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與論道

    個人覺得並不會,天下興亡永遠也不會取決於一個無腦的武夫,看看之後的張郃就知道了,三國末期張郃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的武將了,還不是被諸葛亮一計給滅了?

  • 2 # 世外桃源ok

    如果曹操接納呂布投降,非但得不到統一,而且可能被呂布所害,前車之鑑丁原董卓誰都清楚,曹操殺呂布是堅定不移的。!

  • 3 # 文史江湖客

    解答這個問題,不能受演義影響,演義中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以絕對優勢居漢末第一武將,威震天下。但這與歷史事實有較大偏差。

    歷史上的呂布,論武功,“驍勇過人,號為飛將”,但可惜不如關羽。關羽的武功,陳壽只用了三個字概括——萬人敵。整部《三國志》,武功能獲得這個評價的,只有關羽和張飛。關羽才是萬夫不當之勇。

    論軍事謀略,呂布也很平平無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他曾被孫堅打敗。後來更是被曹操打得沒脾氣,只好投降。在三國時代,論軍事謀略,超過呂布的比比皆是,就連呂布曾經的部下張遼也遠在他之上。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可見呂布確實有勇無謀,更像是一員普通的猛將。然而,在人才濟濟的曹操麾下,猛將數不勝數,多一個呂布不多,少一個呂布不少。

    因此,即使曹操接納呂布的投降,也不能因此消滅吳蜀統一中國。何況曹操之敗,敗在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敗在天時地利人和,戰爭開始前曹操的敗局就幾乎已定,連賈詡程昱等著名謀士也無法逆轉,更不必說呂布。

    曹操如果收留呂布,非但不能統一天下,還有禍起蕭牆之患。呂布的反覆無常,不是演義對他的醜化,與他同時代的人也如此認為,陳壽更是評價他“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所以,當初劉備勸曹操處決呂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我是劉備,就勸曹操招降呂布,一來施恩於呂布,二來讓他禍禍曹操。把呂布留在曹營,等於在曹操集團安插了一個間諜,而利益就是命令這個間諜的有效方式。比方說,赤壁之戰時,如果呂布在曹營,孫劉方面重金收買呂布,會出現什麼結果?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東周春秋五霸時期,天下有上千個諸侯國,諸侯們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假借周天子的名義去稱霸。所以春秋五霸稱霸時都要裹挾周天子。而戰國時期天下大勢已成,所以戰國七雄都不拿周天子當回事。秦國要統一天下時,還率先廢了周天子,免得周天子礙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但是天下群雄都是漢臣,而且皆以漢臣自居。曹公孟德當時雖有基業但是並不強大,而當時天下仍然人心思漢,所以曹公裹挾漢天子,採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對策。這樣一來,強大的諸侯對曹公會多了一層忌憚,也給相對弱小的諸侯一個體面下臺階的機會。

    凡事有利就有弊,曹公挾天子令諸侯一方面讓很多權貴順利歸順。另一方面也將自己打扮成了漢臣,與其他權貴一樣,都是同朝為官,只是官大一些,權大一些而已。

    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曹公出徵時,既要想著怎樣打敗對手,也要防著後方朝廷的那幫權貴們拱翻他。而朝廷眾臣圖謀搞掉曹公的事也是多次發生過的。

    倘若曹公當年接納溫侯呂布的投降,不免要當心如下問題:

    1,溫侯是朝廷御封的侯爵,品級不低,自然有權立於朝堂之上。

    2,溫侯威名滿天下,當世戰將多有忌憚。

    3,溫侯行事不守忠義,不守信用。

    4,溫侯是行武出身,舊部滿天下。

    5,萬一曹公出徵,朝中權貴勾結溫侯,而軍中溫侯舊部也願隨舊主,那就是巨大的麻煩。更要命的是一旦朝廷發生政變,即便曹公回師來討伐,曹公部下面對溫侯時,只怕很多人會畏敵如虎,到時侯,曹公就麻煩了。

    因此溫侯呂布被俘後,曹公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殺溫侯。而曹公奸滑,在決意斬溫侯時,還故意詢問劉公玄德的意見。結果玄德公一時不察,腦子短路,主動背鍋,還枉作小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曹公孟德根本不會接納溫侯呂布投降,即便接納了溫侯,也無力在後來滅掉蜀、吳,個人理由如下:

    1,自從孫堅打下江東後,歷經二代經營,基礎牢固,曹公統一天下的機會就大減了。

    2,曹公奪荊州之時,西有馬騰、韓遂,益州有劉璋、漢中有張魯、嶺南有劉巨。要滅亡這些諸侯並不容易,曹公年歲漸長,隱憂甚多。只怕時間和身體上也不允許了。

    3,若接納溫侯,還要防溫侯作亂。即便是溫侯不反,也不見得願意替曹公賣命,即便是溫侯願意賣命,他也老大不小了,估計也是四十出頭的人了,作為戰將來說,已屬青春已逝,英雄遲暮了。不然他也不會被曹公給捉住。

    若溫侯誠心歸順,曹公與溫侯的年齡也不允許他們馳騁很多年了,相比之下諸葛亮、孫權丶趙雲丶魯肅等人還是年青人。因此曹公後來才會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玩過套路最深的遊戲是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