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主要是由於冬季長期飼餵單一的豆秸、麥秸等粗纖維多的秸稈飼料,刺激腸管,使腸道運動和分泌機能降低導致腸遲緩所引起,是牛冬春季節的常見病。腸遲緩導致糞便積滯稱腸便秘。牛的腸便秘與飼養和勞役不當有關。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對85例牛便秘手術統計,結腸便秘佔47.9%,十二指腸便秘佔32.9%,空腸便秘佔17.6%,迴腸便秘佔2.3%,盲腸便秘較少發生。
十二指腸便秘以髂彎曲與乙狀彎曲多發,第三段發生較少。便秘點如小雞蛋大小,阻塞物多為纖維球、毛球或糞球。阻塞部前方腸管高度臌氣積液。
空腸便秘偶有發生,阻塞物多為糞球、纖維球或毛球形成。迴腸在進入盲腸的回盲口處,有時發生套疊。
結腸便秘多位於結腸旋袢的中曲部,其次為結腸袢末端,便秘點由鴨蛋到鵝蛋大小,多為糞性阻塞。
盲腸便秘常在盲結口,盲腸積糞其體積增大,且盲腸尖下垂而進入盆腔內。
由於腸弛緩是腸便秘的基礎,因此病牛同時伴有腸弛緩現象。
本病一般見於成年牛,並以老年牛發病率較高。
【病因】
牛腸便秘通常由於飼餵甘薯藤、豆秸、花生秸、棉稈和稻草等粗纖維飼料所致。由於這些富含纖維素的粗飼料最先導致腸道的興奮刺激,隨後引起腸運動和分泌減退,最終引起腸弛緩和腸積糞,特別在連續飼餵粗纖維飼料而又重度勞役和缺乏飲水時,更能助長便秘的發生。因此在農忙季節的耕牛亦可發生腸便秘。乳牛腸便秘雖不常見,若長期飼餵大量濃質飼料而使腸道負擔過重時,由於原先伴有腸弛緩,就可發展為腸便秘。新生犢牛也可因分娩前的胎糞積聚,以致在出生後發現腸便秘。其他如在腹部腫瘤、某些腺體增大、肝臟疾病導致膽汁排除減少等情況下,亦可見之。母畜臨近分娩時,因直腸麻痺,容易導致直腸便秘。
【症狀】
病初腹痛是輕微的,但可呈持續性;病牛兩後肢交替踏地,呈蹲伏姿勢;或後肢踢腹;拱背,努責,呈排糞姿勢。腹痛增劇以後,常臥地不起。病程延長以後,腹痛減輕或消失,臥地和厭食,反芻停止。鼻鏡乾燥,結膜呈汙穢的灰紅色或黃色。口腔幹臭,有灰白或淡黃色舌苔。通常不見排糞,頻頻努責時,僅排出一些膠凍樣團塊。直腸檢查,肛門緊縮,直腸內空虛,有時在直腸壁上附著乾燥的少量糞屑。耕牛便秘大多數發生於結腸,因此直腸檢查須注意結腸袢的狀態。有些病例,在便秘的前方胃腸積液積氣,應注意對積液積氣腸段後方的腸段檢查。
病的後期,病牛眼球下陷,可視黏膜乾燥,面板彈性下降,目光無神,腹圍增大,鼻鏡乾裂,機體抵抗力很差,臥地後起立困難,心臟衰弱,心律不齊,脈搏快弱。對右腹部進行衝擊式觸診有明顯振水音。用叩診器對右腹部腸臌氣積液腸段叩診,可出現明顯的金屬音調。病程一般6~12天,若不治療大多以脫水和虛脫而死。
【診斷】
診斷該病應抓住以下診斷要點:
便秘病牛一般表現不吃食、不反芻、不排糞;不時作排糞姿勢,但僅僅排出一些膠凍樣的白色黏液性團塊;病牛右腹圍增大,對右腹部用拳頭進行衝擊式觸診可出現振水音,用叩診器叩診右腹部可出現明顯的金屬音調。再結合病史,有腹痛現象及直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確診病牛發生了腸便秘。但有時須與瘤胃積食、皺胃阻塞、瓣胃梗塞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
早期可以應用鎮痛劑,隨後作通便、補液和強心治療。
通便治療是在補液的基礎上投予硫酸鎂或硫酸鈉及皮下注射小劑量新斯的明(0.02克),灌服硫酸鈉500~800克,配成8%濃度,經3~4小時再灌服食鹽250克,水25000毫升,10~14小時就可使便秘通暢。然而,這種療法必須在便秘確診的基礎上才可進行。結腸便秘還可採用溫肥皂水15000~30000毫升深部灌腸。對頑固性便秘,可試用瓣胃注入石蠟油1000~1500毫升。
實踐證明,用藥物治療一般療效較差,特別是在投入大量鹽類或油類瀉劑後,可進一步增加胃腸內滲透壓,使腹圍進一步擴大,加重脫水。也有個別的病牛經投服瀉劑後而排下便秘塊,但隨之繼發嚴重的腸炎而加重脫水致中毒而死亡。
在臨床實踐中,若經直腸檢查發現了便秘點後也可在直腸內破結。值得重視的是牛的腸壁較薄,在破結時應考慮到腸壁有無破裂的可能,只要堅持謹慎仔細地隔腸按壓,大多數可獲良好的效果,但直腸內發現便秘腸段的機率較低,凡是經直腸檢查無法找到便秘點的病例,應採取果斷地措施,不失時機地進行手術。
