的日子如日中天,十分的富有,每天從下水道流走的白米飯,剩饅頭,比一般的家庭日常生活都不差,看著特別可惜,這個老先生心疼浪費的糧食,就在下水道的出口放了個箅子擋著,定期把這些東西收拾起來,拾掇乾淨,再曬乾分開存放,就這樣三年過去,老先生存下了不少的乾糧,恰逢這個財主因官司搞得一敗塗地,家破人亡,昔日的光景不在了,成了窮光蛋,平日裡養尊處優慣了的財主少爺淪落成了乞丐,在乞討無門的情況下,求到了這個老先生門下,這個已經暮年的老人就拿出幾年前財主家丟棄的東西打發給這家少爺度日並且告訴了他這東西的來龍去脈,深深地感動了落魄少爺,從此發憤圖強,發奮讀書,最終成為舉人,並做了一地方的清官,雖然是流傳,但是寓意深長,希望都能教育孩子們節約每一粒糧食,就是淨化每個人的心靈。

  • 6 # 書畫真品

    關於“一粒米飯”經過多少人的辛苦勞累,方能成為米飯?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確為啥不編入教材,讓我們的後代從小就理解到“一切來之不易“,遵重勞動,熱愛勞動,更不能歧視正在勞動中的人們,爭取作一名有用的華人,能自食其力的華人。中國的零零後,特別需要培養勤,儉,節約的能力。問題已凸顯了,我們怎麼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足壇十大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