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道夫
-
2 # 站在風口會飛的豬
這個問題太範了。青春期分很長時間,有的在上學,有的可能已不上了。正常來講,青春期是孩子享受青春的過程,孩子探索世界的必經過程,或許會叛逆,有很多毛病,但也有很多優點,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把控自己的人生在這個時候非常重要。別去過分擔心,別去過分約束,多告訴他一些事情,有了啟發,他們更容易體會,哪怕是過程中出現偏差,他也會更早的領會,糾正自我
-
3 # 骨頭人生
不知道那些認為早點送出去獨立的人,是不是真的已經有了孩子,我覺的孩子是不是應該早點送出去還是稍微大點再出去,要有兩個清醒的認識,
第一:要認識到我們所處環境的複雜,我們沒什麼信仰,我們希望暴富,我們渴望出人頭地,我們焦慮,我們仇富,我們孤獨,我們不願意輕易相信別人,我們都買過假貨,接聽過各種莫名其妙的推銷電話,......周圍到處都是我們這種人。
第二: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的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的影響最大,你的為人,你的價值觀,你對人對事的態度,大部分會遺傳給你的孩子,在他還沒有準備好面對問題的時候,你卻逼著他長大,這個時候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會寬容。
所以我覺的父母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陪伴你的孩子度過他的青春期,因為在這個時期是你的孩子最迷茫,最容易心裡受傷的時期,陪著他幫他了解這個世界,也幫他了解自己。
-
4 # 莞爾手工坊
個人感覺,孩子獨立與父母陪伴並不矛盾。主要是看父母以什麼樣的關係與孩子相處。如果家長事無鉅細,事事包辦,孩子的獨立能力肯定差,但是父母如果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與自由,孩子在家長的身邊一樣可以獨當一面。
送出去獨立這一做法,並不值得推崇,這與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也有關係,如果強制讓他們離家,也許會適得其反。
我之前在私立學校的時候,帶的孩子都是十一二歲的,有的家長送來住校,但孩子單方面並不願意,於是就出現了厭學,私自逃出學校,甚至還有一個小女孩摔碎鏡子企圖割腕,雖然未遂,但這些孩子一次次的在提醒我們,這種強制性的推出家裡,已經讓他們的心理扭曲了,這對於他們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
5 # 北北南
獨立的孩子比一直陪伴的孩子早熟懂事,但對親情的渴望也會平淡,有需求也會掩蓋內心。成長的路上需要放手也需要陪伴,這個不矛盾,父母是孩子的長輩,也可以是朋友。畢竟年紀太小,想法不如成年人成熟穩重,所以要引導孩子
-
6 # 土味的鄉野
孩子能否獨立並不取決於送不送出去,只在於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培養他的獨立性的,為什麼總有人覺得只有孩子離開了父母才會獨立起來呢?我從來就沒離開過我的父母,可是我從小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那又該怎麼講呢?
切記,如果在青春期的時候缺少了父母的陪伴,這才真正的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因為在青春期的時候,很多會讓孩子衝動和迷茫的環節,而這些環節需要父母在一旁助力,幫助他們度過沖動和迷茫。所以,千萬不要在這樣的時候把孩子送出去,得不償失啊。
-
7 # 心理諮詢師貓姐
首先,我想說的是:陪伴並不阻礙孩子獨立,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正反面之說。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處在叛逆期,會不自覺地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會想去嘗試很多東西,不太願意接受父母的嘮叨,內心極度敏感等心理特點。
他們想要更多的朋友,更多理解自己的人,又不好意思主動說出自己的心聲,常常顯得特立獨行,又異常孤獨,無法忍受規則下的束縛。
這時候如果父母願意以一個理解者的身份,包容孩子的叛逆,多跟孩子溝通,聊天,及時知道孩子的感受,願意與孩子分擔,試著理解孩子的內心渴望的東西,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視自己的身體,心理帶來的變化,多鼓勵孩子,並相信他能夠做得更好。
在理解包容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去思考,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獨立去完成一件又一件既不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到別人的事情。
試著獨立處理自己身體帶來的變化,化解內心的壓力,自然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找到真實的自己,獨立承擔遇到的事情。
此外,我們在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中,發現,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更容易讓孩子成長為獨立的孩子。
古人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也證明在環境處在劣勢時,會逼著孩子變得更獨立,但這樣過早懂事的孩子,大多是無法選擇的結果。
但他們的父母都是有在陪伴他們的,只是那種陪伴並不是高大上,而是彼此相互扶持換來的。
送去獨立,固然可能會很快學會獨立,但因此心理的成長,未必能跟得上腳步。
而充滿智慧的陪伴,不僅會幫助孩子養成更好的獨立性,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愛的滋潤。
回覆列表
外出獨立是好,但一定能隨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還處於戀家的階段,外出獨立的話就怕會得孤獨症,所以週期性的陪伴很重要,要讓孩子感到家的後盾,在有後盾的基礎上,孩子會更有膽量的去做更多的事,鍛鍊更多。這只是針對一類性格的孩子,也只是一己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