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梁谷音先生,上海崑曲有名的表演藝術家、有名演員、戲曲名家、崑劇名家、崑劇藝術大師。

    她曾自言,人到中年,就像一杯饒有回味的下午茶。在梁谷音的記憶裡,童年的生活已經淡泊了,留下的是彩色的夢想編織成的人生蹤影。她已抹去了許多童年的往事,但是她清晰地記得,在那碧綠生青的江南水鄉的小鎮中,她曾經擁有過一個小小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從窗戶裡看出去,那是一幅天然的田園牧歌圖,淡泊悠然的意境,在她的童年經驗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四)十年後,她突然領悟到《牡丹亭》裡的青春少女遊園時為什麼感嘆“一生愛好是天然"的審美理想。

    不過,貧困的童年沒給她帶來什麼幸福,她早早地就被送進了鎮上唯一的一家尼姑庵裡收養,記得當時年紀小,眼中見到的都是一個個光禿禿的頭,耳邊每天傳來的是一成不變的晨鐘暮鼓和清脆的木魚聲。幾個小尼姑嘰嘰咕咕地吵著要還俗嫁人,她,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就這樣好奇地在庵裡蹦蹦跳跳,竄來竄去。但最讓她難熬的是漫漫長夜,一盞煤油燈忽閃忽閃,半夜裡醒來,常常被四大金剛嚇得死去活來。這段寂寞的淒涼的庵院生活,完全捏碎了梁谷音她孩童世界的夢想,它常常使她悲從中來,但也讓她很早地體會到小尼姑的內心情感和對溫柔的幸福的生活的嚮往。

    1961年,當她從上海戲曲學校崑劇班畢業後,怎麼也沒想到,這段奇特的生活經歷,使她主演的小尼姑《思凡》和《雙下山》成了她畢業的代表作和成名作。1954年,她成了上海市戲曲學校崑劇班唯一來自外地的女學生。在八年的學習生涯,她和同學們受到了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和“傳″字輩老師悉心的關懷和傳授。可是,崑曲是一朵熔合詩、劇、歌、舞為一體的古典奇葩。她們這些十歲左右的孩子,又怎能懂得這一切,《長生殿》裡一出《定情賜盒》短短兩句八個字,就足足學了一個星期,同學們唱著唱著就睡著了,老師只好用驚堂木“啪″地一聲嚇醒他們,她不敢打盹,可老覺得像尼姑庵的尼姑唸經,忍不住要笑,老師就罰她站起來背戲文,有時候也給獎勵,拍一遍曲子給一粒糖,往往一堂課下來,她渾身上下的口袋裡都是糖。就這樣,八個字、一折戲、兩齣戲,三四五六七、點點滴滴、一招一式,浸透著老師們多少的心血。

    在她漫長的幾十多年藝術生涯中,有一個人是她永遠難以忘懷的,對於她,梁谷音只能用兩個字來表達,驚豔。她就是她們的校長言慧珠,言校長是位文武昆亂不擋的表演藝術家,但在她們心目中,永遠是一尊美的偶像。她的一動一靜,有時候就像純情的女大學生,有時候又像優雅的大家閨秀,更多的是像電影明星那樣的耀眼奪目,無論淡抹濃妝,只要她的到來,彷彿校園裡的春光也顯得格外的明媚。

    1959年,她由俞振飛、言慧珠兩位校長推薦,在崑劇影片《牆頭馬上》裡飾演丫環梅香,再一次貼貼切切地感受到亨校長精湛的舞臺藝術和美的感染力。當歷史的塵埃漸漸落定之後,她時常捫心自問,作為表演藝術家,言慧珠校長,究竟留給了她們什麼,她想,這就是對戲劇藝術的熱愛,愛得如痴如醉,愛得如痴如狂,這是一團濃得化不開的情結,在梁谷音她以後的舞臺生活中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如果沒有這份對藝術的痴情,也就不會有她的《痴夢》了。

    在“八億人民八個戲"的年代,崑曲沒有了,她下過鄉,當過工人,以後結了婚,成了家,又有了孩子,開始過起了普通人平凡的生活。但是這一切,對於一個愛戲如命的人來說,那種沮喪的心情是可想而知了,那年回老家和媽媽、妹妹拍了張照片,媽媽和妹妹微笑著,倒也不乏樂觀,可是有人說,從她背後破碎的窗戶上,卻可以讀懂她心靈窗戶上的無奈表情。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來到了浙江京劇團,在現代京劇《紅燈記》裡,擔任李鐵梅的C角演員,雖然是個挨不著邊的C角,可是她總算可以堂堂正正地喊嗓練唱了。

    回首十年煙雲,她們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時間、青春、精力,當時此刻人生就好像一首抒情詩,開始進入了散文的時代,它雖然不是她年齡的佳期,可它卻是她對崑劇藝術新的理解和領悟的“佳期”。

    梁谷音她從小愛做夢,中年以後仍然愛做夢,不知怎麼腦海裡又想起故鄉小鎮上的紹興的篤班,想起民間流行的才子佳人的美妙戲文。說也奇怪,從她十二歲進戲曲學校開始,和她結下了不解之緣的不是那些美貌佳人,而是一些有名的壞女人,比如潘金蓮,閻惜姣(嬌)等等,隨著她對“女人”的深刻理解,她常常懷疑,這些女人真的只能用一個壞字來概括嗎,在她的思維裡,潘金蓮是一個美麗、可愛、嬌媚、潑辣、放蕩、沉淪的悲劇女性,她雖然比不上閨秀仕女,卻也別有一番淒涼的風味。如果我們用一種歷史的,美學的眼光來打量她們的話,我們也許會發現在這種揹負惡名的傳統女性的內心,其實是一杯不放糖的苦澀苦澀的檸檬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的典故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