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桓帝靈帝哪裡昏庸無能了呢?

    晚期皇帝都一樣,並不是他們無能或者昏庸無道,只是積重難返回天乏術。

    說中國的,你會有偏見,看看大英帝國就知道了。

    你覺得應該自二戰後,所有首相都昏庸無能?還是都腦殘?不然,怎麼不能恢復日不落帝國榮光?

    其實不止是中國,世界都是一樣,帝國前期風光無限,都是明君聖主,中間都是平庸的,晚期都是昏庸的,

    但不是這些人的問題,而是趨勢問題。

    前期國家剛建立,人口很少,百廢待興,只要皇帝什麼都不管,不打仗,不瞎折騰,人口增加,商業繁榮,這就是盛世了,

    晚期呢?能開發的都開發了,沒有什麼財政收入,而開支增加,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階級矛盾大,外族入侵,再牛的皇帝也回沒有辦法的,這時候的皇帝就都顯得無能了。

    如果把晚期皇帝放在前期,那都是明君,同樣的,把前期皇帝放在晚期,那也是無能為力。

    最簡單,看看項羽、苻堅、唐玄宗、拿破崙這些人就知道了,時勢有利於自己,可以封時代頂封,不利於自己,除了眼睜睜看著滅亡,也無能為力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桓帝靈帝也是一樣,並不是他能力有問題,比如靈帝,在晚期還能從門閥士族手裡刮來錢,而崇禎就不行

  • 2 # 天有道人無道932

    諡號桓: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

    歷史上往往把桓靈二帝相提並論,尤其在《出師表》中所反應出的“自桓靈二帝后,朝綱敗壞”,在歷史上他們二人也是有名的昏君。不說靈帝,此處只說桓帝做過的幾件事,就能解釋他為何諡號為“桓”了。

    一,獨斷朝綱:桓帝十五歲繼位,當時外戚大將軍梁冀專權,又有太后,皇后,梁氏一族及各級官員勢力犬牙交錯,架空皇權。後來桓帝與宦官單超等人密謀控制了梁冀,一舉掌控朝局,只是留下了宦官專權的隱患。

    二,平定邊疆:桓帝在位期間,舉賢任能,重用段熲,皇甫規,張奐三將,在三人的打擊鎮壓之下,基本平定了漢羌百年之久的紛亂戰爭。

    三,喜好絲竹:音樂在今天來看是很高雅的,可是在當時卻被視為靡靡之音,貪淫誤國。不過桓帝確有三立皇后,後宮宮女多大數千人之事。

    四,明確的自我認知:桓帝問臣子自己是怎樣的一個皇帝,臣子曰“陛下只能算作中等君主”。基於此桓帝不但沒有龍顏大怒,反而是點頭稱讚提拔了那位講真話的大臣。

    由此看來,桓帝並非那麼昏庸無道,反而很睿智,只是在歷史發展必然衰敗的自然規律下,大漢王朝本就行將就木,而在桓帝在位期間,因為各種天災導致了流民的起義,士族門閥的崛起,還有邊境漢羌戰爭都掏空了國家財政,所以才有了後人口中的賣官求財,可是這也不能阻止王朝的衰落,再聰明的才智也顯的力不存心,也不能夠逆勢而為。若在盛世,桓帝或許也能落下一個不錯的名聲吧!

  • 3 # 沅汰

    其實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諡法裡對“桓”的解釋是: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按道理來講,“桓”是個褒諡,而且應該是讚譽比較高的評價。

    問題是,首先從諡號本身來說:諡法是從西周初年周公所作,到漢桓帝劉志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對於上諡號這件事的運作已經沒有早期那麼慎重。對於漢代的皇帝來說,廟號是比較慎重和嚴格的,諡號已用濫。

    漢桓帝本人在位時誅滅了權臣梁冀,但導致了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的局面。用諸葛丞相的話說“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也就是說,桓帝時期,東漢的局面已經是行將崩潰。所以桓帝本人所得的諡號“孝桓皇帝”中這個“桓”的解釋肯定和早期諡法所定的說法不符。值得注意的是“桓”字作為諡號似乎也在一千年之間發生了改變。

    “桓”,已經演變為一個譭譽參半,甚至有一些情況下無褒有貶的諡號用字。比如追憶一下漢桓帝之前得到“桓”字作為諡號的帝王諸侯:最有名的是“齊桓公”。齊桓公雖然開創了一代霸業,但有始無終,前英明而後昏庸,重用佞臣,最後自己也不能考終命。桓公死於非命,死後五公子停屍爭位,連遺體都不能保全。

    還有一個“魯桓公”。魯桓公是春秋早期魯國國君。魯桓公殺了哥哥魯隱公而奪得君位,又因為自己的夫人文姜和其兄長齊襄公通姦而導致魯桓公被殺,落得一個客死異鄉的結果。

    從以上兩位來看,“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不是一個很好的諡號。所以漢桓帝得到的諡號“桓”可能正體現的是這個“桓”字的評價發生變化之後的含義。

    以“桓”字為諡在漢桓帝之後也有。比如“長沙桓王”孫策,雖然奠定了江東基業,但是死於非命,被許貢家客所刺。以“桓”為諡號在南北朝之後就很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的價值是什麼,房子是用來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