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莫愁
-
2 # 教育領域王紅順
玩轉分組六創意
1、新入學一年級“緣分”分組 教師可將若干成語拆分成一個個字卡片,隨機發給本班學生,手持卡片能組成一個成語四個小朋友,就是有緣,組成一個小組。
2、雙向選擇分組 首先是班主任1:1.5推薦組長候選人,組長競聘演講,學生投票產生組長,其次是將學生依據綜合表現分為上中下三列(我們稱之謂紅蘋果隊、綠蘋果隊、青蘋果隊),最後釆取組長有權分別從上中下選擇組員,組員也有權選擇組長的雙向選擇制來組建小組。 在未雙向競聘前,班主任要考慮班上哪幾個潛能生可能沒組長選,班主任要有“預謀”,有意安排這幾個學生在開學時搬搬書,發發作業本,打掃衛生等班級公益服務,並在班會課上表揚這幾個學生本學期有明顯進步,為雙向選擇做鋪墊。 真正實施時若有潛能生仍有沒人選時,班主任要做好協調工作,讓潛能生寫保證書後加入某小組;若協調後組長還不通意,可退一步,該生掛靠在本組,若該生表現好為小組加分,若違紀不扣小組分。
3、初一新生性格互補分組 教師用色卡紙剪一些紅、黃、藍、綠顏色卡片,讓學生憑自已第一感覺選擇顏色卡片,然後要求每個小組必須有手持紅、黃、藍、綠四色卡紙同學組成小組,學生可自由組合。
4、至少滿足最低願望初高中分組 首先讓學生填報最想與誰同組及最不願與誰同組同學名單,教師保密。分組時儘量滿足學生第一志願,若實在不行,至少滿足其與不喜歡學生分同一組。
5、初高中學習素質互補分組: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素質”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學生的思維型別、認知傾向、學習快樂度三方面入手,瞭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如學生的思維一般分為分析型、總體把握型和均衡型。習慣左腦思維的學生屬於分析型,習慣右腦思維的學生屬於總體把握型,沒有明顯特徵的屬於均衡思維方式;而學生的認知傾向性主要分為視覺、聽覺、動覺傾向型和均衡型四種;學習快樂度也因各自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環境、過程、結果感到滿足的程度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其次根據調查結果,教師可以把相同思維型別的人分到不同的團隊當中,做到“組際同質”;一個學習團隊中會有幾種不同思維型別的學生,可以“組內異質”,並且利於合理分工。如一名學生屬於總體把握思維型別,能全盤考慮整體工作,可以安排擔任組長,讓他協調組內成員的學習交流活動。學習素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際同質”又為保證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這種形式能促進合作型學習小組的建立。
6、初三、高三學科同層分組 考慮到一些學校、班級、學科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現實,在複習課或畢業班升學複習階段,也可採用優對優、中對中、潛能生對潛能生形式分 組,但前提是首先要向學生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同時教師要設計好分層學習內容,做到設計形式分層、內容分層、練習分層、達標檢測分層。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學科分層,某個學生語文課可能在優組,數學課可能在中等組,外語課可能在潛力組;一定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小組;一定要允許學生中途調換小組。學習時可借鑑複式教學模式,錯開展示時間;同時在編排組座位時要吸收“異質分組時組內就近詢問”的優勢,便於潛力組、中等組就近解決疑難問題。在導學案設計形式上,優秀組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中等生組教師設計好問題,讓學生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潛力組教師設計好問題,同時也給予方法的指導,只讓學生找出答案來。在導學案內容設計上,也要遵循課標的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要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內。教師要“偏心”,要把更多的愛給予潛力組的孩子們。 同質分組變式:
(2 )、同質異標小組:各小組學習內容、標準各異,一個班分成優等生、中等生、潛能生三個小區(複式班);再區內異質分組,各區內小組均依小組合作學習程式學習不同層次內容。 當然,實施合作學習的年級,可建立學習小組共同體,全年級小組可自由排列組合,組成同一層次動態班級學習共同體!
回覆列表
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平等的課堂環境透過自研,對學,群學,展示等活動,使每個學生在集體中互相激勵,最終收穫。
組建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遵循一個原則,要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成績,心理特徵,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別比例等方面均衡,組成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
小組成員確定就要選出一位組長,組長要具備好的成績,責任心要強,有組織能力的學習擔當。組長要合理分工,人人有任務,人人有機會,要讓組員信服。在選學科組長,小組長就輪流換當,使每個學生都有鍛鍊機會。
組建好了小組以後,要想富有成效就得對小組文化建設:1、組名,2、組訓,3組規,4、組內目標。把組名、組訓、組規、組內目標做成精緻牌子掛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