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空奕奕

    英國可惡,的確可惡!眾所周知美伊重新陷入對抗,鬧得整個中東乃至全世界不得安寧,罪魁禍首就是美國。英國不僅沒有能力主持公道,對美國的胡作非為進行約束限制,反而為虎作倀自甘當美國的反伊急先鋒!這種欺軟怕硬,出爾反爾,顛倒黑白的做派極度虛偽,極度可恥。可是縱然英國有萬般不是,伊朗也不能因為互扣油輪事件和進一步激化和英國的矛盾,更別說發生衝突了!

    伊朗的敵人是美國,美國失理在先卻又不遺餘力的在國際社會爭取支持者,拉攏其他國家共同施壓伊朗。美國最想看到的就是伊朗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逐步惡化,讓西方國家站到美國的立場上,完全孤立伊朗!伊朗最不能接受的也是那樣的結局!雖然伊朗強硬,可是伊朗也不能激化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那樣正中美國下懷。和英國發生衝突,獲利最大的是美國。

    伊朗和美國現在展開的激烈博弈,是對伊朗的考驗。並不是一味蠻幹,一味強硬就真的萬事大吉。美國現在巴不得伊朗不顧一切做出退出伊核協議,惡化伊歐關係,抑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一系列激進措施。那樣美國將不失時機的站在輿論高地,伊朗徹底陷入被動。國際社會也將對伊朗開啟群毆模式。

    扎裡夫表示不希望因為互扣油輪事件和英國發生衝突,既是給該事件降溫,也是向英國新政府示好,更是向歐洲國家示好。伊朗的態度很明確,不想和西方國家為敵,更不會和英國發生衝突。扎裡夫的表態是對緩和伊英緊張關係的很好契機。如果英國見好就收,或許這次發生在伊朗和英國之間的不愉快將隨之煙消雲散。

    關鍵是美國的態度和行動。雖然扎裡夫有心緩和局勢,可是美國不樂意看到伊朗和英國之間就這樣不了了之。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是英國版的“特朗普”,和特朗普如出一格,兩人隔空示好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扎裡夫的示好會不會得到馬上到唐寧街10號的約翰遜的積極迴應,有待觀察!

  • 2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不管扎裡夫如何說,伊朗和英國的衝突已經發生,必須正視和麵對。不過,扎裡夫說的是肺腑之言,伊朗希望就事論事,扣船說扣船,不要因此上升為兩國政治與外交間的對抗乃至軍事衝突。

    當前,伊朗的國際處境並不好,英國又是伊核協議的重要一方,從哪種角度看,兩國矛盾升級對伊朗都十分不利。這和強與慫沒多大關係,國家是以利益為標準的,不是以強與慫為標準的,更何況誰笑在最後不是一時一事就能看出來的。順便說一下,以強與慫為標準的網際網路語境會埋下危險的種子,在特定的環境下,這個標準可能會成為誘發不安定的導火因素。

    英國是伊核協議的重要一方,伊英衝突自然會給殘留的伊核協議蒙上更大陰影,正如我昨天在問答中所說,這等於給伊核協議畫上了句號。伊核協議完全解體,不但涉及英國,而且涉及到法德及其它各方,到時伊朗連共同語言與溝通紐帶都找不到,這是伊朗無法承受或美國樂見其成的。

    伊朗的問題不是強與慫的問題,而是賣石油的問題。就是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卻成了最大的難題,這本身就不正常,擴大政治外交對立面就更不正常了。石油不但更賣不出去,連道義的支援也會失掉不少。雖然英國扣押油輪塞給伊朗這顆苦果無法吞下去,但與英國矛盾就此升級帶來的苦果恐怕更難下嚥。因此,扎裡夫的就事論事外交解決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對伊朗來說,掀起波斯灣風雲更多的是無奈,這是突破制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迫使美國放鬆制裁賣出去石油才是最終目的。若由此惹起眾怒,很可能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正所謂成也霍爾木茲海峽,敗也霍爾木茲海峽,火候掌握得道才好。

    英國並不慫,連核潛艇都出動了,但是英國比較理智,不希望用軍事行動來應對。而且提議由歐洲組織護航武裝巡邏波斯灣,不是通常認為的加入美國提議的國際巡航聯軍。兩者雖然本質上沒多大區別,都是為了應對伊朗的威脅,但是前者給保留伊核協議留下了餘地,由此看來,歐洲還是為伊朗留下了充足的騰挪空間。必定伊朗局勢的發展與歐洲的穩定有很大關聯,難民潮重演無疑是一場致命的災難。

    美國在不斷逼迫伊朗出招,因為大多數招數對美國的直接傷害很小,反而往往累及無辜或侵犯公共利益,容易惹起外界對伊朗的不適。伊朗越這樣做美國越高興,比如伊朗和歐洲要鬧起來以及類似英國核潛艇出動等。蓬佩奧的一句英國有責任保護自己的船隻表現的淋離致盡,假如歐洲巡航機制進入波斯灣,特朗普大摡會樂開了花。

    美國注重的是結局,對過程並不那麼在意,只要盯住伊朗的石油,破解了伊朗試圖掀起波斯灣風雲就萬事大吉了。至於強與慫根本不在話下,地球人都知道。而伊朗卻不得不為賣出石油絞盡腦汁,必定這關係到了民生國計和政權安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晶大板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