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把生活過成詩

    還記得前段時間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的案子嗎?究其原因,說是要幫母親解脫。一個母親含辛茹苦,把你養大,試問你是怎麼下去手的。反過來,我們的家長也要深思,有的家長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他什麼都拋在腦後。一個孩子長大後可以不成才,但不能不成人。

    我認為現在孩子不管高中初中還是小學一,都要學會尊重父母,感恩父母,能體會父母的辛勞,從小必須就要知道父母給了你生命,你的一切來自父母。

    二,力所能及做自己能做的事,做家務,洗衣做飯,讓他們從中知道幸福生活要靠大家共同維持,共同付出。

    三,家庭中有什麼困難,不要說孩子小,瞞著他,他是家庭的一員就要告訴他 ,讓他試著去面對,哪怕他什麼也做不了。

    四,要懂得感恩社會,感恩每一個幫助他的人。儘管社會有陰森的一面,我們也要一心向善。這樣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正能量無限傳播,罪惡止步。

    五,潔身自好。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辨生活中的好與壞,戰對立場。

    我想孩子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長大以後即使成不了高材生,我想他也是一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孩子。這點,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還不夠嗎?

  • 2 # 王國敏老師

    第一,必須認識到高中階段對一個人一生成長的重要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第二,努力提升自己的學業成績,熱愛學習,刻苦鑽研,以優異的學業成績考取最為理想的大學;

    第三,閱讀人類經典的文學作品和人文作品,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文化,培養哲學眼光和理性思維;

    第四,具有當代青年的最為優秀的品質;

    第五,與優秀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他人的長處;

    第六,向青年毛澤東、周恩來那樣學習成長……

  • 3 # 南港小生

    高中階段的學校生活是走向社會的奠基石,是為了適應社會生存籌備能量的時期。因此,對高中生能力的培養與學校教育人才觀問題息息相關。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和就業的日益國際化,使人才的標準也逐漸走向國際的通用標準。目前,這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教育市場的日益開放,國際教育市場的日益融合,國際間生源的流動的便利性,使學生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就讀不同國家的教育、不同學校的教育日益成為一種可能。這也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們的教育去培養國際通用標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為生源的國際化流動做必要的知識準備和能力準備。

    出國留學的人未必是國際化的人才,沒有出國的人也未必不是國際化的人才。國際化人才的定位並不是在國外和國內的問題,而在於是否具有了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生存的本領和素質。具備了這種本領和素質的人才是國際化的人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學生:不會掃地;不敢進老師的辦公室問題;不融於集體;不願意學習;不能忍受他人的批評等等。試想一下這樣的高中生如何能走向社會。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重視對高中能力的培養,使高中生具備如下能力:

    1.具有團隊合作能力。

    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已經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研究組,一個團隊。以一當十並不難,難的是以十當一。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團隊合作意識。

    2.具有溝通交流能力。

    溝通交流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基本方式。善於溝通,樂於溝通,勤於溝通的人才能融於集體中,不孤立。

    3.具有生存技術能力。

    生存技術能力包括很多,如:運用外語、使用電腦、駕駛、理髮等。任何一門技術都是生存的柺杖,多一個柺杖就多一個支撐。

    4.具有獨立辦事能力。

    合作並不等於依賴,依賴他人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成功者需要自信,自強和自立。在具有這種能力的基礎上再與他人合作才有意義。

    5.具有學習研究能力。

    終身學習是世界發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善於研究,勤于思考,掌握學習方法,為終身發展和學習奠定基礎是高中學習的一個主要環節。

    6.具有承受挫折能力。

    具有關愛他人能力。

    讓愛充滿世界,世界就是一個樂園。愛是相互的,付出比獲得更高尚。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是大公無私的表現。

    8.具有語言表達能力。

    能否把一件事情的原委說清楚是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這種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在工作與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人類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只有具有這樣素質的人才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生存

  • 4 # 同學同學

    作為一個非普高體制內的學生,個人覺得優秀二字所指代的標準實在是太多了,但僅對高中畢業生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是獨立思考能力,特質是能自我調節情緒的心理素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乾媽推出魔性廣告,你怎麼看?未來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