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字子敬(呵呵,和魯肅同字),因避劉備叔父劉子敬諱,改為子度,扶風人,父親叫孟他,字伯郎。這個孟他很有意思,我先來介紹一下。孟他本來應該是個扶風的小貴族,繼承家業後,正值十常侍秉政,他傾其所有結交張讓的家奴,獲得他們的“尊敬”(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結果,旁人誤以為他和張讓是鐵哥們,就送了大量的禮物給孟他,孟他又把這些轉送給了張讓,“讓大喜”(見三輔決錄注),把涼州刺史交給他當,一下子,小貴族孟他就變成了一方督撫,真是……很可能是因為靈帝末年涼州羌族大暴動或韓遂之亂,孟達一家南遷入蜀,當時孟達還小,等成人後,孟達就在劉焉父子手下幹活。孟家遷蜀時很可能就把曾經在老家和涼州招募的私人部隊一起帶入了四川,因為有很多跡象表明孟達手中有一支屬於他自己的私人武裝。建安十六年,劉璋派法正和孟達各統兵2000到荊州迎接劉備(很可能這4000名士兵都是孟達的部下),劉備當即讓孟達和4000士兵留在江陵,幫助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共守荊州,從此孟達歸附劉備。建安十九年,劉備平蜀後,讓孟達擔任宜都太守,這是個不小的地方官了。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越級命令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擊房陵(呵呵,孟達的直屬上司是關羽),孟達在臨陣殺死房陵太守蒯祺後佔領了房陵,在與劉備派來的“增援”的劉封軍(呵呵,我以前說過了,劉封很可能是來監視孟達的)會合後,立即轉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以一家老小為質(遷到成都),率眾投降。當時,陝東南、鄂西北的情況是這樣:申耽仍是上庸太守,其弟申儀為西城太守,總管上庸、西城、房陵等的應該是劉封和孟達。劉、孟二人應該差不多大,不過我以為,當時,還是劉封佔優。不過,孟達和劉封的關係不太好——奇怪,兩人共事不久(決計不超過一年,個人以為是大半年),怎麼會這樣鬧僵?看來又是劉備從中的手腳。孟達在上庸攻略勝利後,劉備好像沒給他加官進爵——相比之下,劉封從中郎將升為將軍——可能是讓他率所部回宜都,繼續當他的太守。孟達可能非常不樂意(或許也是和關羽不和,不過主要是因為立下了大功卻沒有相應的報酬而憤憤不平),於是劉封去做思想工作,結果鬧翻,劉封在劉備示意下奪了孟達的兵權。孟達於是給劉備寫下辭呈,自比范蠡、伍員、蒙恬等(我呸!),大誇自己是忠臣卻為小人所害。最後,帶著4000餘家部曲北投曹魏。孟達在魏國,受到了曹丕的禮遇,我個人感覺,孟達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不過就他的現存的兩篇文章看,他的確有被當時著名才子曹丕賞識的資本,另外,他對曹丕的知遇之恩也很是感激,所以,孟達的另投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從一個後人的眼光看,曹丕在位的6年多里是孟達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他不但和君主曹丕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還同當時的魏國顯貴夏侯尚(文帝時代替了曹仁在南方的地位,假節鉞)、桓階(當時為尚書令,曾為文帝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有著很不一般的個人關係。好了,回到前面。孟達在投靠魏國後,曹丕立即命其為建武將軍、新城太守(這可是擁有原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大郡)並晉爵平陽亭侯,和夏侯尚、徐晃一起進攻劉封。臨戰前,孟達還寫了封勸降信給劉封,可惜劉封不聽,結果申儀叛變,劉封南逃,申耽也接著投降了曹魏。申耽這回沒有再次被任命為太守,而是遷到了南陽(畢竟反覆多了)。不過,申家畢竟是當地的土豪,加之申儀有功,於是命申儀為魏興太守(大致為以前的新城),領申耽的員鄉侯爵位。這時的孟達正處於人生的鼎盛期,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桓階、夏侯尚的先後病死(夏侯尚居然是為了一個寵妾之死而精神恍惚後病死的,在下倒也很想見識一下這個美人!),最重要的是曹丕的病故,孟達在魏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後來,司馬懿派人勸他最好來洛陽朝覲一下,孟達立即感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於是,就開始和吳、蜀進行秘密來往。諸葛亮派郭模去聯絡,可惜被申儀得個正著,本來申儀就和孟達有怨,這時正好抖了出去,於是孟達起兵造反。司馬懿聞訊立即調兵進攻,才八天,就從南陽宛城趕到了上庸城下,表現了司馬懿非凡的軍事才幹——順便說一句,徐晃並沒有參加這次戰役,公明公是病死的。本來,由於上庸城牆高池深,加之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按孟達的能力應該是可以挺到諸葛亮援軍抵達的,可是,守將鄧賢(還是孟達的外甥)、李輔等在關鍵時刻“開門出降”(見晉書宣帝紀),孟達只守了半個月,就兵敗身亡。孟達的部曲當時已達7000餘家,都被北遷至幽州。最後說一下申儀的結局。申儀在孟達兵敗後被招入朝,沒有獲得應有的嘉獎卻被免官,曾經在陝東南、鄂西北稱霸一方的申氏家族終於覆滅……回想起不久前揭發孟達造反時的喜悅,在洛陽,處於軟禁之中的申儀,這時恐怕會有說不出的辛酸吧……孟達反賊也,但其所為不過也是處於亂世之中相互利用的無奈之舉.
