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丹妮育兒說

    保育老師如何引導幼兒進餐不掉飯?這個問題需要看孩子是多大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經五六歲了,那麼就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飲食紀錄片

    說到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發生在我們學校的故事。

    有一次,我們班級有幾個孩子不喜歡吃當天的午餐。

    誰實話,孩子的食物不能加這個佐料,不能加那個佐料,味道很清淡,都是以煮為主要烹飪方式的,真的不好吃。

    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有一次特意去嘗試了一下孩子們的飯菜,實在不怎麼美味。

    所以孩子們有時候不愛吃學校的飯菜其實情有可原。

    那天,我們班級6歲的孩子,其中一個在午餐時間鬧起了脾氣,可能在家給慣的。

    無論老師怎麼勸說,他都堅決不吃!

    我說,你不吃飯,下午餓了怎麼辦?

    孩子不理,還把飯菜推倒在地上。

    其實他不吃,我們老師也不會逼他吃,最多勸說勸說。

    可是他把食物故意推倒在地上,那就是態度問題了。

    我當時心想,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一番,讓他知道就算不想吃,也不能糟蹋糧食。

    誰知道,正當我要開口的時候,坐在那個孩子旁邊的一個女孩,大聲地斥責那個故意把飯菜推倒在地上的男孩。

    你知不知道,在非洲有無數的孩子,每天忍飢挨餓,很多人骨瘦如柴,不僅沒有可口的飯菜,連乾淨的水都喝不到。

    你知不知道,我們學校煮飯的阿姨,是多麼辛苦的為大家做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別人?

    你知不知道,老師教我們的古詩裡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個女孩一直說,說的那個推倒飯菜的孩子滿臉通紅

    說實話,當時我真的震驚了!

    一個六歲的孩子怎麼能夠說的如此頭頭是道?

    後來,我私下問那個小女孩,我說你怎麼知道非洲的孩子沒飯吃?

    小女孩說,她的爸爸媽媽每天在家給她看各種各樣的紀錄片,其中就有關於非洲孩子的。

    所以,不要小看教育的力量。

    老師和家長也不要只給孩子看動畫片,大孩子基本上掌握了日常交流溝通的語言,他們是可以看懂一些紀錄片的。

    那些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有些是專門拍給孩子看的,內容通俗易懂

    大人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往往我們就是要趁孩子小,教育起來才更加容易。

    所以,對於大孩子來說,可以採取多看一些故事書,卡通片,記錄片的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浪費食物的教育。

    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可能還比較弱,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浪費。

    他們只知道自己不想吃就不吃。

    如果你對3歲以下的孩子擺事實講道理,那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況且3歲以下的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飯,本身他們手的精細動作並沒有發育完全,飯粒掉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師們應該對此有耐心才行。

    老師可以在孩子每次吃飯的時候進行提醒,說:看看今天我們吃飯,誰不會把飯粒掉出來?我們來比賽好不好?

    這樣,才能鼓勵到孩子們。

    老師其實真的不能急,孩子們都是先發展大肌肉動作,比如:跑、跳、走之類的。

    小肌肉(即精細動作)動作,比如:使用剪刀、抓握、剪紙、串珠、扣衣服釦子之類的,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熟練起來的。

    因此,教育應該循序漸進,不要拔苗助長。

    要求3歲以下的孩子吃飯的時候不掉飯粒在桌子上,是不科學的。

    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就多讓孩子去練習精細動作的活動,讓孩子熟練使用雙手,才能解決孩子吃飯掉飯粒出來的問題。

    打罵恐嚇孩子,都是非常低階且錯誤的教育方式。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滋陰補陰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