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簡齋

    國畫筆墨的創新是個老問題,筆墨首先是國畫創作的材料,本身不是藝術,筆墨是透過書法繪畫的長期訓練,不斷提高筆墨質量,真正體現筆墨創新的是審美的提高,就像用黃金作工藝品,筆墨就是黃金的純度,審美就是工藝設計的樣式,純度再好沒有好的設計,也不會創新。樣式再好,若純度不高,價值也會打折扣。國畫與筆墨也是這個道理。

  • 2 # 呂永亮

    國畫筆墨如何創新?

    從理論上來講,是作品的創作形式決定了筆墨技術的應用。也就是說,筆墨技術儘管存在著改進的空間,但決不屬於筆墨創新,這是國畫的筆墨原始文化屬性所決定的特徵。

    由於此問題需要強大的筆墨技術與理論上的互證要求,絕不是普通愛好者去思考的問題。說句難聽話,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這種關係,這個情況透過作品完成度可以解讀分析出實際情況。

    為了便於理解,本人就用人種來作簡單的說明。華人之間生的孩子,大家都是華人,同屬炎皇子孫沒有疑問吧。現在流行國際通婚,華人和外華人生出來的孩子,你是認戶口上的華人出生證明呢,還是透過臉形特徵去確定為華人的呢?相信絕大都多的人是根據華人的特徵去確認華人的,這就是常理與常識。

    那麼,這個混血兒算什麼人呢?不是已經說了嗎,臉不像華人的人,就叫做混血兒!

    為什麼當代談論更多的是一個大藝術環境,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畫種呢?這個問題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概念了……

  • 3 # 魯東居人1

    國畫之文人畫創新與筆墨的關係,如何改進?實際操作上理論有多高水平,畫就有多高的格調。創新一字太籠統,而應是變革之說。變在於法度之內,法度外是文化品格的轉移,在承傳的文化脈絡中,操作演變成自已風格的意象集束。可以論證的問題意境的品正與文化詮釋,而不是表象的風水氣象畫。新不是創出來的,而是革去陳法拒絕照搬套路,完全之於自我本真的認識的提高!

  • 4 # 吳自強書畫藝術

    中國畫借形寫神是它關鍵因素,筆墨是具象的,但在中國畫中它又是抽象的,因為筆墨不只是工具和材料更是表現形象技巧高度和釋意的手段,筆墨中蘊含了畫家所表現物象的一切,又是寄情於心神的審美意趣載體。對於中國畫的創新中,中國畫畫家並不是要去盲目的昧西與暴虎馮河,而是要站在中國文化和哲學觀念中推陳出新,決不能脫離章法離經叛道的去所謂″創新"。

    徐悲鴻對中國畫的探索和創新,並沒有引入新的技術而脫離了人們對中國畫的理性認識和日常判斷。 潘天壽創新中除了保留了中國畫鮮明的筆墨特徵,往往採用將物象壓向邊角的構圖方式,別具一格。林風眠也探索出了獨特的中國畫樣式。他借鑑西方繪畫的元素和畫面構成的方式,重視對Sunny、色彩等的感受,在畫面中,運用色塊、水墨與水粉相融合。受林風眠影響甚大的吳冠中雖然喊出了“筆墨等於零”的口號,但其本意另有所指。在吳冠中看來,表現是最重要的目的,構成畫面的“不獨筆墨,其道多矣”,點、線、塊、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無窮氣氛。 他將很多具有現代性的表現元素加入畫中,卻始終把住了中國畫的基本筆墨特徵。 一根曲折變化的線條,在他的畫中既是山巒起伏的輪廓,也是具有虛實濃淡、節奏韻律變化的墨線,有著自己的獨立生命力和欣賞價值,吳冠中從而也造就了一種獨特的中國畫樣式。

    中國畫創新在這個文化自信爆棚,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畫家們如何在保持中國畫基本特徵的同時開拓更多的樣式,是任何有志於中國畫創新的畫家們所必須思考和把握的問題。只有我們中國畫家對中國畫有著堅定信念與自信自強精神,中國畫煥然一新的面貌必然會呈現到世人面前!

  • 5 # 陳星席

    筆墨本身是個純技術活,創新不僅是筆墨還有形式和內容,筆墨的運用決定整幅作品的風格。這好比華為造手機,技術革新了,外觀造型又漂亮,功能又是當代最先進的,就超越蘋果手機,站在時代巔峰。

    我認為創新與變革還是兩碼事兒,變革是摹古化古,形成自己的風格,畫一看就是誰的但不一定有新的技術活。而創新就是創出新的技術活,比如傅抱石的抱石皴、李可染的積墨法、張大千的潑彩、吳冠中在形式上創新,避開古人,以大自然為師,由具象直接轉換抽象等等。筆墨的技術創新,形式和內容即“當隨時代”,或超越時代,讓人耳目一新。

    縱觀歷史,吳道子一反前人死板機械的線條,以自由發揮用潑墨的形式把李思訓用了一個月畫成的宮廷牆畫四川風景畫,一天就完成了嘉陵江全景,以致當朝皇帝唐明皇讚不絕口。吳道子的學生張旭看到老師揮灑自如,以這種自由揮灑的形式創出狂草。王維在吳道子的基礎上,廢除白描,形成南宗一派。

    創新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勇於反叛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問哥哥姐姐們,你們高中怎麼過的?可不可告訴我,大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