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是由思科、威睿、甲骨文、IBM 等公司倡議發展起來的。大約從2009年始,“大資料”成為網際網路資訊科技行業的流行詞彙。
大資料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概念,當前的興起,是因為從IT技術到資料積累,都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當今世界,大資料無處不在,它影響到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並將繼續施加更大的影響。
關於“大資料”概念產生的來龍去脈:
“大資料”的名稱來自於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
儘管“大資料”這個詞直到最近才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熱情地將“大資料”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自然》雜誌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資料”的封面專欄。從2009年開始“大資料”才成為網際網路技術行業中的熱門詞彙.
最早應用“大資料”的是麥肯錫公司(McKinsey).對“大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的設想,來自於世界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麥肯錫公司看到了各種網路平臺記錄的個人海量資訊具備潛在的商業價值,於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調研,在2011年6月釋出了關於“大資料”的報告,該報告對“大資料”的影響、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等都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麥肯錫的報告得到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視,而後逐漸受到了各行各業關注。
“大資料”的特點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大資料”時代》中提出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克耶編寫的《大資料時代》中提出:“大資料”的4V特點:
Volume(資料量大)
Velocity(輸入和處理速度快)
Variety(資料多樣性)
Value(價值密度低)
大資料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是由思科、威睿、甲骨文、IBM 等公司倡議發展起來的。大約從2009年始,“大資料”成為網際網路資訊科技行業的流行詞彙。
大資料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概念,當前的興起,是因為從IT技術到資料積累,都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當今世界,大資料無處不在,它影響到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並將繼續施加更大的影響。
關於“大資料”概念產生的來龍去脈:
“大資料”的名稱來自於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
儘管“大資料”這個詞直到最近才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熱情地將“大資料”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自然》雜誌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資料”的封面專欄。從2009年開始“大資料”才成為網際網路技術行業中的熱門詞彙.
最早應用“大資料”的是麥肯錫公司(McKinsey).對“大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的設想,來自於世界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麥肯錫公司看到了各種網路平臺記錄的個人海量資訊具備潛在的商業價值,於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調研,在2011年6月釋出了關於“大資料”的報告,該報告對“大資料”的影響、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等都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麥肯錫的報告得到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視,而後逐漸受到了各行各業關注。
“大資料”的特點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大資料”時代》中提出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克耶編寫的《大資料時代》中提出:“大資料”的4V特點:
Volume(資料量大)
Velocity(輸入和處理速度快)
Variety(資料多樣性)
Value(價值密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