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理象堅守持道
我們看歷史記載,
歷史的記錄是由後來的人去寫下來的,因此我們看歷史,不要片面看書上的文字,記史的那個人未必是用客觀的角度寫下來。現在我們來看看紂王這個時代背景,紂王不是開國君皇,他是家傳繼承上位的。各種傳言說紂王帶兵能戰,少有不勝的,可以理解紂王這個人崇拜武力,也能戰,因此他沒有繼承王位的時候必然是帶兵的,有兵權。這些都是比較客觀存在的情況。再往前看,紂王的祖上能夠統一諸侯,我們可以推想得出一個情況,就是有德者居之。說明能打來天下者,必然是有文化和有武力者。可以肯定的是紂王家族非常利害而且很有文化,各方諸侯臣服,不是單靠武力可以辦到的,在當時的背景,交通不方便,能出兵遠戰的勢力不會太遠,但是事實上在紂王的時候,中國的勢力範圍已經有大半個中國版圖了。這個單靠武力會是有很多鞭長莫及的。因此我們可以推理出,當時紂王祖上的人才很有文化,屬於德高望重的人物,否則辦不到這點。但是呢當時還沒有漢字書寫文化,沒有文化的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能量呢?我告訴讀者們,他們是有文化的,他們已經有很文明的文化了,那就是《易經》文化。我告訴大家,易經不是心誠則靈的心靈感應巫術,易經是必須要學很多,很全面的知識,法律,人文倫理道德,管理知識,還有自然界和氣象有關知識,有了淵博的知識後,才可以學會掌握《易經》的應用。我們上推到堯舜禹湯的帝位繼承這個事件,我們如果接受這個事情,認為是真實存在,那麼就可以瞭解到,當時的人們是很有文化的,能夠做到這麼文明的皇權繼承交接,這是很難想象得到的。這正是因為當時他們有一套文化,就是《易經》文化。他們會培養很多人學習易經。這些事因為當時還沒有漢字書寫,這些事都沒有記錄下來。但是今天的我們如果懂得《易經》是怎麼回事,自然就知道當時的《易經》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有實際用處的。《易經》不僅僅是用來筮佔預測吉凶,易經的主要作用還是透過學易經的過程,培養出有知識,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才。
那麼時代背景是皇家貴族子弟是需要學習文化知識的,就是學易經。不然是不適合當官管事,包括繼承權力位置。我們從周文王他的家族裡面,有很多人都懂易經,可以證明我這個觀點也是客觀存在的。
這樣回到了主題上來了。周文王為什麼會和紂王產生矛盾呢?我告訴大家,原因就是《易經》這個事引起的。紂王有兵權,他是靠武力強行繼承皇位的,但是他沒有文化,他肯定不學習《易經》的,按照慣例繼承皇位,是必須懂得用易理來辦事的,可以肯定紂王處事不符合道理,雖然能打,但是沒有文化,處理事情讓人們不服。應該說八方諸侯都有不服,有怨言了。周文王姬昌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懂易理,他肯定不是正面和紂王起衝突,按照他這樣有道德之人,肯定是婆婆媽媽勸說紂王,因為發生一件怪事,紂王把姬昌囚禁在羑里,這是怎麼回事呢?正是因為姬昌強調紂王要學《易經》,而紂王反而認為《易經》無用,把姬昌關起來讓他用《易經》來證明有用,不然可就是要殺頭的,紂王就有理由說你姬昌搞風建迷信,夠條件殺頭。這個就是周文王姬昌在羑里,可以重獲自由無罪回到家裡的原因。因為周文王姬昌被關了十多年,《易經》文化終於有了新突破,用預測術證明了易經的作用,因此紂王沒有理,只好放他回家。接下來就是紂王失德無道,諸侯不服反抗,周文王姬昌德高望重,大家都支援他,後來推翻紂王。這就是歷史不能解釋的事件。歷史記錄者,因為不瞭解《易經》,對易經在沒有漢字的年代,它的作用被我們後來的人們忽略了。認為是筮佔用的。太遺憾了,華人錯過了自己的重要文化。
-
3 # 塵埃夢想之志
應該是一顆自大忘我的心與一個野心膨脹的心之間的矛盾吧!
紂王太實誠,做事無防備,姬昌能隱忍,時機把握準~~
至於歷史真相不重要,反正歷史只有勝利者有資格寫~~
回覆列表
政見矛盾?你以為他們倆是政見問題?他倆是敵我矛盾,姬昌是臣子造天子紂王的反。
紂王是當時天下共主,其他的諸侯國、部落都是天子的附庸,包括周部落姬昌。
姬昌是周部落的首領,也可以叫周國的國君,所以叫西伯侯姬昌,他們是紂王的附庸,
從姬昌的爺爺公亶父遷移部落到周原開始,新崛起的周部落就在挑戰商朝天子的地位,
姬昌的父親季厲繼續發展,成為西方諸侯之長,後來造反失敗被紂王的爺爺文丁軟禁殺害。
姬昌子承父業,繼續造反,也失敗了,被紂王軟禁,後來也死了。
周武王保持家族傳統,繼續造反,終於成功了。
周部落是新崛起的諸侯國,而商朝已經立國500年,垂垂老矣,就像努爾哈赤趁大明病,要大明的命一樣。
他們的矛盾就是天子的地位,小弟挑戰大哥,就像我們今天挑戰老牌一樣,我們也想做天下共主了,並非什麼政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