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劉善與

    簡單地說:

    高標準嚴要求,

    多關愛不溺愛,

    無隔閡如摯友,

    正己身樹標杆。

  • 2 # 搞笑的野原一家

    需要爸媽對孩子的愛意成都,要拿捏準確,也要適度放手!

    最近網上流出一段點贊轉發量相當之高的影片,影片中是兩隻棕色的熊,一個大一個小,看這像母子。熊媽媽很快爬到了雪地的上坡,可是小熊努力了很多次,最終艱難的爬到了熊媽媽身邊。中間險些小熊要掉落山底,看的我都有點緊張,可是熊媽媽一直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看到這個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呢?

    如果換成是人類之間的母子之間的互動,看到孩子摔倒多次,多少母親可以忍著不去抱孩子呢?我感受到媽媽的放手才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獨立,對孩子看似殘忍也是一種母愛。可是想到這裡感受到了內心的一陣心痛。

    再思考時小閃發現,小熊自己努力的時候要感受到媽媽一直在那邊,這樣才感到安全和溫暖,如果自己爬不上去熊媽媽自己跑了,小熊也就恐慌了,恐慌下學會的獨立和自強時,寶寶內心的苦是無人可以理解的。不僅內心孤獨,也會失去對外界的信任,媽媽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更何況是外人呢?

    對孩子放手,不是不管孩子。有些父母因為溺愛無法放手而苦惱,而有些父母因為過於放手而傷害了孩子,親子教育中父母到底要放手到哪裡才是度呢?

    《聖經》裡說:“你們要知道,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他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你們只是負責照顧。”這裡說的很清楚,需要父母照顧孩子,如何照顧還是最恰當的?不會溺愛孩子,不會冷落孩子呢?

    照顧孩子當然要按照孩子的需求出發,孩子需要什麼給予什麼,而不是父母想要給什麼就給什麼。很多父母自己怕冷就給孩子穿很多,其實孩子比大人怕熱,這種情況就是父母無法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的例項了。

    可是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呢?幼小的孩子能說的清楚麼?哪怕孩子能說的清楚,比如孩子說我要吃10根棒棒糖,父母能全部都滿足孩子麼?

    越思考越讓人陷入困境中,什麼才是恰當的放手呢?

    有在閃耀特訓的學員說覺得小熊好棒,跌下去好遠,又努力爬上去了。她的分析給我一些新的思考和答案。

    小熊渴望到媽媽身邊,就可以排除萬難去媽媽身邊。

    小閃想每個生命都有內在動力和能力,孩子天生的內在動力是能力需要被激發出來。而父母要做到的事情是什麼年齡階段,什麼情況下孩子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也就是需要了解孩子的渴望與能力。這也是發展心理學的內容,孩子的身心日異月新的發展變化中,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和對待孩子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

    而不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只用一套模式去應對孩子時顯然早晚就會落伍。

    想要對孩子教育做到最好的放手,就是要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發展現況,這些具體情況也是因人而異的。

  • 3 # 玩瘋了未來學院

    何謂成功,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理解。

    成功教育孩子,每個家庭也會有每個家庭的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有些基本理念和原則是需要遵循的。

    一、 健康問題大於一切。

    不管是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除了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外,還應幫助幼兒尋找適宜的情緒宣洩途徑,以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二、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成員關係是否融洽,家長是否能言傳身教,這些都與孩子成長有著密切關係。

    三、 認同孩子是獨立個體,建立尊重、平等的關係。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理念要從心底裡認同,很多家長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幌子,卻做著剝奪幼兒選擇權的事情。要尊重幼兒,和幼兒建立平等關係,才能更好的促使幼兒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四、 接納包容,因材施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殷切期望,但很多時候我們更要認清一個事實: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人中龍鳳”,大部分人都過著平凡普通的一生。家長要接納孩子的不夠優秀,並能根據幼兒的情況選擇適宜的活動。

    五、 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有良好的契約精神是一個孩子從“自然人”過度成為“社會人”的重要標誌。在生活中要透過多種途徑幫助孩子樹立“說到做到”的意識。

    六、 學習自我保護。

    在孩子現在所出的環境中,僅有自我保護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幼兒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

    七、 習慣養成大於學習內容。

    良好的習慣有益於孩子一生的發展。從生活習慣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學習習慣,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為孩子創造自我服務的機會,提高孩子的秩序感,千萬不能只關注幼兒的知識性學習而忽略的習慣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做圖片動畫,電腦上有哪些軟體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