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這首Her Majesty是出自the Beatles的告別專輯Abbey Road中的B面最後一首歌,Paul Mccartney的創作想法是先用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為B面奠定基調,再用不間斷的兩個組曲構成B面的主體。這兩個組曲分別是Mean Mr. Mustard——Polythene Pam——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throom Window其中前兩首是John Lennon之前寫廢的歌曲,所以相當的短小,George Martin將兩首歌串燒之後又接入了Paul的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throom Window以及Golden Slumbers——Carry That Weight——The End其中Carry That Weight還使用了一小段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中的旋律來強化主題,因為Paul特意製作組曲,所以這三首歌都比較短。 Golden Slumbers是他將兒童讀物中的詩歌譜成了童謠(這應該已經是Paul寫的第三首童謠了),Carry That Weight可以看做是對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的續寫,表現了當時樂隊的困境, The End則是四人的合奏曲,四人輪流演奏,最終完美的收官,象徵著樂隊以及一個時代的終結。原本Her Majesty是第一個組曲中的一部分,這從Mean Mr. Mustard歌詞中是可以看出的
His sister Pam works in a shopShe never stops she"s a go-getterTakes him out to look at the queenHis sister Pam指的很可能是Polythene Pam,這首歌的原型是一個很喜歡咬保鮮袋Polythene的一個女演員,這裡則是創作出的一個虛構人物—— Mr. Mustard的姐姐,歌詞裡寫到姐弟倆出門去見女皇,所以可以猜測出Her Majesty最初很可能是在Paul特意為Polythene Pam之後寫出的一個小曲。而實際情況則是Her Majesty在錄音時發生了意外,但根據合同Paul是不可以銷燬這份失敗樣品的,所以這首歌被保留了下來,最後Paul又出乎意料的喜歡上了這份錄音,將它加入到了專輯裡。Paul會特意寫一首關於女王的歌曲,除了有與另外兩首歌構成組曲的原因外,也與個人偏好有關,他自己承認童年時對女王懷有特殊的感情,這在之前的歌曲Penny Lane中有所表現In penny Lane there is a fireman with an hourglass.And in his pocket is a portrait of the Queen.恐怕很多人在聽到The End的時候會有疑問,樂隊在已經用了這樣一首歌曲完美地作為終結,將所有感情毫無遺憾地抒發出來又不留痕跡地收束,為什麼反而要再加上Her Majesty畫蛇添足呢?實際上,我認為這也是Paul的一番用心,我們知道樂隊解散之後Lennon和Paul一度針鋒相對,而後來二人和好之後,又不約而同地將過往合作關係的破裂比作離婚。我想在製作Abbey Road的時候,最不希望樂隊解散的Paul是最明白的這一點的,就像Paul自己兒時對女王的好感是荒誕而自然的,四位披頭士之間的分分合合也如同年輕人之間的感情一般微妙捉摸不定。在完美的結尾之處添上一筆不完美的餘音,即是在表達,也許披頭士的時代確是結束了,但是四個年輕人的故事還在繼續。在這之後,George和Ringo等人的孟加拉演唱會開啟大型搖滾慈善演唱會的先河,Paul在實驗和商業不斷尋找平衡,獲得一次次成功,Lennon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這都是四個人帶給樂迷們的美好回憶。其實真的想深入地聽披頭士,歌詞是最可以先忽略的,並不是每首歌詞都是有什麼深刻的原因,不如試著去了解歌曲的旋律和編配等和音樂本身有關的方面,如果可以一張張錄音室專輯地聽,最終是可以品出很多味道的。音樂畢竟不是作文大賽,the Beatles永不過時的原因就在於在音樂探索本身就要巨大的價值。以上主要是我根據記憶寫出來的,很多地方可能有不可考證和過多解讀的嫌疑,不過題主既然想要一番解釋,寫一點東西出來也是好的。
大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這首Her Majesty是出自the Beatles的告別專輯Abbey Road中的B面最後一首歌,Paul Mccartney的創作想法是先用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為B面奠定基調,再用不間斷的兩個組曲構成B面的主體。這兩個組曲分別是Mean Mr. Mustard——Polythene Pam——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throom Window其中前兩首是John Lennon之前寫廢的歌曲,所以相當的短小,George Martin將兩首歌串燒之後又接入了Paul的She Came In Through the Bathroom Window以及Golden Slumbers——Carry That Weight——The End其中Carry That Weight還使用了一小段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中的旋律來強化主題,因為Paul特意製作組曲,所以這三首歌都比較短。 Golden Slumbers是他將兒童讀物中的詩歌譜成了童謠(這應該已經是Paul寫的第三首童謠了),Carry That Weight可以看做是對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的續寫,表現了當時樂隊的困境, The End則是四人的合奏曲,四人輪流演奏,最終完美的收官,象徵著樂隊以及一個時代的終結。原本Her Majesty是第一個組曲中的一部分,這從Mean Mr. Mustard歌詞中是可以看出的
His sister Pam works in a shopShe never stops she"s a go-getterTakes him out to look at the queenHis sister Pam指的很可能是Polythene Pam,這首歌的原型是一個很喜歡咬保鮮袋Polythene的一個女演員,這裡則是創作出的一個虛構人物—— Mr. Mustard的姐姐,歌詞裡寫到姐弟倆出門去見女皇,所以可以猜測出Her Majesty最初很可能是在Paul特意為Polythene Pam之後寫出的一個小曲。而實際情況則是Her Majesty在錄音時發生了意外,但根據合同Paul是不可以銷燬這份失敗樣品的,所以這首歌被保留了下來,最後Paul又出乎意料的喜歡上了這份錄音,將它加入到了專輯裡。Paul會特意寫一首關於女王的歌曲,除了有與另外兩首歌構成組曲的原因外,也與個人偏好有關,他自己承認童年時對女王懷有特殊的感情,這在之前的歌曲Penny Lane中有所表現In penny Lane there is a fireman with an hourglass.And in his pocket is a portrait of the Queen.恐怕很多人在聽到The End的時候會有疑問,樂隊在已經用了這樣一首歌曲完美地作為終結,將所有感情毫無遺憾地抒發出來又不留痕跡地收束,為什麼反而要再加上Her Majesty畫蛇添足呢?實際上,我認為這也是Paul的一番用心,我們知道樂隊解散之後Lennon和Paul一度針鋒相對,而後來二人和好之後,又不約而同地將過往合作關係的破裂比作離婚。我想在製作Abbey Road的時候,最不希望樂隊解散的Paul是最明白的這一點的,就像Paul自己兒時對女王的好感是荒誕而自然的,四位披頭士之間的分分合合也如同年輕人之間的感情一般微妙捉摸不定。在完美的結尾之處添上一筆不完美的餘音,即是在表達,也許披頭士的時代確是結束了,但是四個年輕人的故事還在繼續。在這之後,George和Ringo等人的孟加拉演唱會開啟大型搖滾慈善演唱會的先河,Paul在實驗和商業不斷尋找平衡,獲得一次次成功,Lennon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這都是四個人帶給樂迷們的美好回憶。其實真的想深入地聽披頭士,歌詞是最可以先忽略的,並不是每首歌詞都是有什麼深刻的原因,不如試著去了解歌曲的旋律和編配等和音樂本身有關的方面,如果可以一張張錄音室專輯地聽,最終是可以品出很多味道的。音樂畢竟不是作文大賽,the Beatles永不過時的原因就在於在音樂探索本身就要巨大的價值。以上主要是我根據記憶寫出來的,很多地方可能有不可考證和過多解讀的嫌疑,不過題主既然想要一番解釋,寫一點東西出來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