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史本紀
-
2 # 首席策劃專家
我從四個維度看:1.政治維度,權力鬥爭是專制制度下政治的本質,勝王敗寇,李世民這麼做可以理解。2.親情維度,弟弒兄大逆不道,是不可原諒的。3.百姓維度,賢能者主政,也算是民眾的福分。4.歷史維度,我說過越久遠的人越敬畏身後史,李世民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為消除汙點,竭力開創了盛唐基業,不妄為一代明君。李建成執政估計不會做得比他好!
-
3 # 房產老男孩
李世民為何要奪李建成的位置?從表面上看,李世民軍功大,不服氣,從深層次看,其實是李世民身後的謀臣武將不甘心!
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對皇位的爭奪,不僅僅是兩兄弟之間的事情,更是身後利益集團的爭奪。
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對於大唐的建立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都是領過兵,打過仗的人!身後自然有不少,謀臣和武將,這些人跟著領頭人在刀口舔血,為的什麼?
不就是建功立業,以後可以榮華富貴加身麼?如果李世民不去爭取,李建成真成了皇帝,他們這幫人又往哪裡擱呢?比如尉遲敬德,程咬金這些粗人沒準李建成一上臺就把他們咔嚓了。
所以說,在爭奪皇位過程中,李世民積極,他們更積極,比如尉遲敬德就親手幹掉了李元吉。
當然,李世民這樣做了,引起的消極反應就是整個唐朝在爭權中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叔侄情等親情關係極度淡漠。這是歷朝中唯唐最淡。
當然,這奪位是他們皇家的事兒,老百姓該安居樂業還是安居樂業。這不,李世民奪位後還創造了貞觀之治麼?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
4 # 自助者天助23
秦王李世民他有軍隊,也有家將,,如果他不奪位,他的家將會被太子黨認為亂黨誅殺,他沒有選擇,是被逼上皇位上的,在當時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發動的,只不過他勝了,他的軍隊家將戰鬥力太強悍了,玄武門是太子黨設的圈套,目的是要除掉李世民,太子黨精心設計部署,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是這樣的軍事部署呢,,所以李世民是事先得到情報的,為了活著,,也跟著太子黨進行對應的軍事部署,,,用自己最後的底牌做出絕望的最後一搏,,,這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奈,手足相殘,何其痛啊!手足相殘,何其哀啊!
-
5 # 天理之昭明靈覺處
關於這個問題,魏徵曾以一種非常智慧的方式間接回答過。魏徵原是太子舊臣,力主李建成殺掉李世民,玄武門之後,魏徵被李世民抓住,李世民責問道:汝離間我兄弟,何也?此問一出,魏徵有被殺的可能。魏徵沉著應答: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此一出,李世民不僅沒殺魏徵,君臣二人日後成就了貞觀之治。魏徵的飽含智慧的一句話一是表明當時各為其主,輔佐李建成就要對李建成忠心,更重要的一點是向群臣說明李世民即使不殺李建成,早晚也會被李建成所殺。
李淵因仁厚的性格,放任幾個兒子自成體系,釀成玄武門事變。 《資治通鑑》評論: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如果李淵向周文王那樣廢太子李建成立李世民;如果李建成象泰伯那樣讓賢;如果李世民象子臧那樣遠走,那麼玄武門之亂就不會有。
但是作為李淵,有隋朝楊堅廢長立楊廣的前車之鑑,他不敢保證李世民不是第二個楊廣。而李建成仁厚有功,繼位後不見得就是個昏君。秦王府一大批能臣武將,已形成集團,李世民也不會象子臧那樣遠走。 李淵性仁厚,誰最後成為太子,其可能不忍斷決,所以李淵也只能放任兒子的自成體系。 據記載,李淵父子之間行宮相通,相見都可以帶配劍,而且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敕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 形這種局面,太子與秦王已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你是我活的形式。
李淵太原起兵時,李建成29歲,李世民19歲,李元吉15歲。 史料記載,李淵起兵反隋,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在後鼓動。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人在凌煙閣為二十四功臣畫像,而這二十四功臣大都來至於李世民打天下時秦王府的人:梁國公房玄齡、萊國公杜如晦、鄂國公尉遲恭(原是劉武周的部下)、夔國公劉弘基、邳國公長孫順德、秦叔寶、程咬金、徐世勣等。
李世民勢力強大,李建成、李元吉開始招兵買馬,並想辦法分派走房、杜,捉拿尉遲恭。房、杜、尉遲、李靖、徐世勣向李世民施壓,力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而長孫無忌則更加直接的對李世民說,再不下決策下手,就各奔東西。 公元626年,玄武門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三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做太上皇,李世民成為新的君主。
回覆列表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都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盛世君主。
秦始皇統一華夏,功在千秋;漢武帝獨尊儒術,驅除匈奴,使漢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之林;宋太祖整合亂世,使中華文明璀璨發展。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能與他們三個並列而居,可見“貞觀之治”絕非虛傳。
作為個人他或許並不完美,但是作為一位君主,李世民絕對是出類拔萃的。想今日,我們亦在回想漢唐雄風。成王敗寇,他不僅奪得了江山並且治理得很出色,我覺得沒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