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翼
-
2 # 三水讀書筆記
首先介紹一下司馬遷,出生在公元前145年,字子長,夏陽人,也有說是龍門人,是中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公元前99年,武帝派兵討飯匈奴。其中別將李陵押運輜重。之後後背匈奴八萬騎兵圍攻,經過八個晝夜的大戰,李陵以及他的軍隊斬殺匈奴一萬多人,但是由於得不到主力部隊的支援,糧草缺乏,結果還是兵敗,不幸被匈奴俘虜。李陵兵敗被俘的得訊息傳回長安,後來又聽小人說是李陵投降,武帝十分憤怒。然而這時候滿朝文武大臣發揮他們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巨大作用,前幾天還在讚歎李陵英勇作戰,不畏艱難,為國家爭光。然而現在卻紛紛符合著討伐李陵。
這時候也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他對武帝說,李陵此人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對待朋友也很講義氣,對人有理,對收下計程車兵也很友愛,以保國利民為己任,這樣一個重孝重義之人,怎麼可能會投降呢。他在只有幾千對八萬的情況下都能孤軍奮戰,並且斬殺敵軍萬餘。他之所以被俘,而沒有選擇戰死,一定是想要以其他的方達報效祖國。這次戰爭,主將也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司馬遷的直言,激怒了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把司馬遷打入了大牢,在牢裡司馬遷不斷地被酷刑折磨,但是這沒有屈服,去和其他人一樣趨炎附勢。然而不久,更壞的訊息傳來,說李陵帶匈奴攻打漢朝,武帝大怒,很草率的處死了李陵的家人,司馬遷也被處以死刑,然而在漢代,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種是交錢五十萬錢贖罪,一種是受“腐刑”。司馬遷家貧,無力拿出五十萬錢,司馬遷,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認為,他可以死,但要死得其所,人生一世,要做一些對的起自己生一回的事,所以司馬遷忍辱負重選擇了宮刑。有時候死要比活著很簡單,活著要受的屈辱,身心肉體的折磨,這要需要很大決心和毅力。宮刑又稱腐刑,陰刑胥糜之刑等,宮刑即“丈夫割其勢,女子比於宮”
-
3 # 南方鵬
司馬遷祖輩世代為史官,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幼秉庭訓,家學淵源,有不凡的才能和志向,早年還有奇遇,拜在二位高賢門下,一位是孔子的十二世孫,古文學派的大師孔安國,司馬遷師從他學過《尚書》;另一位當時最著名後世更有名的經學大儒董仲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他學有所成之後便遊歷各地,瞭解民情風俗,採集民間傳聞,考證史料依據,才三十歲的司馬遷,足跡遍極黃河和長江粵江流域,包括長城內外,幾乎已走遍祖國大地,有此各派學說為功底和實地調查研究為基礎,一位史學天才正橫空出世。
漢武帝時被判死刑的犯人有兩種方法可以免死,一種是用五十萬錢來贖罪,一種是接受宮刑,又稱“腐刑”即毀掉生殖器,司馬遷無錢可贖罪,只能選擇宮刑,這是各種刑罰中最殘酷的一種,也是對人格一種極大的侮辱。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也詳細說了經過,認為繼承父志的史書未完成,此時一死輕如鴻毛,“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中,司馬遷面對極刑而無怯容,揹負著父親窮盡一生未能完成的理想,戰勝屈辱,完成了太史公的使命。
回覆列表
說反了,不是漢武帝要對司馬遷處以宮刑,而是司馬遷自己選擇了宮刑。
事情起源於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李廣利率兵攻打匈奴,讓李陵負責輜重,李陵拒絕了,他請命帶五千人出擊。結果遭遇了匈奴單于的八萬人馬。
以五千對八萬,1:16,在這種懸殊的情況下,李陵居然斬殺了一萬多人,最後彈盡糧絕,他選擇了投降。
訊息傳回到朝廷,漢武帝十分生氣,痛罵李陵,滿朝大臣自然隨口附和。
這時候司馬遷站了出來,他說李陵不是那樣的人。他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漢武帝將所有怒氣都發洩到司馬遷身上,他將司馬遷下獄,狠狠審問他。
結果審訊沒下來,公孫敖回來了,他說李陵在匈奴不想回來,還幫匈奴人練兵。
漢武帝怒不可遏,殺了李陵全家。連司馬遷也要殺。
這時候司馬遷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死刑。
一是交一大筆錢,就當罰款,可以不殺。二是割掉小雞雞,就是宮刑。
司馬遷十分難受,他說哀莫大於心死,辱沒大於宮刑。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宮刑。就因為他要寫下那部光耀千秋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