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范成大 〔宋代〕
荒園蕭瑟懶追隨,舞燕啼鶯各自私。
窗下日長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詩。
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
想見籬東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
譯文
荒蕪的園子冷落悽清, 我懶得去尋遊觀賞;燕子、黃鶯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顧自家歡樂。
白天愈來愈長,正好在窗下多睡一會兒;酒樽前花兒已經凋謝,不能再激發詩情。
我久已老(夢不見周公),只落得兩鬢蓬亂;棄官回鄉吧,跟一竿釣絲相伴。
可以想見竹籬東面,春水已經漲滿;柳絲低垂的岸邊,小船兒正孤單地搖晃。
註釋
追隨:追尋趕趁。
各自私:這裡是說燕子、黃鶯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顧自家歡樂。
樽(zūn):這裡指酒樽。
不供詩:不能提供詩的題材,不能激發詩情。
吾衰久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裡說“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對當今久無周公這樣的明主聖人的慨嘆。
蓬鬢(péng bìn):鬢髮蓬亂,是失志、失寵之態。鮑照《擬行路難》:“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歸去來兮:陶潛有《歸去來兮辭》表達棄官歸田的心態。
籬東:隱指隱居之地。陶潛《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春漲動:春水開始增漲。春季漲水叫春漲。▲
參考資料:
1、陳衍選編.宋詩精華錄全譯 (下) (修訂版):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3:第659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參知政事僅兩個月,便因與孝宗政見不合而落職,回到故鄉吳縣,於是詩人懷著難遇明主想要隱退的心情寫下了這詩。
賞析
這首詩頸聯所謂“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反映的就是既然難遇明主,退隱才是正路的思想。其餘各聯首頷兩聯說荒園蕭瑟、花鳥不通人情,自己也毫無情緒,典型地表現了剛剛從政治核心隱退時難免出現的苦悶消極情緒。轉念一想,退隱方是上策(頸聯),於是尾聯提出:料想春水已漲,小船正停在岸邊等待我駕舟泛遊呢!
全詩寫心理活動,寫思想情緒的變化,真實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語言,顯得含蓄而能盡意,表現了作者很強的藝術功力。
詩起筆描寫暮春園景:園中已不再是百花爭豔,而是又“荒”又“蕭瑟”,可見其春老花殘,落英狼藉。“懶追隨”,透露出詩人已無遊賞之興。然而這“荒園”畢竟不乏“追隨”者。那些燕與鶯,又“舞”又“啼”,多麼得意;但他們貪戀荒園,不過是因為腐枝敗葉問小蟲多,便於捕食罷了,故日“各自私”。這裡,“各自私”的燕與鶯,“蕭瑟”的“荒園”,顯然別有喻意,隱射時事,他聯想到即將崩潰的南宋小朝廷,聯想到朝廷中那班爭權奪利的小人。頷聯緊承首句。“日長”、“花老”,既點出暮春時令,也暗示詩人心緒。常言道:“歡愉恨夜短,愁悶覺日長。”昏昏醉眠,日長難遣,尊前花老,詩情難覓,於是止不住把滿懷愁緒,直接抒寫出來。
“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這是全詩的轉折,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由“花老”而聯想到人老。這裡“吾衰久矣”,既是字面義,也是暗用典。詩人巧借其意,以“吾衰久矣”慨嘆當時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他所向往的大宋王朝一統天下的局面恢復無望。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術,只好“歸去來兮一釣絲”——退歸故里,隱居垂釣。“歸去來兮”也是用典。陶淵明身處東晉行將滅亡之際,因不甘心向小人折腰,毅然拋棄官職,賦《歸去來兮辭》,歸隱故鄉。詩人以陶淵明自況,表明了他的高潔情操。
詩到此,意旨已明,似無可說,但詩人盪開一筆,另闢新境:“想見籬東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好一幅江南水鄉暮春圖:春水漫漫,疏籬如屏,柳絲垂掛,小舟盪漾,該詩句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意境。“小舟無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詩人歸來作伴哩。這裡還需弄清“籬東”一詞源於陶句“採菊東籬下”,後借指故園。這一聯,不僅進一步渲染思歸之情,而且這幅美好的暮春圖,與開頭那“蕭條”的“荒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更見詩人的愛憎和歸意。“春漲動”、“柳絲垂”,還點明《春晚》詩題。
這首抒情詩深沉婉曲,寓憤世之情於暮春之景。描寫景物,不作精雕細刻,意會即止;描寫心境,也只略現跡象,巧妙用典,使情意表達委婉含蓄。
春晚
