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古代歷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天下英才輩出,人才濟濟。有史書記載,王勃六歲善辭章;駱賓王七歲能賦詩;李賀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王維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閒音律;李白十歲通五經。這些都是當時名動天下的少年才俊,智力超群,也是神童級的代表人物,這些才高八斗聲名鵲起的少年,很早就展露出卓越的才華,也註定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神童都能有所成就,長大後“焉然眾人矣”的也不在少數。少年時領悟能力高固然可貴,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下面有幾位被我們稱為神通的人,他們長大後的經歷如何呢?

    方仲永,北宋時江西金溪人,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上過學堂,自然沒有一個文化人。等他長大到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看見有人在拿著筆寫什麼,這時候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家裡人要筆墨紙硯,說想寫詩。在這之前,他還從未見過筆墨紙硯。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裡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起來,寫的詩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拍手稱絕。同鄉的很多人知道這件事後,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一致認為他寫得很好。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因此,人們都叫他“神童”。於是,很多人都想見識他的才華,便紛紛邀請他和他的父親去家中做客,讓方仲永當場作詩。方仲永的父親覺得這樣很風光,因此十分願意接受邀請,經常帶著方仲永去四處拜訪,炫耀兒子的才華,卻從來不考慮方仲永的感受,也不讓他去進入學堂去學習,以至於錯過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方仲永一天天地長大,但他的才藝卻沒有絲毫的進展。當二十歲的時候,我們的方仲永同學已經他和同齡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了,逐漸的,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就這樣,他碌碌無為的過完了自己的後生。

    劉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華(今東明縣)人,他是唯一一位入選《三字經》的神童,併成為祖國的花朵――少年兒童們競相學習的榜樣。劉晏出生於貴族家庭,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他自然也是沒有浪費,把先天的絕佳條件都用在了勤學之上,因而幼年就表現出了高人一等的才華,七歲時就被人舉薦為“神童”,名噪一時。八歲時,作了一篇《東封書》,並當著唐玄宗的面讀了出來,玄宗馬上被劉晏的文采所折服,八歲的時候被玄宗當場下旨親授為秘書省太子正字。由於滿腹的才華,他很快就被提升為了宰相,並積極改革,做了很多對百姓有利的事。

    可惜,劉晏這位神童的最後結局比較悽慘,他功高犯忌,廉潔遭妒,被後來即位的唐德宗冤屈致死。但總得來說,他也算沒有辱沒神童的名聲。他身上的很多事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江希張,字慕渠,清代光緒年間人,生於山東濟南。江希張的父親江鍾秀,是一位私塾老師,母親王崇孟也上過私塾,在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環境裡,使江希張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江希張剛滿一週歲的時候,就已經識字了,到了3週歲已經認識800多字,並且能背誦100多首唐詩。4週歲的時候,江希張學會寫作詩文。有一次,他和父母在趵突泉遊玩,這時候有個人給他出了一個對聯,結果他馬上就答出了下聯,而且對仗非常工整,從那以後,他神通的名聲就被人們廣為傳頌。參加科舉考試後,被康有為收為弟子,並在老師的影響下有了很多傑出的成就。後來又到法國去留學,他學習非常刻苦,思想也很活躍,很快就獲得學貫中西的美譽。留學回國後,毅然的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直到21世紀初,江希張這位負有“學貫中西”美譽的老學者與世長辭,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享年97歲。我想,這才是一個神通應有的智慧。所謂的神童只是天資聰慧而已,一個人即使天生就有超過普通人的才華,但是後天不學習,不給自己充電,也不會取得成就的,後天的努力直接決定了一個人可以走多高,走多遠。

  • 2 # 華志坤

    歷史上的神童後來變成了庸人無能,叫仲永。宋朝時候,兒童叫仲永,因家貧無錢上學,只好扒在學堂窗外,偷聽先生講課,時間長久了,學到了很多知識。五歲仲永家貧無錢,到鄰居家借了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首詩,給秀才看。秀才讚揚仲永寫得很好。秀才有朋友看到這首詩,也不相信是五歲仲永寫的,叫仲永來,讓他當面寫詩。仲永略加思索,提筆又寫了一首詩。在場秀才看過以後,拍案叫絕,誇獎仲永的確是神童。仲永寫詩鄉村傳開了,有錢有勢的富人認為仲永將來必成大官,拿出錢財接濟仲永。其父親眼光短淺,見有利可圖,便不送仲永到學堂讀書,整天帶著仲永到處拜訪有錢有勢的富人,得到了很多錢財。從此,仲永荒廢了時間和學業,被中國曆代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叫他寫一首詩,滿頭大汗,寫不出一首詩,變成庸人無能。原因簡單就是仲永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看重眼前利益,斷送了前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秤男會開玩笑叫別人老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