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肅竹

    詩人從來都不是職業,最多能算做一種標籤。所以說,也沒有這種職業。

    在歷史上,詩人都不是職業寫詩的,都只是一種愛好。而一些人以詩歌為生,只不過是混的不好又找不到藉口,所以找了一個看起來很高雅的藉口。

    到了當代,有了官方的協會,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職業作家、職業詩人,其實就是用一種頭銜我蹭福利。從根本上這種人算不上詩人。這種人也不會有好的作品。

  • 2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現代還有“詩人”這種職業嗎?我的回答是:有!但極少!

    功利的時代,基本上已經把詩歌的生存空間擠壓得差不多了,哪怕現在重新重視詩詞,也再難現唐宋盛況!

    把“詩人"當職業,一百個人得餓死九十九人,倒是僅剩那一位,極大可能可以賺得缽滿盆滿。

    當愛好倒還差不多!其實喜歡詩詞的不單不乏其人其實也還很多!高興時吟詩愁苦時寫詩,絞盡腦汁作詩,突發靈感揀詩……或消磨時間,或詠物明志,或頓悟人生……都行!但以此作為職業來謀生,絕大數人不行!

    說句諷刺點的話,連堂堂梨花教主,靠詩也得餓死!話說她那詩的水平,應該堪比三到六年級的小學生!

  • 3 # 羅英華752

    現代人們對詩人這個職業已經非常淡漠了,主要是沒有讓人滿意的作品來供給廣大讀者來欣賞。如果到圖書館去看一看,還會有不少詩人在寫詩,也在發表個人詩集。只不過是讀者太少,瞭解太少,這不知道是作者的悲哀還是讀者的悲哀,

  • 4 # 楓葉173

    寫詩是一種情懷抒發,而不是職業。情懷是隨時變化的或悲傷或喜悅,而職業是按部就班的。

    既然是按部就班的就是機械化,有沒有感慨都要寫的,那根本寫不出來詩的。當然早時的御用詩人除外。

    但如果這個人詩如泉湧,天天能寫出好詩來,並能賣得出去,他是靠寫詩來養家餬口的,則可以稱為職業詩人了。但是現在喜歡讀詩的有幾人?因此以寫詩為職業的鳳毛麟角。

    詩句是有感而發時的神來之筆,而不是寫報告和發言稿那樣的有條有理。

    詩句都是最凝練的也是最有張力的最有想象空間的,詩是文學界的塔尖兒,不是誰都能攀得上去的。即便給他個寫詩的職業乾乾也是寫不出來好詩的。

    詩人是讀者賦予的稱號,讀者是根據詩人的作品的優劣確定此人是作者還是詩人。並不是誰為之規定的職業。

    如今詩人與詩人之間的差別太大了,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叫詩人,寫我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也叫詩人。趙麗華是詩人李白也是詩人呀?李清照是詩人於秀華也是詩人呀。

    寫格律詩的是詩人,創造梨花體的也是詩人,但到底誰是真正的詩人,歲月說了算,寫詩的職業說了不算。

  • 5 # 老街味道

    我沒見過以“詩人”作為職業的人,古代有那麼多的詩人,我不清楚是否有人把“作詩”當做職業。古人或者為官、或者著書育人(當然包括教詩),但是完全把詩作為職業如果一定說有的話,,周邦彥等大晟府的詞人應該算是吧!

    大晟詞人

    宋徽宗酷愛藝術,在位時成立翰林書畫院和大晟府, 養了一批書畫家和詩詞家,大晟詞人類似於現在的文工團,以研究聲律填詞為主要工作,詞也可以說是詩的一種,這批人應該算是職業“詩人”了。

    歌曲與歌詞

    詞在那個時候主要是唱的,聯想到今天的歌曲,其實很多優美的歌詞都是詩。比如《我的祖國》、《大中國》、《水中花》、《八月桂花香》等等歌詞,都可以看作是現代詩。只不過朗誦歌詞是沒有市場的,只有成為歌手或者為歌手寫歌才能養活自己,這樣說起來,很多的作詞者也可以算是半個“職業”詩人了吧。

    文聯與作協

    另外各地文聯和作協,是給一些作家和詩人提供補助的,青島就有這樣的政策,好像一年中必須要在某些刊物上發表多少作品。但是完全靠這個補助也難以改變生活,寫小說寫劇本的稿費大概還可以,寫詩的稿費連煙錢恐怕都不夠。

    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者們同樣如此,寫網路小說、寫有償文章、劇本等有很多人成為金領階層,我不知道是否有完全靠寫詩養活自己的。

    青島有一個寫現代詩的農民詩人陳亮,當年為了生存,他除了在家種地,還曾燒過鍋爐、幹過裝卸,販過水果路……如今去北京做了編輯,終於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雖然是靠寫詩改變了人生,但依然是靠工作養家,而不是靠寫詩養家。

    結語

    我知道的人是把詩作為愛好,大家都有一份正當的工作,詩只是在業餘時間寫。市場經濟中,大多數人沒有資格和條件作什麼“職業詩人”,有一顆詩心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顯示器效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