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這種陰謀論的說法好像跟真的一樣,但是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一個,3航母沒在是美華人為了儲存戰鬥力的說法,就是用二戰後的觀點來解釋二戰前的歷史。航空母艦是在二戰中確定了自己的海上霸主的地位,在二戰爆發前,各國的海軍主力是戰列艦,就是所說的鉅艦大炮注意,當時各國的戰列艦才是各國的海軍核心,所有的海軍艦艇都是圍繞著戰列艦展開作戰行動。

    當時,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日本海軍,都是把航空母艦當作戰列艦編隊的放空保護傘以及偵察兵使用,當然也可以搞一搞偷襲這種事。真正的艦隊決戰還是要在戰列艦編隊之間展開。

    而當時三艘航母,有一艘在定期大修,還有兩艘是在執行運輸飛機的任務,就是去幹運輸艦的任務,可以看出來當時美國海軍並不是把航空母艦當作特別重要的武器,當然美國海軍已經承認航空母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海戰的結局。

    航母的戰鬥威力,是經過珍珠港戰役以後,特別是後來擊沉英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這才使航空母艦徹底成為海戰的主角,當時就算是珍珠港以後,很多的人還是認為,當時的戰列艦都是停在港內,但是威爾士親王號是在戰鬥狀態下被擊沉,證明了飛機是可以擊沉處於戰鬥狀態的戰列艦,當時擊沉威爾士親王號的是陸基飛機,但是如果誰還認為只有陸基飛機能夠擊沉重型軍艦,那隻能說這位仁兄是沒腦子了。

    美華人其實並不是對於日本的偷襲行動一無所知,但是隻不過是沒有想到日軍會偷襲珍珠港,美華人普遍認為日軍可能襲擊的是菲律賓。而且當時美國破譯的日軍電文,並沒有明確指出到底日軍是要打哪裡,後來中途島海戰中AF是哪裡,美軍還是用了一封假的電文才能證明AF是中途島,對於這種沒有弄清楚的代號,各種猜測都有,而要是苦肉計的話,是需要弄清楚全部情報的,而這是美華人沒有能力做到的。

    陰謀論的說法非常吸引眼球,而且中間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不是小說,就像作為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文學作品,但是它不是正史,不能拿它當作歷史來看,珍珠港的苦肉計是一樣的道理。

  • 2 # 歷史漏砂

    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種傳聞簡直是稀奇古怪,甚麼樣的說法都有,其中最為有趣的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明知道日本海軍要偷襲珍珠港,但他故意不把這個情報告訴海軍部門,目的是讓日本海軍成功偷襲珍珠港海軍基地,以此來激怒美華人民和美國國會,使他們放棄和平幻想而支援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張,這種言論最近在網上流傳很廣,很多人信以為真,並把這個事件進行誇大,說的有鼻子有眼,讓很多人感覺就像真的一樣,這是不對的,但是真相到底是什莫呢?

    在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以前,珍珠港的主要指揮官已經接到來自華盛頓的警示,要他們加強防備,以防來自日本方面的突然襲擊,並做好隨時開戰的準備。按照一般的慣例兩個國家要進入戰爭狀態首先就要相互宣戰,可是令珍珠港的軍官們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竟然不宣而戰,對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這是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的,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之外,還有就是他們認為日本即使要襲擊珍珠港一定會先對東南亞動手,比如像菲律賓,泰國,緬甸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在佔領這幾個國家之後鞏固在那裡的佔領,以獲取那裡的橡膠等戰略物資,在那裡站穩腳跟之後在襲擊珍珠港,對他們來說這是戰爭的正常推進方式。可是他們錯了,他們完全不理解日本的戰爭思維。

    實際上就算羅斯福隱瞞了日本將要攻擊珍珠港的真相,那麼在戰前發生的幾個小插曲如果得到珍珠港軍官們的高度重視的話,也能從一定程度上避免珍珠港遭遇過大的損失。在戰前美國的海岸巡邏艦在巡邏時發現了一艘抵近偵察企圖混入珍珠港的日本潛艇,隨後海岸巡邏隊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珍珠港最高指揮部,同時他們擊沉了這艘潛艇;還有就是在日本飛機發動攻擊時檀香山的對空雷達顯示有大批飛機向珍珠港飛來,卻被指揮部認為是本土過來支援的B17轟炸機群,倘若這兩件事能夠得到珍珠港最高指揮部的重視和核實那麼這場戰爭的歷史走向就會改寫,日本也絕對不會把珍珠港之戰進行的如此順利,他們也就絕對不會付出那麼小的代價取得那麼大的戰果。

    還有傳言說在日本準備偷襲珍珠港時,美國駐日大使還在日本調查了有關情況等等,這樣的猜測或許存在,但是當時各種各樣的傳言不計其數,誰也不知道哪個傳言是真的哪個傳言是假的,但是美國總統和軍方對於這樣的事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他們才悄悄的把航母調離珍珠港,倘若把全部艦隊調離珍珠港那麼日本可能也就不會對珍珠港發動攻擊了,但是就算日本不襲擊珍珠港,那麼他們也會對美國的其他地方展開攻擊的。在整個珍珠港之戰中美國四艘戰列艦被擊沉,200多架戰機被摧毀,3000多人傷亡,這樣如此慘痛的代價,無論是羅斯福還是美國軍方都不會因為要對日本宣戰而付出這樣的代價,關於苦肉計的說法更是子虛烏有完全是站不住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