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要易做好懂,和績效體系本身有很大關係,傳統的績效模式費時費力,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建立一套創新、共贏、以激勵為導向的績效體系是易做好懂的前提條件。
筆者根據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及眾多企業的落地實踐案例,向大家介紹講解一套創新性的薪酬績效模式。
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至少要做到:長期與短期結合、團隊與個體相融、企業與個人共贏。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設計關鍵點:資料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解、薪酬分塊。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關注的重心:精兵、增效、降費、增利、加薪。
針對管理人員易做好懂的月度績效模式(KSF)
KSF是一種基於關鍵成功因子而設計的價值管理工具,管理人員只要對關鍵指標做得更好,就可以進行加薪,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
KSF對企業而言,能起到以下作用,操作非常簡單、易懂、直接。
讓管理層找到工作方向和聚焦點,提升管理價值。
對價值增量加薪,加薪不加成本,留住核心人員。
讓管理者具備經營思維,對結果負責。
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減少工資費用率。
下面用一個具體案例進行講解(以某企業的生產副總為例
1、生產副總月薪25000,拿出50%做為變動薪酬。
2、將12500變動薪酬做成KSF薪酬,並根據各KSF指標的重要程度分配至各指標上。例如入庫產值佔了25%,分到佔比KSF薪酬3125元,製造費用率佔了15%,分到佔比KSF薪酬1875,以此類推。每個月生產副總要關注的重要的、有價值的點有八個,也即八個KSF指標。
從交易的角度看,相當於公司花12500元來買這位生產副總這八個方面的價值,只要做的比原來好,都有加薪的可能。
理論上講,生產副總在每月有八次加薪的機會。
3、給每個KSF指標找到加薪的起點,也即平衡點
平衡點是撬動管理層努力工作的支點,一定要強調平衡性,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度平衡,通常以去年的均值做為平衡點。
只要超過平衡點,就加薪,如果低於平衡點,就少發。
比如對於入庫產值指標。平衡點以去年均值資料為依據,每月是2636137.142元。當入庫產值超過這個值就加薪,少於這個數就少發。
4、給每個KSF指標設計加薪的幅度,也即是刻度和尺度。
比如,對於入 庫產值,超過平衡點,每多3000元,給該生產副總在原KSF佔比工資基礎上加10元,每少3000元,少發10元。為什麼是少發10元,而不是少發20元或30元,這要透過測算確定,最終根據激勵力度要調解獎勵和少發的幅度。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獎勵太多,公司的人力成本受不了,導致激勵過渡。但獎勵太少,員工沒有動力,績效系統會失效。
透過以上幾個步驟,能讓管理者月度的績效評價既簡單、又容易懂。
針對基層員工易做好懂的月度績效模式(PPV)
PPV是針對基層員工的產值量化薪酬模式,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別,操作起來更容易、價值判斷更客觀。
PPV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解決二線員工工作無法評價和考核的問題,測算工作價值。
判斷二線員工工作飽和度和人效,提升人效。
精減冗餘人員,打破吃大鍋飯現象,留住核心人員。
打破崗位界限,協同勞動力資源,一定程度解決忙閒不均和淡旺季問題。
具體如何操作,請看下面舉例分析。
這是某家企業的二線基層人員的PPV標準。
PPV是打破崗位計薪的概念,將崗位計薪轉變為基於崗位核心工作的計價,做了就給產值,沒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實行PPV薪酬模式的基層崗位的薪酬結構:打包工資+PPV工資+預留工資。
設計步驟如下:
1、對崗位核心工作進行梳理。
2、明確每項工作的標準,並進行詳細說明。
3、根據每項工作的有效工作時間、難易度、可替代性等因素,總體測算工作產值標準
4、明確每項工作的評價考核標準和計薪方式,有些是月結、有些是計件。
5、明確稽核人。
對於實行PPV的崗位,每月的PPV產值都是由在崗人員自行申報產值,上級主管審批,財務發放。也即員工薪酬是由自己決定的,掙多掙少自已說了算。
因此,該種績效評價方式只要確定好的定價和標準,操作起來更多靠被考核者自行推動,也是直接上級非常好的管理工具。
