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媒體報道的一條科技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報道稱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將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路,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路。使用者將可搜尋該衛星網路,實現一鍵上網。與現有運營商相比,對目前地面網路尚未覆蓋區域更有幫助。
Wi-Fi衛星是美華人最先丟擲的噱頭,四年前美國有個名為Outernet的計劃,稱發射幾百顆低軌道衛星,為全球4.3億上不了網際網路的人們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
根據Outernet營運長理查德的介紹,使用者只需一個小盒子就可以連上衛星,併成為Wi-Fi熱點,可供使用者及時瞭解全球動態,支援跨國的遠端教育。
網際網路的精髓就是互動,Wi-Fi所基於的802.11協議明確了雙向互動的規則,不能互動資訊的通訊模式不能稱為Wi-Fi。這個專案因沒有籌到資金而停滯了。
與Outernet略有不同,它在理論上可以實現雙向通訊,但必須得自架VSAT衛星天線。因為涉及到了頻率管制,不僅是中國,任何國家都不允許私自架設。而且衛星天線設定複雜攜帶不便,根本就不適合普通使用者。
扎克伯格也跟風搞了全球Wi-Fi計劃,他使用的是翼展30多米的無人機,為此還收購了英國一家無人機公司。
無人機向地面提供的訊號覆蓋半徑約為100公里,其航速約為100公里/小時。這個半徑100公里的訊號覆蓋區是高速移動的,你必須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開著車跟著訊號區移動才能上網。這個方案也未在後續落實。
網傳最火的是SpaceX的“星鏈”計劃,正因為它公佈了詳細的技術方案,反而暴露了其原理並不成立的真相。
根據其官方檔案,一顆衛星的典型覆蓋面積是353萬平方公里,比這個面積大的國家全世界也只有6個,相當於9個多德國和220個北京地區,即使考慮到衛星採用了相控陣技術,真正服務地區比覆蓋面積小些,但其範圍也是驚人的。
如此巨大的覆蓋面積下會有幾千萬的使用者,一顆衛星能提供多大頻寬?被這麼多人分享,每個人能分多少?
現在光北京地區就建設了2萬座鐵塔,每座鐵塔上還不止一個基站。那麼,這麼一顆衛星就能為上百個北京地區提供服務,速率能夠得到保障嗎?好比是在游泳池裡打了一個雞蛋,還能喝出雞蛋湯的味道嗎?
現在全球有500多萬座4G基站,尚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高速上網的需求,幾百幾千顆衛星就能有效補充滿足這些需求?恐怕數量單位上應該加個“萬”。
衛星、熱氣球、無人機的全球Wi-Fi計劃有個共性,即它們都宣傳覆蓋面積大。這些方式的覆蓋面積的確比基站大很多,但大覆蓋下的使用者會更多,單個使用者所能分到的資源就會更少,以至於根本無法上網。
5G馬上就要預商用了,微基站小覆蓋是個核心特點,縮小覆蓋面積,每個基站為更少的使用者服務,使用者才能獲得更高的速率。衛星Wi-Fi的技術路線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衛星通常使用的是Ku和Ka波段,這是電磁波的物理特性所決定的,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如此,衛星頻率約在20GHz左右。 而Wi-Fi的頻段是2.4GHz和5GHz,無法跟衛星直接通訊,必須加裝能與衛星通訊的微波射頻部件,然後才有直連的可能。
Wi-Fi衛星必須在低軌道執行,而越低的軌道資源就越緊張,現在全球在軌服役的衛星有1800多顆,高中低軌道都有,在短短几年裡往低軌道里塞進成千上萬顆衛星,這可能嗎?
2015年馬斯克公佈了五年計劃,要在2020年前發射4425顆衛星,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一大半,終於發射了兩顆衛星上去。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還有4423顆衛星要發射,您覺得來得及嗎?
