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Sir的考古之眼

    不得不說題主這個腦洞很好,但是陽Sir還是願意相信這是古人造神的一種形式,所以那些雜糅的半人半獸之神,究竟是獸性的殘留還是人性的覺醒?且聽陽Sir下文分解: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觀山海圖

    在《山海經》中的古神其形象大多是人獸合體的模樣,可以將之稱為“半人半獸神”,也就是說他是“人”的一部分與“獸”的一部分的結合,雖然他的構成要素是存在於現實中的,但其產生的條件則是原始圖騰崇拜的盛行,那麼該如何解讀呢?

    (一)半人半獸

    此類神的定義,是依據其外形上不僅有人類的部分,也有獸類的一部分。這是諸神衍變中的第二個階段,同時可以看出在《山海經》中,這類神祇非常重要,體現在以下諸多方面。

    半人半獸神舉例

    首先,最突出的一點在於,這類“半人半獸之神”,不僅僅在數量上要遠超於第一類“獸形神”,而且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在侷限於《山經》之中,而是遍及《山海經》全書範圍。

    其次,《山經》的半人半獸之神,與“獸形神”類似,身份還是以諸山山神為主,但是《海經》中的半人半獸之神,則各司其職,外貌上也比獸形神更加多樣。

    最後,這類“半人半獸之神”,不僅加入了人類的外形,而且還增添了許多人的特殊行為,例如“操杖以行”,使得其更加具備靠近人性的一面。

    (二)舉例說明

    即便是半人半獸之神,各自之間也有著極大的區別,這裡我們以其主體動物的不同,挑選一些大家熟知的神祇進行探討。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古人構建此類“半神”是建立在觀察萬物、瞭解眾生的基礎上完成的。

    1.半人半龍之神—計蒙

    龍的神話一般而言多與雨水掛鉤,在《山海經》中乘龍之神不在少數,但自身是半人半龍而又與雨水相關的,自然要數“計蒙”最為典型:

    “又東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中山經》

    計蒙此神,處於光山之上,是為此間山神。他的樣子是人的身體,龍的頭顱。經常遊於漳淵之中,只要他的出行便必定會有狂風暴雨相隨。

    計蒙神“人身龍首”

    2.半人半馬之神—英招

    馬的神話,一般與其特性即善於馳騁有關,所以先民便安排了擅長奔走的半人半馬之神,去擔任巡遊四海、傳佈天帝旨命的工作,其中則以“英招”為典型:

    “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西山經》

    英招此神,不僅掌管著守衛天帝平圃之責,其身體是馬卻有一顆人首,身體上是斑斕虎紋,再加上一對羽翼,不僅善於奔跑,而且可以自由翱翔,如此英招才得以巡遊四海之外。

    英招神“馬身人面”

    3.半人半鳥之神—禺強

    鳥的神話,一直與天空飛翔有關,實際上很多民族都有飛鳥崇拜,正如《商頌》所言:“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實際上,古代的鳥崇拜極其容易與降生神話結合,而成為其原型。這裡舉禺強為例,說明其鳥與風(天空、飛翔)的關係。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大荒北經》

    禺強在《山海經》中有兩處記載,但其形象均為人面鳥身。作為神祇的他,不僅是北海海神,同樣也是北風之風神,所以他才有了另外一種“雜糅”的“魚鳥”變體存在,比如曾侯乙墓漆蓋上的形象,正是如此。而之所以為風神,則與其具備“鳥身”的部分密切相關。

    禺強神“人面鳥身”

    (三)為何創造?

    簡單舉例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半人半獸之神與獸形神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的形象,被加入到了“神”的外形符號之中,這一點非常關鍵,幾乎可以稱作是神祇衍變的里程碑。因為,這意味著人類在對待萬物的探究中,產生了對於自我價值的發掘與認可,算得上是人類自我意識的一次重要覺醒。

    當然,半人半獸之神本身亦有兩種形態:人首獸身、人身獸首。那麼,在《山海經》世界中哪種形態又佔據主導地位呢?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山海經》中半人半獸之神86位,人面/人首獸身的佔64個,佔74%,鳥頭、龍頭、獸頭的5位,只佔7%。

    所以,即便是半人半獸之神,也重要強調人的“擬獸化”,就是說在獸的形象中隱藏著人,人佔據著人獸組合體的主腦與靈魂。黑格爾從美學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人首象徵著精神,獸身則象徵著物質,而半人半獸的寓意,則是要精神突破物質。這實際上與中國神話中的含義不謀而合。

    歸結起來,創造出半人半獸之神,堪稱人類神話語言中的一個創造。在神祇體系中則是由“獸形神”轉為“人形神”的重要過渡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火影忍者》後期自來也被穢土轉生,還能不能使用仙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