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荷醫典

    長期吃黃芪的危害有哪些

    長期吃黃芪可能會有頭暈、煩躁、過敏、血壓升高等危害。

    黃芪藥性甘溫,擅補脾肺之氣。長期大量服用黃芪,還可能會引發血壓升高、頭暈、煩躁、身體浮腫、眼目脹痛、頭重腳輕、胸悶腹脹等不適。此外,黃芪具有固表的功效,如果表實邪盛的人服用會導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長,久久無法治癒。黃芪具有補益作用,食積停滯患者應以消食導滯為主,服用黃芪後會造成食積症狀加重。黃芪能補氣,肝鬱氣滯的人因氣滯導致正氣不能外達,表現為乏力氣短,此時服用黃芪補氣,可能會加重氣滯的情況。

    建議患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對症服用。

    本內容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中醫內科 副主任醫師 馬大勇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2 # 蘭空老張

    這個問題我能回答,但不見得正確。

    我有過連服半年中藥湯藥的經歷,炙黃芪是主藥30克,共36、7味藥,量都比較大,普通藥鍋煮不下。因湯藥服用太麻煩,後改為水蜜丸,主藥依然是炙黃芪,連服過四、五年。

    炙黃芪和生黃芪,在中醫那裡是要區分清楚的。藥方經常調,主藥炙黃芪30克一成不變。有一味藥也常用,本應該是犀牛角,應禁用只能用水牛角代替,那是刮成絲入藥,體積特別大。加在一起,水牛角吃掉兩、三根了吧。老鼠屎也是吃過的,叫五靈脂吧。紫河車也吃過,胎盤的中藥名詞。經常吃中藥,於是我成了蘭州黃河中藥批發市場的常客。見過在藥鋪裡抓藥的,像我這批發中藥來吃的不多見吧!

    上高中生時,犯胃病,老吐酸水,自學過中醫,辨證施治、湯頭歌、頻湖脈學均有接觸,針灸在自己身上練過。在醫院還實習過一個多月……胃病後來是吃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治好的,生活方式變化也有關係。

    言歸正傳,炙黃芪服用後,人比較精神,比較於那種亞健康狀態。黃芪容易上火,可藥方裡配有清熱降火的滑石、石膏,大黃、黃連、黃芩、黃柏、菊花,還有涼血的丹參、生地等,還有鍛龜背之類的清涼藥呢。

    後來,我只管吃藥,追求不得療效的,也奢望不得嘛。邊吃藥邊自嘲:這藥香得很!我那醫生比我有信心:你這病算啥?癌症都治哩。

  • 3 # 南開孫藥師

    黃芪是臨床上常見的中藥材,以根入藥,味甘,性微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生肌之功效,氣血雙補,用於氣短心悸,虛脫,自汗,體恤浮腫,慢性腎炎,久洩,脫肛,子宮脫垂,癰疽難潰,瘡口久不癒合。此外,黃芪還含有糖類、蛋白質、氨基酸、葉酸、核黃素、鐵、鈣、鋅、磷等多種營養素,可謂藥食同源,我們在煮粥、燉湯、泡茶時可以放入適量的黃芪,營養又健康。黃芪入藥,歷史悠久,為強壯劑,益正氣、壯脾胃,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多部經典古藥書中均有記載,是補中益氣的上品。黃芪食用,營養豐富,深受百姓推崇。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的主要藥效成分為黃酮類成分、皂苷類成分和多糖類成分,其中黃酮類成分具有抗氧化應激、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舒張小動脈、減輕或消除心、腦、腎血管淤阻、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改善微迴圈等作用,皂苷類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脂質代謝紊亂、降低血黏度、抗心肌缺血、腦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作用。多糖類成分具有保護肝臟、促進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回升、提高單核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調節血糖等作用。黃芪在臨床上適用於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的輔助治療。

    黃芪中的各種活性成分,如黃酮類成分、皂苷類成分等均為完全抗原,因此,長期吃黃芪最常見的危害就是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蕁麻疹、斑丘疹、瘙癢、面板潮紅、哮喘發作等,嚴重者發生過敏性休克,建議對黃芪過敏者應禁用黃芪,過敏體質者慎用黃芪。此外,黃芪具有擴張外周血管的作用,可引起頭痛、失眠。黃芪還具有胃腸道刺激性,少數患者服用後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納差等胃腸道症狀。最後,黃芪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少數患者服用後出現牙齦出血。臨床上還有個別患者服用黃芪後出現四肢劇烈疼痛,同時伴有震顫。

    總之,黃芪藥用歷史悠久,具有補氣行血之功效,並且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藥食同源,既可入藥,又能食補。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的主要藥效成分為黃酮、皂苷和多糖類成分,這些活性成分在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系統表現出一些藥理作用,黃芪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慢性腎病,並可升高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的白細胞水平。在安全性方面,長期服用黃芪最常見的危害是過敏反應,其他還有失眠、頭痛、牙齦出血、胃腸道反應以及四肢疼痛伴震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幼兒上了幼兒園總喊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