腸阻塞主要是由於冬季長期飼餵單一的豆秸、麥秸等粗纖維多的秸稈飼料,刺激腸管,使腸道運動和分泌機能降低導致腸遲緩所引起,是牛冬春季節的常見病。腸遲緩導致糞便積滯稱腸便秘。牛的腸便秘與飼養和勞役不當有關。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對85例牛便秘手術統計,結腸便秘佔47.9%,十二指腸便秘佔32.9%,空腸便秘佔17.6%,迴腸便秘佔2.3%,盲腸便秘較少發生。
十二指腸便秘以髂彎曲與乙狀彎曲多發,第三段發生較少。便秘點如小雞蛋大小,阻塞物多為纖維球、毛球或糞球。阻塞部前方腸管高度臌氣積液。
空腸便秘偶有發生,阻塞物多為糞球、纖維球或毛球形成。迴腸在進入盲腸的回盲口處,有時發生套疊。
結腸便秘多位於結腸旋袢的中曲部,其次為結腸袢末端,便秘點由鴨蛋到鵝蛋大小,多為糞性阻塞。
盲腸便秘常在盲結口,盲腸積糞其體積增大,且盲腸尖下垂而進入盆腔內。
由於腸弛緩是腸便秘的基礎,因此病牛同時伴有腸弛緩現象。
本病一般見於成年牛,並以老年牛發病率較高。
【病因】
牛腸便秘通常由於飼餵甘薯藤、豆秸、花生秸、棉稈和稻草等粗纖維飼料所致。由於這些富含纖維素的粗飼料最先導致腸道的興奮刺激,隨後引起腸運動和分泌減退,最終引起腸弛緩和腸積糞,特別在連續飼餵粗纖維飼料而又重度勞役和缺乏飲水時,更能助長便秘的發生。因此在農忙季節的耕牛亦可發生腸便秘。乳牛腸便秘雖不常見,若長期飼餵大量濃質飼料而使腸道負擔過重時,由於原先伴有腸弛緩,就可發展為腸便秘。新生犢牛也可因分娩前的胎糞積聚,以致在出生後發現腸便秘。其他如在腹部腫瘤、某些腺體增大、肝臟疾病導致膽汁排除減少等情況下,亦可見之。母畜臨近分娩時,因直腸麻痺,容易導致直腸便秘。
【症狀】
病初腹痛是輕微的,但可呈持續性;病牛兩後肢交替踏地,呈蹲伏姿勢;或後肢踢腹;拱背,努責,呈排糞姿勢。腹痛增劇以後,常臥地不起。病程延長以後,腹痛減輕或消失,臥地和厭食,反芻停止。鼻鏡乾燥,結膜呈汙穢的灰紅色或黃色。口腔幹臭,有灰白或淡黃色舌苔。通常不見排糞,頻頻努責時,僅排出一些膠凍樣團塊。直腸檢查,肛門緊縮,直腸內空虛,有時在直腸壁上附著乾燥的少量糞屑。耕牛便秘大多數發生於結腸,因此直腸檢查須注意結腸袢的狀態。有些病例,在便秘的前方胃腸積液積氣,應注意對積液積氣腸段後方的腸段檢查。
病的後期,病牛眼球下陷,可視黏膜乾燥,面板彈性下降,目光無神,腹圍增大,鼻鏡乾裂,機體抵抗力很差,臥地後起立困難,心臟衰弱,心律不齊,脈搏快弱。對右腹部進行衝擊式觸診有明顯振水音。用叩診器對右腹部腸臌氣積液腸段叩診,可出現明顯的金屬音調。病程一般6~12天,若不治療大多以脫水和虛脫而死。
【診斷】
診斷該病應抓住以下診斷要點:
便秘病牛一般表現不吃食、不反芻、不排糞;不時作排糞姿勢,但僅僅排出一些膠凍樣的白色黏液性團塊;病牛右腹圍增大,對右腹部用拳頭進行衝擊式觸診可出現振水音,用叩診器叩診右腹部可出現明顯的金屬音調。再結合病史,有腹痛現象及直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確診病牛發生了腸便秘。但有時須與瘤胃積食、皺胃阻塞、瓣胃梗塞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
早期可以應用鎮痛劑,隨後作通便、補液和強心治療。
通便治療是在補液的基礎上投予硫酸鎂或硫酸鈉及皮下注射小劑量新斯的明(0.02克),灌服硫酸鈉500~800克,配成8%濃度,經3~4小時再灌服食鹽250克,水25000毫升,10~14小時就可使便秘通暢。然而,這種療法必須在便秘確診的基礎上才可進行。結腸便秘還可採用溫肥皂水15000~30000毫升深部灌腸。對頑固性便秘,可試用瓣胃注入石蠟油1000~1500毫升。
實踐證明,用藥物治療一般療效較差,特別是在投入大量鹽類或油類瀉劑後,可進一步增加胃腸內滲透壓,使腹圍進一步擴大,加重脫水。也有個別的病牛經投服瀉劑後而排下便秘塊,但隨之繼發嚴重的腸炎而加重脫水致中毒而死亡。
在臨床實踐中,若經直腸檢查發現了便秘點後也可在直腸內破結。值得重視的是牛的腸壁較薄,在破結時應考慮到腸壁有無破裂的可能,只要堅持謹慎仔細地隔腸按壓,大多數可獲良好的效果,但直腸內發現便秘腸段的機率較低,凡是經直腸檢查無法找到便秘點的病例,應採取果斷地措施,不失時機地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