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普外科李江琳醫生
-
2 # 骨科小黑鍋
體驗啊!說不出什麼具體的體驗,就是身體上非常不舒服,心理上知識層次情感層次上猶如鳳凰涅槃一般吧!醫生是一個終生學習的行業,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初衷不忘初心,更好為人民服務,才能有最好的體驗!
1、身體非常累!
首先宣告一下,小黑鍋目前作為關節骨科的小醫生,目前已基本脫離急診夜班手術了,但之前讀書的時候,作為創傷骨科的學生基本上每個夜班都是一宿要做多臺手術,雖然是助手,但感覺比主刀要累得多。
畢竟主刀只要做手術,而下級醫生除了手術要上,其他那些雜活都是你來幹!年輕人嘛,就應該多鍛鍊鍛鍊,我們都是這樣安慰自己過來的!
首先你試著站著一個晚上不睡覺看自己累不累?答案是肯定的!更別說多臺急診手術,不僅要站,還要跑!有時候缺個什麼東西,跑著跑那的;
病人在急診科沒過來,為了節省時間,還要跑去急診科跟病人家屬談病情;手術前要寫病歷、開術前醫囑、準備手術同意書談話簽字。
好不容易可以手術了,手術1、2個小時下來,病人的腳是救回來了,你自己的腳彷彿已經不屬於自己!趕快活動起來,病房還有3個急診病人等著做手術呢!
2、學習知識多!
正如上述所講的,事情多必然伴隨著學習到的知識點也多!不單單是指專業知識,臨床上的方方面面在急診夜班多臺急診手術中,年輕大夫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①急診病人準備要來的那一刻,知道了是什麼病就開始學習,現在理論知識層面上有個理性認識,到手術中在跟著上級或著自己實踐,進一步提高手術技巧臨床知識;
②雖然外科醫生大大咧咧,病例也可能寫的比內科醫生差,但是同一時間來多個急診,你要問病史,準備寫病歷、完善檢查,不可能事無鉅細的每一件都認真搞,這個時候只能劃重點,知道什麼是必須要有的,那些抽血化驗檢查時必須要寫的;
跟病人談話的時候也是,對於常見的手術風險、術後併發症優先跟家屬談;如果同一時間來了兩個相同病種需要急診手術的病人,可以把兩個病人跟家屬叫到一起談話以節省時間......
這些東西都是臨床上必備的,自認為當學生的那幾年學習的都還挺好,但放眼看現在的,很多學生、規培生都搞科研去了,不能否認這個在中國對醫生前途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不能把當醫生的第一職責給忘記了,救病治人才是初衷!不是嗎?發發牢騷吧!
手術消毒、無菌觀念、手術原則、麻醉配合、甚至於手術室的C臂機(術中X線片)怎麼使用?鉛衣在哪裡拿?牽引床在哪裡推?ICU怎麼聯絡?等等這些基礎的東西,都對醫生來說至關重要!起碼可以拿來裝什麼用吧!
3、認識的人多!
怎麼說呢?天天晚上泡手術室,麻醉醫生認識你了、手術室護士認識你了、四大惡人科室的醫生認識你了(創骨、普外、腦外、婦產科,因為急診多,被手術室成為四大惡人!),甚至門口的阿姨,負責打掃衛生的阿姨都認識你了!
“小黑鍋”的稱號就是急診手術的時候手術室的護士妹妹們封的!有啥體驗啊?當你走在手術室裡面的時候,經過的每個人都跟你打招呼,你是不是體驗會非常好,哈哈!
雖然已調皮搗蛋的語氣說出了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是作為醫生,我相信醫生們都是盡心盡力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的,希望廣大患者朋友也要善待醫生,多跟他們做朋友,有空多請他們吃吃飯,放心好了,他們沒時間去的!!!
-
3 # 廣東骨科專家團
作為義務人員,面對患者,心裡只有默默的念“這是工作,職責所在”。做了一晚上急診手術,雖然手腳發軟,但手術中心裡有一個執念“一定要把手術做成功。”
當然,醫生本人是筋疲力盡的。
手術前是需要準備資料,準備好各種器材。然後還要與病人家屬談話,溝通患者的詳細病情與手術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簽寫一些必要的手術同意書等。接著就是要進行手術,一般都要2~3個小時,而且時站著進行手術的,所以難免會感覺腳麻腳痠。
另外,因為手術是非常講究實踐經驗,醫生不僅要對專業知識非常熟悉,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每一次手術也是提高臨床知識的過程
-
4 # 柳葉彎刀Ace
曾經我參加的一臺大手術,手術時間長達12個小時,從晚上5點做到早上5點。這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當時這個病人是後腹膜肉瘤復發,腫瘤佔據整個腹腔,把其他的臟器全部推擠到一個小角落,導致正常的解剖完全被打亂。而且腫瘤的位置深,邊界不清,腫瘤質地脆,容易出血,導致手術分離非常困難。經過我們仔細分離後,最終完整切除腫瘤。手術結束病人回到病房,又到第二天正常上班時間了。整個手術下來腰痠背痛,兩腿發麻,口乾舌燥,七竅生煙絕對不誇張。我們下臺後最迫切的需要是喝水,然後找個地方躺下來。
回覆列表
什麼體驗?就是做著做著天亮了(以前手術室有窗戶的),現在是做著做著鬧鐘響了。最有趣的是來了個跨年專場,一個手術做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