績效要易做好懂,和績效體系本身有很大關係,傳統的績效模式費時費力,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建立一套創新、共贏、以激勵為導向的績效體系是易做好懂的前提條件。
筆者根據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及眾多企業的落地實踐案例,向大家介紹講解一套創新性的薪酬績效模式。
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至少要做到:長期與短期結合、團隊與個體相融、企業與個人共贏。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設計關鍵點:資料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解、薪酬分塊。易做好懂的績效模式關注的重心:精兵、增效、降費、增利、加薪。
針對管理人員易做好懂的月度績效模式(KSF)
KSF是一種基於關鍵成功因子而設計的價值管理工具,管理人員只要對關鍵指標做得更好,就可以進行加薪,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
KSF對企業而言,能起到以下作用,操作非常簡單、易懂、直接。
讓管理層找到工作方向和聚焦點,提升管理價值。
對價值增量加薪,加薪不加成本,留住核心人員。
讓管理者具備經營思維,對結果負責。
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減少工資費用率。
下面用一個具體案例進行講解(以某企業的生產副總為例
1、生產副總月薪25000,拿出50%做為變動薪酬。
2、將12500變動薪酬做成KSF薪酬,並根據各KSF指標的重要程度分配至各指標上。例如入庫產值佔了25%,分到佔比KSF薪酬3125元,製造費用率佔了15%,分到佔比KSF薪酬1875,以此類推。每個月生產副總要關注的重要的、有價值的點有八個,也即八個KSF指標。
從交易的角度看,相當於公司花12500元來買這位生產副總這八個方面的價值,只要做的比原來好,都有加薪的可能。
理論上講,生產副總在每月有八次加薪的機會。
3、給每個KSF指標找到加薪的起點,也即平衡點
平衡點是撬動管理層努力工作的支點,一定要強調平衡性,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度平衡,通常以去年的均值做為平衡點。
只要超過平衡點,就加薪,如果低於平衡點,就少發。
比如對於入庫產值指標。平衡點以去年均值資料為依據,每月是2636137.142元。當入庫產值超過這個值就加薪,少於這個數就少發。
4、給每個KSF指標設計加薪的幅度,也即是刻度和尺度。
比如,對於入 庫產值,超過平衡點,每多3000元,給該生產副總在原KSF佔比工資基礎上加10元,每少3000元,少發10元。為什麼是少發10元,而不是少發20元或30元,這要透過測算確定,最終根據激勵力度要調解獎勵和少發的幅度。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獎勵太多,公司的人力成本受不了,導致激勵過渡。但獎勵太少,員工沒有動力,績效系統會失效。
透過以上幾個步驟,能讓管理者月度的績效評價既簡單、又容易懂。
針對基層員工易做好懂的月度績效模式(PPV)
PPV是針對基層員工的產值量化薪酬模式,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別,操作起來更容易、價值判斷更客觀。
PPV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解決二線員工工作無法評價和考核的問題,測算工作價值。
判斷二線員工工作飽和度和人效,提升人效。
精減冗餘人員,打破吃大鍋飯現象,留住核心人員。
打破崗位界限,協同勞動力資源,一定程度解決忙閒不均和淡旺季問題。
具體如何操作,請看下面舉例分析。
這是某家企業的二線基層人員的PPV標準。
PPV是打破崗位計薪的概念,將崗位計薪轉變為基於崗位核心工作的計價,做了就給產值,沒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實行PPV薪酬模式的基層崗位的薪酬結構:打包工資+PPV工資+預留工資。
設計步驟如下:
1、對崗位核心工作進行梳理。
2、明確每項工作的標準,並進行詳細說明。
3、根據每項工作的有效工作時間、難易度、可替代性等因素,總體測算工作產值標準
4、明確每項工作的評價考核標準和計薪方式,有些是月結、有些是計件。
5、明確稽核人。
對於實行PPV的崗位,每月的PPV產值都是由在崗人員自行申報產值,上級主管審批,財務發放。也即員工薪酬是由自己決定的,掙多掙少自已說了算。
因此,該種績效評價方式只要確定好的定價和標準,操作起來更多靠被考核者自行推動,也是直接上級非常好的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