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柳仙生

    看標題很容易讓人誤解,西漢的司馬遷和東漢的司馬懿一前一後,兩個司馬氏家族之間有傳承關係。

    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司馬遷的後人只有一個女兒,叫司馬英,嫁給了西漢丞相楊敞,所以要說司馬遷的後人的話也是楊氏,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弘農楊氏家族。

    而不是東漢的司馬氏,標題上所寫的司馬氏兩個司馬一點關係都沒有。

  • 2 # 怡人之人148633009

    秦王嬴政,滅六國,始稱皇,本欲千秋萬代世世相傳,結果僅維持了兩代便煙消雲散。秦始皇如今深居地宮兩千餘年之所以不想見天日,原因就是他無顏見江東父老。如果秦始皇泉下得知竟然是一個街頭混混——劉邦以漢代秦,肯定會再次痛罵他小兒子胡亥和趙高一頓的。

    漢武大帝劉徹,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英勇神武,乃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三大帝王”之一。

    司馬遷被劉徹施以宮刑,其實是司馬遷“二選一”的結果,另一個選擇就是死。

    本來劉徹責備李陵降了匈奴正在憤恨不已,結果不識趣的司馬遷竟然為李陵開脫,同時還影射劉徹的當初決策本就存在問題。劉徹一聽非常震怒,便下令賜死或宮刑。但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只好屈辱地選擇了被閹。

    歷史上,司馬家族同宗同祖,共有三支司馬氏流傳下來,即衛氏、趙氏和秦氏。司馬遷本是衛氏一支,但因祖上出了個敗類司馬憙,他嫌磕磣,於是就改了家譜,移花接木掛在秦朝名將司馬錯後代的名下了。而司馬懿一族則來自於趙氏一支,倘若細論起來,司馬遷與司馬懿雖同姓司馬,但確實十八杆子也打不著的親戚關係。因此,劉徹閹不閹司馬遷,都跟司馬炎建立晉朝無關。這種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問題實在無趣。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護,被漢武帝施以宮刑。對司馬遷來說,這是極大的恥辱。這個問題的意思好像是說,漢武帝閹了司馬遷,最終得到了報應。最後劉家的江山被司馬家得了去。

    這種說法,大概有些一廂情願。第一,晉朝的司馬氏與司馬遷同樣姓司馬,但並不是司馬遷的後代。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氏是周朝太史,後人分散各國。晉朝司馬氏是衛國司馬氏,是祖先是衛國蒯聵。而司馬遷是秦國司馬氏,其祖先是秦國司馬錯。他們到司馬遷的時代大概兩三百年。再到西晉,又差不多四百年。從司馬懿那兒看來,他與司馬遷雖然同姓,可是五百年前都不是一家。因此,晉朝的建立,對司馬遷沒有什麼意義。

    其次,西晉的建立雖然在兩漢之後,但是,西晉的政權並不是奪自漢朝劉氏。司馬氏取得政權的時候,劉家的皇位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曹魏取代了。當初漢武帝的天下,早已被曹劉孫三家瓜分了。是司馬氏滅掉三國,重新統一了天下。因此,司馬氏取得的並不是劉氏的天下。

    另外,漢武帝做為一代帝王,一生殺伐決斷,就算做錯了,也未必會後悔。他的愛妃不也被自己殺了嗎?親兒子都逼死了。司馬遷這點事在他看來,算不了什麼!

  • 4 # 托馬斯熊

    你這個問題的表面答案一定是 不能。皇帝哪有我們這種市井小民的想法,辦一個人都是無所謂的態度,肯定沒多想,閹了太史公後,能不能再想起這個人都是問題,更不要說還YY未來子孫的結局。

  • 5 # 阿長28

    司馬氏有沒有想過,他滅了劉氏的祀,壓在五胡頭上的鎮邪桃符就被掀翻了,五胡亂華把他逼到淮河以南後,又由劉氏結束了司馬氏?

  • 6 # 蘇沉船

    整個問題都沒有必然的關聯,劉氏是被曹氏所取代,劉邦也沒想到自稱是夏侯嬰、曹參的後人會去搞自己的帝國。

    司馬氏是取代了曹氏,間接為劉氏復仇。但是冒頓的後代劉淵又自稱為漢室復仇,因為他有一半劉氏的血統,所以對西晉進行報復。

    所以劉徹是沒法想到司馬遷會怎麼樣,畢竟司馬懿一家跟司馬遷沒有直系血緣關係。河內司馬氏有可能是項羽所分封殷王司馬卬的後代。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是一位農民,在秦漢之際家族並不顯赫,跟司馬卬沒什麼關係。

    再看曹氏和夏侯氏打下的江山被司馬氏取代了,可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生母是夏侯淵的曾孫女夏侯光姬。

    別看東晉好像還建立了一個新帝國,這帝國又被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的後代劉裕給取代了。更刺激的來了,楚王劉交怎麼也想不到他後代的帝位被相國蕭何的後代蕭道成給搶了。但是蕭何後代又搶了蕭何後代的帝位,蕭衍奪走了南齊政權,建立了梁朝。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不僅曹參的後代有想法,蕭何可也不服,畢竟西漢的國家制度基本都是蕭何、曹參建立,本就該他們裂土封王。

    沒人可以算出幾百年後的事情,秦始皇都算不出十幾年後的事。數百年的事情跟當代也沒什麼關係,這就好比我們現在距離清朝也就一百多年時間,一百多年前那些名門望族又還能有多少延續興旺至今呢?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民素質教育應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