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75065512416

    在博弈論裡面還有個十分卡通化的博弈心理模型,大家把這個模型叫做“智豬博弈”。 在某個養殖場的籠子裡面關著有兩隻豬,一隻是大的,顏色為黑色;一隻是小的,顏色為白色。豬的籠子很長,一頭有一個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在豬進食的時候,只有去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白豬踩動踏板時,大黑豬會在小白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黑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白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如果以定量單位來看,踩一下踏板,將有相當於10個單位的豬食流進食槽,但是踩完踏板之後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勞動”,要消耗相當於2個單位的豬食。 如果兩隻豬同時踩踏板,再一起跑到食槽吃,大黑豬吃到7個單位,小白豬吃到3個單位,減去勞動耗費各自2個單位,大黑豬淨得益5個單位,小白豬淨得益1個單位。 如果大黑豬踩踏板,小白豬等著先吃,大黑豬再趕過去吃,大黑豬吃到6個單位,去掉踩踏板的勞動耗費2個單位淨得4個單位,小白豬也吃到4個單位。 如果小白豬踩踏板,大黑豬等著先吃,大黑豬吃到9個單位,小白豬吃到1個單位,再減去踩踏板的勞動耗費,小白豬是淨虧損1個單位。 如果大家都等待,結果是誰都吃不到。可以得出結論,唯一解是大黑豬踩踏板,小白豬等待。 把這個博弈心理用矩陣的形式表達,見圖2。 圖2智豬博弈①在矩陣的左上角,大黑豬踩踏板,小白豬也踩踏板,大黑豬、小白豬各得到5個單位食物和1個單位食物;②在矩陣的左下角,大黑豬等待,小白豬踩踏板,大黑豬、小白豬各得到9個單位食物和-1個單位食物;③在矩陣的右上角,大黑豬踩踏板,小白豬等待,大黑豬、小白豬都各得到4個單位食物;④在矩陣的右下角,大黑豬、小白豬等待,大黑豬、小白豬都得不到食物。 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白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黑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那麼這種現象怎麼解釋呢?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小白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白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黑豬,心裡已明知小白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如果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據矩陣,“等待”是小白豬的優勢策略,“踩踏板”是小白豬的劣勢策略。先把小白豬的劣勢策略消去,再來看大黑豬的策略。由於小白豬有“等待”這個優勢策略,大黑豬隻剩下了兩個選擇:等待1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變成了大黑豬的劣勢策略。把它也刪去,這樣大家就可以分析出相同的結局:大黑豬來回在豬槽的兩端奔波,小白豬則坐享其成。 “智豬博弈心理”的結論似乎是,在一個雙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的競爭環境中,有時佔優勢的一方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有悖於他的初始理性。 把上面關於智豬博弈的現象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就可以發現,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和小白豬一樣,付出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回報,爭著做那隻坐享其成的小豬。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這三個和尚都想做“小白豬”,不想付出勞動,不願承擔起“大黑豬”的義務,最後導致每個人都無法獲得利益。 如果每個人都抱著這樣一種心理,等著別人勞動,自己不動,結果是工作完不成。那負責人首先要挨老闆罵。“大黑豬”知道“小白豬”一直是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而“小白豬”也知道“大黑豬”總是礙於面子或責任心使然,不會坐而待之。 因此,其結果就是總會有一些“大黑豬們”由於責任心問題,主動去完成任務。而“小白豬”們則在一邊逍遙自在,反正任務完成後,獎金一樣拿。某些單位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要是注意觀察,都可以發現這樣的事情,經常是有的“大黑豬”累得要死,而有的“小白豬”閒在一邊。群體活動的最大受益者“小白豬”們永遠躲在幕後。活動成功了,他們可以毫髮無傷地優先分到一杯羹,並和大家一起受到領導的表揚;如果失敗了,他們也可以不會被領導問責,因為這件事我沒做,所以與我無關,從而讓做具體工作的“大黑豬”成為永遠的犧牲者。 在日常的工作關係中,有一些人會成為不勞而獲的“小白豬”,而又有另一些人充當了費力不討好的“大黑豬”。當然,當“大黑豬”也不是什麼壞事,“小白豬”表面上是佔便宜了,不過,便宜佔多了,也不一定是什麼太好的事情。老闆可是希望公司裡面全是“大黑豬”,而不是“小白豬”,因為最後受損的是老闆的利益。 做人啊,還是實在點好。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美杜莎咋出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