眼看著要露餡了,現在計劃又變成了12000顆,要在2025年前發射完畢,這個訊息又被部分國內媒體熱炒。不妨簡單算一算,現在距離2025年還有2320天,要發射11998顆衛星,平均每天要發射5.4顆衛星,而且節假日無休,您信嗎?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原理不成立的科技方案呢?這是為了吸引風投而產生的亂相,把PPT做得很漂亮,再設計個激動人心的說法,就能忽悠到投資。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美國科技界稱這類方案為“paper project”,從來就沒打算真正實施的紙面工程。
美國已經開始警惕和排斥paper project了,這股邪風颳到了中國,提醒相關部門和投資人,要高度警惕Wi-Fi衛星計劃,不要當了冤大頭。
近日一些媒體報道的一條科技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報道稱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將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路,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路。使用者將可搜尋該衛星網路,實現一鍵上網。與現有運營商相比,對目前地面網路尚未覆蓋區域更有幫助。
Wi-Fi衛星是美華人最先丟擲的噱頭,四年前美國有個名為Outernet的計劃,稱發射幾百顆低軌道衛星,為全球4.3億上不了網際網路的人們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
根據Outernet營運長理查德的介紹,使用者只需一個小盒子就可以連上衛星,併成為Wi-Fi熱點,可供使用者及時瞭解全球動態,支援跨國的遠端教育。
網際網路的精髓就是互動,Wi-Fi所基於的802.11協議明確了雙向互動的規則,不能互動資訊的通訊模式不能稱為Wi-Fi。這個專案因沒有籌到資金而停滯了。
與Outernet略有不同,它在理論上可以實現雙向通訊,但必須得自架VSAT衛星天線。因為涉及到了頻率管制,不僅是中國,任何國家都不允許私自架設。而且衛星天線設定複雜攜帶不便,根本就不適合普通使用者。
扎克伯格也跟風搞了全球Wi-Fi計劃,他使用的是翼展30多米的無人機,為此還收購了英國一家無人機公司。
無人機向地面提供的訊號覆蓋半徑約為100公里,其航速約為100公里/小時。這個半徑100公里的訊號覆蓋區是高速移動的,你必須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開著車跟著訊號區移動才能上網。這個方案也未在後續落實。
網傳最火的是SpaceX的“星鏈”計劃,正因為它公佈了詳細的技術方案,反而暴露了其原理並不成立的真相。
根據其官方檔案,一顆衛星的典型覆蓋面積是353萬平方公里,比這個面積大的國家全世界也只有6個,相當於9個多德國和220個北京地區,即使考慮到衛星採用了相控陣技術,真正服務地區比覆蓋面積小些,但其範圍也是驚人的。
如此巨大的覆蓋面積下會有幾千萬的使用者,一顆衛星能提供多大頻寬?被這麼多人分享,每個人能分多少?
現在光北京地區就建設了2萬座鐵塔,每座鐵塔上還不止一個基站。那麼,這麼一顆衛星就能為上百個北京地區提供服務,速率能夠得到保障嗎?好比是在游泳池裡打了一個雞蛋,還能喝出雞蛋湯的味道嗎?
現在全球有500多萬座4G基站,尚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高速上網的需求,幾百幾千顆衛星就能有效補充滿足這些需求?恐怕數量單位上應該加個“萬”。
衛星、熱氣球、無人機的全球Wi-Fi計劃有個共性,即它們都宣傳覆蓋面積大。這些方式的覆蓋面積的確比基站大很多,但大覆蓋下的使用者會更多,單個使用者所能分到的資源就會更少,以至於根本無法上網。
5G馬上就要預商用了,微基站小覆蓋是個核心特點,縮小覆蓋面積,每個基站為更少的使用者服務,使用者才能獲得更高的速率。衛星Wi-Fi的技術路線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衛星通常使用的是Ku和Ka波段,這是電磁波的物理特性所決定的,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是如此,衛星頻率約在20GHz左右。 而Wi-Fi的頻段是2.4GHz和5GHz,無法跟衛星直接通訊,必須加裝能與衛星通訊的微波射頻部件,然後才有直連的可能。
Wi-Fi衛星必須在低軌道執行,而越低的軌道資源就越緊張,現在全球在軌服役的衛星有1800多顆,高中低軌道都有,在短短几年裡往低軌道里塞進成千上萬顆衛星,這可能嗎?
2015年馬斯克公佈了五年計劃,要在2020年前發射4425顆衛星,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一大半,終於發射了兩顆衛星上去。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還有4423顆衛星要發射,您覺得來得及嗎?
眼看著要露餡了,現在計劃又變成了12000顆,要在2025年前發射完畢,這個訊息又被部分國內媒體熱炒。不妨簡單算一算,現在距離2025年還有2320天,要發射11998顆衛星,平均每天要發射5.4顆衛星,而且節假日無休,您信嗎?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原理不成立的科技方案呢?這是為了吸引風投而產生的亂相,把PPT做得很漂亮,再設計個激動人心的說法,就能忽悠到投資。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美國科技界稱這類方案為“paper project”,從來就沒打算真正實施的紙面工程。
美國已經開始警惕和排斥paper project了,這股邪風颳到了中國,提醒相關部門和投資人,要高度警惕Wi-Fi衛星計劃,不要當了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