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嫻妹談兵

    眾所周知,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的零式戰機曾將美英陸軍航空兵的一眾P-40戰機打的抬不起頭來,在珍珠港空襲時,日本更是憑藉著強大海空優勢重創了太平洋艦隊,甚至在當時,美軍還流傳著遇到零式戰機必死的傳言。那麼,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擁有巨大空中優勢的日本航空兵,為何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只能在美國的轟炸機的蹂躪下艱難存生,甚至不得不轉化成神風特工隊來維持自己的存在呢?

    首先,在太平洋初期,日本的零式戰機確實可以憑藉著駕駛水平高超的有經驗飛行員和優異的低空效能碾壓美英空軍。但是,碾壓並不代表一點傷亡都沒有,在整個戰爭初期,順風順水的日本空軍仍然付出了數百名精銳飛行員的代價才獲得了東南亞地區上空的制空權。而且,在中途島海戰時,4艘航母的沉沒也加劇了日本精銳飛行員的損失。在這時,日本只注重培養精銳飛行員,而不注重培養更多的飛行員的弊端就暴露了出來。

    以致於在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航空兵的平均素質下降幅度變得非常之大。與此同時,美國在飛行員的培訓上則表現出了更科學的培訓方式。美國雖然在二戰前航空兵力量十分薄弱,但是美國一直都有成建制的培訓體系來支援飛行員的迅速養成。而同時期的日本航空兵卻仍然要從航空院校開始上起,歷經2到3年才能投入戰爭。所以,即使日本研製出比美國更先進的戰機,也會因為飛行員培訓速度的緩慢而最終在太平洋失去空中超級優勢。

  • 2 # 戰爭之王

    其實日軍所取得的空中優勢是比較都短暫的,後來隨著多方面的因素,最終徹底喪失了空中優勢,最終被蒙軍擊敗

    首先說日軍的戰機問題。日本海軍航空兵戰爭早期主力戰機使用的是零式戰機,而陸軍航空兵使用的是一式戰鬥機,這兩款戰機可謂是兩個極端,零式戰機火力強機動優秀但是防護薄弱,而一式戰鬥機則有防護機動好但是火力極為貧弱。而且日本陸海軍之間不肯合作,這就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日本先進戰機的研發。當時日本陸軍希望得到機炮,但是出於面子等等問題,並沒有同海軍交流,而是直到1943年才得到了德國的MG151型20毫米機關炮。

    日本本來就工業能力不足,比如發動機,就達不到美國的水平,這直接限制了日本戰機的效能。著名的零式戰機之所以生存能力不足,就是因為為了兼顧那臺羸弱的發動機,同時為了減輕重量提高航程,大幅降低機身強度,而且防護裝甲也被捨棄。再比如在機載武器上,日本戰機的火力一直比較貧弱,對付重防護的盟軍戰機比較吃力。

    其次,日本的飛行員問題,日本不如美國那樣有充足的航空人才補充,隨著戰爭的消耗,優秀飛行員消耗殆盡,而補充上來的大多是沒有訓練到位的菜鳥飛行員,毫無戰鬥力可言,只能徒增飛機和人員的損失,於戰局無益。後來由於燃料問題,連飛行員的訓練都成了問題,這樣一來日本飛行員的質量更是難以保證了

    還有就是日本的戰略思想,過於注重一些較遠的島嶼等,為此不惜分散寶貴的力量去主動作戰,極大地增加了不必要的損失,比如在拉包爾,在曠日持久的廝殺中,日本海軍和陸軍損失了大量寶貴的飛行員和飛機,而最終還是退出了這個據點,卻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直沒有恢復過來。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本最著名的防禦戰略思想“九段漸減邀擊戰術”是以防禦為主的。但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主動攻擊就相當於拋棄了這一戰略思想。

    經過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海戰日本喪失進攻用機動主力航母,也就是喪失進攻的“矛”,在索羅門群島戰役中,海航優秀的飛行員沒有航母作為進攻基地,只能依靠拉包爾航空基地作為進攻基地。這樣一下就從進攻戰變成了消耗戰。而對於國力孱弱的日本來說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就以1943所羅門戰役中日本“呂號戰”就是日本海航消耗戰的一個殘酷的縮影。蔥11月2號到11號,日本著名第一航空戰隊就損失的50%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損失30%),轟炸機損失84%(飛行員損失74%),魚雷機損失85%(飛行員損失46%),艦載偵察機損失100%(飛行員損失50%)。參戰的173架飛機損失了70%(121架),363名飛行員損失的50%(181人)。但是卻沒有給的對手造成值得稱道的損失。

    在整個所羅門航空消耗戰中,日本合計損失飛機7096架,相當於開戰初期所擁有的2172架飛機的三倍以上。7186名優秀飛行員的鮮血白白撒在所羅門的熱帶叢林,帝國的血管就這樣慢慢的枯竭。

    而沒有了優秀的飛行員,零式戰機在美軍F4F的優勢以不復存在,就這樣,日本就喪失的空中的優勢。特別是後期沒有補充合格、優秀的飛行員。以至於在1944年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日美軍輕易的能壓倒日本海航,甚至可以算得上“屠殺”,以至於美軍把這場戰役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貴人這麼聰明,要是再美一點會不會比甄嬛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