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不能用面積做度量。
狹義上的秦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秦嶺 (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
【簡介】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山系概況】
山系特點
狹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廣義上的秦嶺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別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山脈分段
西段
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1]
中段
陝西秦嶺的中段稱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臺、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的發源地。由秦嶺梁向東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廣東山,海拔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恆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於、支流的發源地。
驪山是陝西秦嶺中段北麓外延的斷塊山,主峰是仁宗廟,海拔為1302米。來自驪山的溪流,有的成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東段
陝西秦嶺的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是: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和新開嶺,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銀花河分佈其間,成為山河相間的嶺谷地形。秦嶺主脊草鏈嶺和太華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嶺東段北坡山澗溪流的分水嶺與發源地。
【地理意義編】
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透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溼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成為了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南北差異對比
⑴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⑵一月份中國0℃等溫線
⑶溼潤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⑸南方水田與北方旱地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界線
⑻(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
⑼多水帶與過渡帶分界線
⑽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不能用面積做度量。
狹義上的秦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秦嶺 (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
【簡介】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山系概況】
山系特點
狹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廣義上的秦嶺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別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山脈分段
西段
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1]
中段
陝西秦嶺的中段稱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臺、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的發源地。由秦嶺梁向東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廣東山,海拔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恆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於、支流的發源地。
驪山是陝西秦嶺中段北麓外延的斷塊山,主峰是仁宗廟,海拔為1302米。來自驪山的溪流,有的成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東段
陝西秦嶺的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是: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和新開嶺,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銀花河分佈其間,成為山河相間的嶺谷地形。秦嶺主脊草鏈嶺和太華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嶺東段北坡山澗溪流的分水嶺與發源地。
【地理意義編】
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透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溼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成為了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南北差異對比
⑴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⑵一月份中國0℃等溫線
⑶溼潤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⑸南方水田與北方旱地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界線
⑻(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
⑼多水帶與過渡帶分界線
⑽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