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姓是最老資格的姓氏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一首著名的“擊壤歌”,對於每一個華人,都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
大家都知道,“擊壤歌”與另一首“康衢謠”,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兩首詩歌,“擊壤歌”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是上古帝堯統治天下的時候,襄陵(今河南省睢縣)地方一位播種耕稼的老人所作,這位老人時常在耕作之餘“擊壤而歌”,逐漸傳到帝堯的耳中, 對於歌中所表達的意思極表嘉許,曉得這位老人姓席,就尊稱他為“席老師”,於是, “席老師”,3個字自此千秋垂為不朽。
帝堯時代的這位席老師,名字雖然未聞, 但卻為中國席姓的古老,提供了最具體的證據。《萬姓統譜》上所記載的:“唐堯時,擊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堯尊為老師”,正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目前以席為姓的華人雖然不算頂多,但他們的歷史至少也在4300年以上,是中國最老資格的姓氏之一。
4000多年以前,現在的河南睢縣地方就已經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約2000年前的楚漢之爭時,原來為晉國之地的山西省一帶,又出現了另一支新興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為席。
關於這一支席氏的出現經過,詳載於《姓苑》和《姓纂》等書。《姓苑》首先指出:“晉大夫籍談元祖伯靨,司晉典籍,因為籍氏”;然後《姓纂》又接著指出:“本姓籍,晉大夫 籍談之後也,談十三代孫,避項羽名改席氏,初徙關東豪族,席氏徙安定, 臨涇。”
源自上古席老師的席氏,是發源於河南;分自春秋時代晉國籍氏的席氏,則是發源于山西,再參照《姓纂》上“望出安定,臨涇”的記載,唐代以前的安定和臨涇兩地都是在今甘肅省境內;到了南北朝之時,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陽盛極一時,則可知早期的席氏,應該是活躍於中國北方的一個姓氏。
唐明皇的天寶年間,詩壇上的燦爛絢麗,為歷代之最,這時,在整個朝廷的濟濟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稱讚為“詩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陽席家發揚門風的傑出子弟。據說,有一次唐明皇親登朝元閣賦詩,君臣屬和,經過皇帝的親自評選,認為席豫的詩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詩中冠冕”的無比榮譽。
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躍於中原地區的席氏,已經在南方各地出現了蹤跡,崇禎末年的席上珍,便是當時的雲南姚安人。
席姓是最老資格的姓氏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一首著名的“擊壤歌”,對於每一個華人,都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
大家都知道,“擊壤歌”與另一首“康衢謠”,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兩首詩歌,“擊壤歌”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是上古帝堯統治天下的時候,襄陵(今河南省睢縣)地方一位播種耕稼的老人所作,這位老人時常在耕作之餘“擊壤而歌”,逐漸傳到帝堯的耳中, 對於歌中所表達的意思極表嘉許,曉得這位老人姓席,就尊稱他為“席老師”,於是, “席老師”,3個字自此千秋垂為不朽。
帝堯時代的這位席老師,名字雖然未聞, 但卻為中國席姓的古老,提供了最具體的證據。《萬姓統譜》上所記載的:“唐堯時,擊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堯尊為老師”,正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目前以席為姓的華人雖然不算頂多,但他們的歷史至少也在4300年以上,是中國最老資格的姓氏之一。
4000多年以前,現在的河南睢縣地方就已經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約2000年前的楚漢之爭時,原來為晉國之地的山西省一帶,又出現了另一支新興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為席。
關於這一支席氏的出現經過,詳載於《姓苑》和《姓纂》等書。《姓苑》首先指出:“晉大夫籍談元祖伯靨,司晉典籍,因為籍氏”;然後《姓纂》又接著指出:“本姓籍,晉大夫 籍談之後也,談十三代孫,避項羽名改席氏,初徙關東豪族,席氏徙安定, 臨涇。”
源自上古席老師的席氏,是發源於河南;分自春秋時代晉國籍氏的席氏,則是發源于山西,再參照《姓纂》上“望出安定,臨涇”的記載,唐代以前的安定和臨涇兩地都是在今甘肅省境內;到了南北朝之時,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陽盛極一時,則可知早期的席氏,應該是活躍於中國北方的一個姓氏。
唐明皇的天寶年間,詩壇上的燦爛絢麗,為歷代之最,這時,在整個朝廷的濟濟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稱讚為“詩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陽席家發揚門風的傑出子弟。據說,有一次唐明皇親登朝元閣賦詩,君臣屬和,經過皇帝的親自評選,認為席豫的詩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詩中冠冕”的無比榮譽。
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躍於中原地區的席氏,已經在南方各地出現了蹤跡,崇禎末年的席上珍,便是當時的雲南姚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