孟達字子敬(呵呵,和魯肅同字),因避劉備叔父劉子敬諱,改為子度,扶風人,父親叫孟他,字伯郎。這個孟他很有意思,我先來介紹一下。孟他本來應該是個扶風的小貴族,繼承家業後,正值十常侍秉政,他傾其所有結交張讓的家奴,獲得他們的“尊敬”(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結果,旁人誤以為他和張讓是鐵哥們,就送了大量的禮物給孟他,孟他又把這些轉送給了張讓,“讓大喜”(見三輔決錄注),把涼州刺史交給他當,一下子,小貴族孟他就變成了一方督撫,真是……很可能是因為靈帝末年涼州羌族大暴動或韓遂之亂,孟達一家南遷入蜀,當時孟達還小,等成人後,孟達就在劉焉父子手下幹活。孟家遷蜀時很可能就把曾經在老家和涼州招募的私人部隊一起帶入了四川,因為有很多跡象表明孟達手中有一支屬於他自己的私人武裝。建安十六年,劉璋派法正和孟達各統兵2000到荊州迎接劉備(很可能這4000名士兵都是孟達的部下),劉備當即讓孟達和4000士兵留在江陵,幫助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共守荊州,從此孟達歸附劉備。建安十九年,劉備平蜀後,讓孟達擔任宜都太守,這是個不小的地方官了。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越級命令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擊房陵(呵呵,孟達的直屬上司是關羽),孟達在臨陣殺死房陵太守蒯祺後佔領了房陵,在與劉備派來的“增援”的劉封軍(呵呵,我以前說過了,劉封很可能是來監視孟達的)會合後,立即轉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以一家老小為質(遷到成都),率眾投降。當時,陝東南、鄂西北的情況是這樣:申耽仍是上庸太守,其弟申儀為西城太守,總管上庸、西城、房陵等的應該是劉封和孟達。劉、孟二人應該差不多大,不過我以為,當時,還是劉封佔優。不過,孟達和劉封的關係不太好——奇怪,兩人共事不久(決計不超過一年,個人以為是大半年),怎麼會這樣鬧僵?看來又是劉備從中的手腳。孟達在上庸攻略勝利後,劉備好像沒給他加官進爵——相比之下,劉封從中郎將升為將軍——可能是讓他率所部回宜都,繼續當他的太守。孟達可能非常不樂意(或許也是和關羽不和,不過主要是因為立下了大功卻沒有相應的報酬而憤憤不平),於是劉封去做思想工作,結果鬧翻,劉封在劉備示意下奪了孟達的兵權。孟達於是給劉備寫下辭呈,自比范蠡、伍員、蒙恬等(我呸!),大誇自己是忠臣卻為小人所害。最後,帶著4000餘家部曲北投曹魏。孟達在魏國,受到了曹丕的禮遇,我個人感覺,孟達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不過就他的現存的兩篇文章看,他的確有被當時著名才子曹丕賞識的資本,另外,他對曹丕的知遇之恩也很是感激,所以,孟達的另投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從一個後人的眼光看,曹丕在位的6年多里是孟達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他不但和君主曹丕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還同當時的魏國顯貴夏侯尚(文帝時代替了曹仁在南方的地位,假節鉞)、桓階(當時為尚書令,曾為文帝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有著很不一般的個人關係。好了,回到前面。孟達在投靠魏國後,曹丕立即命其為建武將軍、新城太守(這可是擁有原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大郡)並晉爵平陽亭侯,和夏侯尚、徐晃一起進攻劉封。臨戰前,孟達還寫了封勸降信給劉封,可惜劉封不聽,結果申儀叛變,劉封南逃,申耽也接著投降了曹魏。申耽這回沒有再次被任命為太守,而是遷到了南陽(畢竟反覆多了)。不過,申家畢竟是當地的土豪,加之申儀有功,於是命申儀為魏興太守(大致為以前的新城),領申耽的員鄉侯爵位。這時的孟達正處於人生的鼎盛期,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桓階、夏侯尚的先後病死(夏侯尚居然是為了一個寵妾之死而精神恍惚後病死的,在下倒也很想見識一下這個美人!),最重要的是曹丕的病故,孟達在魏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後來,司馬懿派人勸他最好來洛陽朝覲一下,孟達立即感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於是,就開始和吳、蜀進行秘密來往。諸葛亮派郭模去聯絡,可惜被申儀得個正著,本來申儀就和孟達有怨,這時正好抖了出去,於是孟達起兵造反。司馬懿聞訊立即調兵進攻,才八天,就從南陽宛城趕到了上庸城下,表現了司馬懿非凡的軍事才幹——順便說一句,徐晃並沒有參加這次戰役,公明公是病死的。本來,由於上庸城牆高池深,加之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按孟達的能力應該是可以挺到諸葛亮援軍抵達的,可是,守將鄧賢(還是孟達的外甥)、李輔等在關鍵時刻“開門出降”(見晉書宣帝紀),孟達只守了半個月,就兵敗身亡。孟達的部曲當時已達7000餘家,都被北遷至幽州。最後說一下申儀的結局。申儀在孟達兵敗後被招入朝,沒有獲得應有的嘉獎卻被免官,曾經在陝東南、鄂西北稱霸一方的申氏家族終於覆滅……回想起不久前揭發孟達造反時的喜悅,在洛陽,處於軟禁之中的申儀,這時恐怕會有說不出的辛酸吧……孟達反賊也,但其所為不過也是處於亂世之中相互利用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