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6108680232
-
2 # 達令育兒
喪偶式育兒最近幾年很火的一個詞,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家庭教育的存在的父(母)角色缺失問題,另一方面現在人們不在單純依靠學校教育,逐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講,缺失的是父親的參與,這更引起了大部分媽媽的注意和共鳴,紛紛藉此機會大倒苦水,訴說帶孩子不易與老公的不作為,這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各種聲音撲屏而來,這就是喪偶式育兒刷屏的來源。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裡,教育好像都是母親做出的成績,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等,都是母親在孩子教育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在我們傳統的文化在裡面,我們一直講究嚴父慈母,父親是威嚴地位的象徵,甚至在古時候有父不抱兒的說法,那何來親子互動一說。唯一管教就是犯錯就打罵,譬如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就很害怕自己的父親,平時就沒有什麼交往,問起話來就是學習如何,根本不關注孩子的心理情況。如果犯錯就是往死裡打,寶玉捱打那一段寫的很傳神,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所以,我們喪偶式育兒這個病是有老根,幾千年傳下來的。
在前二十年前,人們還不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性格培養。最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又少,加上這幾年連續不斷的少年犯罪問題,學習成才健康發展問題,使人們重新審視我們教育問題,開始重視其家庭的教育問題。目前,社會上還是以母親帶孩子為多數,父親掙錢養家為主。但是,掙錢養家就可以不參與孩子的教育當中了嗎?這也不是理由,除了個別人由於出差在外,不能每天見到孩子以外,大部分人都是有時間和孩子互動,建立起親密關係的。
有研究表明,由於父母親帶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所以雙親帶大的孩子的性格更完美,男孩樂觀勇敢,如果缺失父親的教育和陪伴,孩子可能會形成膽小,自卑的性格。那麼父親如何參與進來?我覺得每天利用下班時間內陪伴孩子一個小時左右夠了,給他講故事,學習,玩遊戲。如果週六日有時間,就多一點時間陪伴他,尤其是上了學以後,及時的和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情況,建立比較親密 的父子關係。
對於刷屏,我覺得更多是抱怨和牢騷,真正的想要改變,就要從自己做起,從改變家人做起,督促其參與進來,為孩子性格形成,價值觀形成做個良好的基礎。這才是正道,而不是抱怨孩子三餐穿著,日常生活的繁瑣。
-
3 # 蟲媽育兒
喪偶式育兒是指在一個家庭關係中只有單一的爸爸或媽媽全力照顧教育孩子。爸爸媽媽其中一方常年在外,或者回到家後也從不參與教育孩子。在中國大多數喪偶式育兒都是媽媽一個人照料寶寶。長期喪偶式育兒下的兒童心理是不健全的。之所以最近又刷屏我想與最近時常發生的媽媽承受不了壓力帶孩子一起自殺事件有關。
最近時常看到報道,年輕媽媽帶著一個或多個孩子要麼溺水要麼跳樓。一個個那麼幼小的生命就這麼消失了。尤其對於那些甩手爸爸們來說他們想象不到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要用孩子的生命來解決?也許他們還以為自己也很冤,自己拼命的在外掙錢捨不得花全部寄給家裡,不愁吃不愁喝讓你帶孩子咋還把孩子和自己的命都丟了呢。
照顧孩子真的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既得保障孩子餓不著,凍不著,熱不著,磕不著碰不著,還得教育孩子不能和小朋友打架,孩子被打後還心疼的教育你為什麼不懂得還擊。
面對小孩子大哭大鬧撒潑耍賴,就算心情再不好,還得給孩子講道理。控制不住自己情急之下打了罵了孩子,事後還後悔的要死。
孩子上學了還得輔導孩子寫作業,光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心臟不好的這事都做不來。
洗衣做飯輔導孩子寫作業,家裡有小寶寶的話還得餵奶換尿不溼。
如果遇到孩子生病那媽媽更是憔悴的不得了。
一個孩子都需要付出如此多的心力更何況如果是兩個或三個孩子,這個哭那個鬧,想想我都覺得害怕。
當忍耐超過了極限,壓的你喘不過氣,身邊又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抑鬱久了在某一點爆發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夫妻雙方都應該盡心盡責的事情。有人主張養育孩子需要父母分工教導,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對,爸爸媽媽是不需要分工的,當爸爸媽媽全部付出自己的愛的時候孩子就得到200%的愛,當一方有事時孩子至少也能得到100%的愛。
希望那些只知道掙錢養家的爸爸們,可以多陪陪孩子,多聽聽媽媽們的心聲。不要讓養育孩子這件大事全部壓到媽媽的肩膀上!
回覆列表
沒有人天生適合當爸爸或者媽媽。除了生物本能對於幼崽的天然呵護之情,更多情感其實是在不斷不斷付出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一般來說,媽媽對於孩子的情感會更深,更無條件,也是因為作為母親,天然就比父親多了9個多的孕育生命的時間、十級陣痛的經歷以及辛苦哺乳的經歷。
有些家庭,並不少父親不願意參與孩子的教育,而有可能是被媽媽過度保護之下,常常受到斥責,從而喪失了熱情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