范成大 〔宋代〕
荒園蕭瑟懶追隨,舞燕啼鶯各自私。
窗下日長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詩。
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
想見籬東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
譯文
荒蕪的園子冷落悽清, 我懶得去尋遊觀賞;燕子、黃鶯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顧自家歡樂。
白天愈來愈長,正好在窗下多睡一會兒;酒樽前花兒已經凋謝,不能再激發詩情。
我久已老(夢不見周公),只落得兩鬢蓬亂;棄官回鄉吧,跟一竿釣絲相伴。
可以想見竹籬東面,春水已經漲滿;柳絲低垂的岸邊,小船兒正孤單地搖晃。
註釋
追隨:追尋趕趁。
各自私:這裡是說燕子、黃鶯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顧自家歡樂。
樽(zūn):這裡指酒樽。
不供詩:不能提供詩的題材,不能激發詩情。
吾衰久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裡說“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對當今久無周公這樣的明主聖人的慨嘆。
蓬鬢(péng bìn):鬢髮蓬亂,是失志、失寵之態。鮑照《擬行路難》:“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歸去來兮:陶潛有《歸去來兮辭》表達棄官歸田的心態。
籬東:隱指隱居之地。陶潛《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春漲動:春水開始增漲。春季漲水叫春漲。▲
參考資料:
1、陳衍選編.宋詩精華錄全譯 (下) (修訂版):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3:第659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參知政事僅兩個月,便因與孝宗政見不合而落職,回到故鄉吳縣,於是詩人懷著難遇明主想要隱退的心情寫下了這詩。
參考資料:
1、陳衍選編.宋詩精華錄全譯 (下) (修訂版):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3:第659頁
賞析
這首詩頸聯所謂“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反映的就是既然難遇明主,退隱才是正路的思想。其餘各聯首頷兩聯說荒園蕭瑟、花鳥不通人情,自己也毫無情緒,典型地表現了剛剛從政治核心隱退時難免出現的苦悶消極情緒。轉念一想,退隱方是上策(頸聯),於是尾聯提出:料想春水已漲,小船正停在岸邊等待我駕舟泛遊呢!
全詩寫心理活動,寫思想情緒的變化,真實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語言,顯得含蓄而能盡意,表現了作者很強的藝術功力。
詩起筆描寫暮春園景:園中已不再是百花爭豔,而是又“荒”又“蕭瑟”,可見其春老花殘,落英狼藉。“懶追隨”,透露出詩人已無遊賞之興。然而這“荒園”畢竟不乏“追隨”者。那些燕與鶯,又“舞”又“啼”,多麼得意;但他們貪戀荒園,不過是因為腐枝敗葉問小蟲多,便於捕食罷了,故日“各自私”。這裡,“各自私”的燕與鶯,“蕭瑟”的“荒園”,顯然別有喻意,隱射時事,他聯想到即將崩潰的南宋小朝廷,聯想到朝廷中那班爭權奪利的小人。頷聯緊承首句。“日長”、“花老”,既點出暮春時令,也暗示詩人心緒。常言道:“歡愉恨夜短,愁悶覺日長。”昏昏醉眠,日長難遣,尊前花老,詩情難覓,於是止不住把滿懷愁緒,直接抒寫出來。
“吾衰久矣雙蓬鬢,歸去來兮一釣絲。”這是全詩的轉折,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由“花老”而聯想到人老。這裡“吾衰久矣”,既是字面義,也是暗用典。詩人巧借其意,以“吾衰久矣”慨嘆當時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他所向往的大宋王朝一統天下的局面恢復無望。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術,只好“歸去來兮一釣絲”——退歸故里,隱居垂釣。“歸去來兮”也是用典。陶淵明身處東晉行將滅亡之際,因不甘心向小人折腰,毅然拋棄官職,賦《歸去來兮辭》,歸隱故鄉。詩人以陶淵明自況,表明了他的高潔情操。
詩到此,意旨已明,似無可說,但詩人盪開一筆,另闢新境:“想見籬東春漲動,小舟無伴柳絲垂。”好一幅江南水鄉暮春圖:春水漫漫,疏籬如屏,柳絲垂掛,小舟盪漾,該詩句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意境。“小舟無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詩人歸來作伴哩。這裡還需弄清“籬東”一詞源於陶句“採菊東籬下”,後借指故園。這一聯,不僅進一步渲染思歸之情,而且這幅美好的暮春圖,與開頭那“蕭條”的“荒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更見詩人的愛憎和歸意。“春漲動”、“柳絲垂”,還點明《春晚》詩題。
這首抒情詩深沉婉曲,寓憤世之情於暮春之景。描寫景物,不作精雕細刻,意會即止;描寫心境,也只略現跡象,巧妙用典,使情意表達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