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7994670834

    新手如何判斷一臺天文望遠鏡的好壞方法!!! 一架望遠鏡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光學效能,其次是看它的機械效能(指向精度和跟蹤精度)是否優良。光學效能一般用下列指標來衡量。 1、有效口徑:指物鏡的通光直徑,即望遠鏡入射光瞳直徑(用D表示)。望遠鏡的有效口徑越大,聚光本領就越強,愈能觀測到更闇弱的天體。它反應瞭望遠鏡觀測的能力。 2、焦距:望遠鏡的焦距主要指物鏡的焦距,用F表示。物鏡焦距是天體攝影時底片比例尺的主要標誌。對於同一天體而言,焦距越長,天體在焦平面上成的像就越大。 3、相對口徑:也稱其為光力,是望遠鏡的有效口徑和它的焦距之比,也稱為焦比,常用A表示,A=D/F。有效口徑越大,觀測就更有利,因為它們的成像照度與望遠鏡的口徑平方成正比。折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小,一般在1/6~1/15(中焦)之間。而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大,一般在1/3.5~1/5之間。在觀測天體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有效口徑和焦比。 4、放大率:指角放大率,是物鏡的焦距(F)與目鏡的焦距(F’)之比。也等於入射光瞳與出射光瞳之比。所以,只要變換不同的目鏡,就能改變其倍數。但由於受物鏡解析度、大氣視寧靜度及出瞳直徑不能過小等因素的影響,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不能無限制的增大,一般情況下控制在物鏡直徑毫米數的1-2倍為宜(最大不要超過300倍)。 5、解析度:望遠鏡的解析度由望遠鏡分辨角的倒數來衡量。分辨角是望遠鏡能夠分辨出的最小角距,用δ表示。是剛剛能夠被望遠鏡分辨開的天球上兩個發光點之間的角距。 6、視場角:能夠被望遠鏡良好成像的區域所對應的星空範圍的角直徑,用ω表示。與望遠鏡的放大率成反比。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學系統與質量(像差)決定了望遠鏡視場的大小。一般科普型反射望遠鏡的視場小於1度。 7、可視能力:指晴朗無月的夜晚,利用望遠鏡在天頂方向能看到的最闇弱的星等,人的肉眼在較好的條件下能夠觀測到的星的等級為六等星。望遠鏡的可視能力主要與望遠鏡的有效口徑、相對口徑、物鏡的吸收係數,大氣吸收系統和天空背景亮度有關。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一般能看到10—12星等的星。 配置是指望遠鏡除主鏡身及角架以外的零附件,一般包括:目鏡、尋星鏡、增倍鏡、正像鏡等主要附件,基本滿足了使用需求。“德寶”望遠鏡還增配了濾光鏡、照相機介面、活動星圖等附件,更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無須再二次購買相關配件。 1、目鏡;一架好的天文望遠鏡一般配備多個目鏡。以滿足不同的觀測需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望遠鏡的自身價值。 人們往往在在考察瞭解望遠鏡的時候,只注意望遠鏡的物鏡而忽視了作為望遠鏡終端的目鏡,其結果是不能充分發揮望遠鏡應有的作用,只能望天興嘆。目鏡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將物鏡所成的像繼續放大;其二是將出射光束變成平行光,以便觀測時更加舒適、方便。目鏡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三種:惠更斯(H),此類目鏡適用於低、中倍率的觀測;冉斯登(R),此類目鏡也適用於低、中倍率的觀測;凱納爾(K),是冉斯登的改進型,消除了冉斯登的色差,這種目鏡視場大,常用於低倍率觀測,如彗星或大面積的天體。另外還有斯坦海爾的單心目鏡、蔡斯的無畸變目鏡、阿貝無畸變目鏡、希克無畸變目鏡等。 2、尋星鏡:為了在觀測時能夠迅速地找到待觀測的目標,一般都會在主鏡旁附設一個尋星鏡來幫助你瞄準目標。它的光軸與主鏡平行,這樣才能保持與主鏡的目標一致。尋星鏡一般倍數小,視場大,焦平面處裝有分劃板,以標定目標之用。觀測時先用尋星鏡找到待觀測的目標,將其調整到視場中央。所要觀測的目標自然就會在主鏡的視場範圍之內。 3、增倍鏡:增倍鏡是用來延長物鏡的焦距、增大望遠鏡的倍數的。一般透過調換目鏡已能滿足基本要求,不必使用增倍鏡。使用增倍鏡後,會因環節的增多而降低了望遠鏡的清晰度。 4、正像鏡:觀測時不要被您所看到的上下、左右顛倒的影象所困擾,對天文望遠鏡來說這是正常的。正像鏡就是用來將顛倒的像校正為正像的。一般是在觀測地面目標時使用,觀測天空是沒有必要使用的。 5、太陽觀察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透過尋星鏡或主鏡直接觀察太陽,由於太陽的光線太強,聚焦後容易燒壞主鏡,或灼傷眼睛。所以觀察太陽時必須使用太陽觀察鏡以用來降低太Sunny線的強度。 6、攝影介面:介面是愛好者進行天體攝影或景物攝影時,用來連線照相機和望遠鏡的,主要有PK和MD 兩種形式,用於標準的單反相機。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數碼介面也倍受青睞。不過攝影介面一般需要單獨購買。 7、活動星圖:星圖的作用是幫助初學者尋找所要觀察的目標。也需單獨購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奕迅《演唱會》的作詞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