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現金流與淨利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由現金流是收付實現制的結果,反應的是企業特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變動;而淨利潤則是權責發生制下的概念,反應的是一種調整後的會計利潤。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是會計準則導致的。舉個最簡單的栗子。隔壁老王想用100塊錢買你的50塊錢買的腳踏車,但是錢不想當時給,他說下個月再給。如果當月就這一筆交易,那麼這個月的結果是什麼?會計上會把這100塊錢計入當期的收入,減去50塊錢的成本,我們會看到有了50塊錢的利潤;但實際上你沒有拿到錢,也就是這個月你沒有零花錢,你得餓著,現金流入是0,這裡利潤與現金流就產了50塊的差異,而這差異顯然是因為會計準則的收入確認原則要求把該事項計入當期收入所導致的。~~~~~~~~~~~~~~~~~~~~~除了上面的應收款之外,還有許多需要調整的,下面先列出公式,然後詳細說。FCF【自由現金流量】= Net Income【淨利潤】+Interest *(1 - tax 【稅率】)+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1. (+)稅後利息:自由現金流本質的大致含義是企業剩餘的可以用於分配的現金,包括給債權人與股東的,但是淨利潤則是扣除了利息的,所以這裡要加回來。又因為存在一個稅盾效應,所以加一個稅後利息。2.(+)折扣與攤銷:這些專案都是之前一次性支出購入,然後分期進入本期支出的,相當於雖然衝減了本期的支出,但實際上本期並沒有現金支出,所以這裡要加回。3.(-)營運資本的增量:這一項比較有趣,所謂營運資本就是經營活動中企業必要押入的一部分現金,比如買原材料支付的錢balabala。假如本期擴產了,要買更多原材料,那其實要比上一期多付出一點現金。所以要從淨利潤中減去這部增量。4.(-)資本支出: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本期支出了現金購入,但是這部分支出要資本化,不進入損益,不影響利潤。所以要從淨利潤中減去資本支出。~~~~~~~~~~~~~~~~~~~~~那實務中其實用的淨利潤較少,因為它比較容易控制,一般會用息稅前利潤(EBIT)。EBIT*(1-tax)其實就等於淨利潤+稅後利息,也就會得到下面的公式。FCF【自由現金流量】= EBIT【息稅前利潤】 × (1 - Tax【稅率】)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最後,其實淨利潤是會計上為了明確損益是在哪個會計期間而按照規定會計準則調整出來的,我們知道會計中有很多處理方法需要主觀判斷,這就造成了淨利潤可能會被操縱,這時,現金流就顯得實在的多,所以估值時大家傾向於用自由現金流折現。但是自由現金流又不能很好反應當期的真實損益。不過從長期來看,兩者會趨於相同。說了這麼多,你明白了嗎?我是趙迎旭,與君共勉。
自由現金流與淨利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由現金流是收付實現制的結果,反應的是企業特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變動;而淨利潤則是權責發生制下的概念,反應的是一種調整後的會計利潤。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是會計準則導致的。舉個最簡單的栗子。隔壁老王想用100塊錢買你的50塊錢買的腳踏車,但是錢不想當時給,他說下個月再給。如果當月就這一筆交易,那麼這個月的結果是什麼?會計上會把這100塊錢計入當期的收入,減去50塊錢的成本,我們會看到有了50塊錢的利潤;但實際上你沒有拿到錢,也就是這個月你沒有零花錢,你得餓著,現金流入是0,這裡利潤與現金流就產了50塊的差異,而這差異顯然是因為會計準則的收入確認原則要求把該事項計入當期收入所導致的。~~~~~~~~~~~~~~~~~~~~~除了上面的應收款之外,還有許多需要調整的,下面先列出公式,然後詳細說。FCF【自由現金流量】= Net Income【淨利潤】+Interest *(1 - tax 【稅率】)+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1. (+)稅後利息:自由現金流本質的大致含義是企業剩餘的可以用於分配的現金,包括給債權人與股東的,但是淨利潤則是扣除了利息的,所以這裡要加回來。又因為存在一個稅盾效應,所以加一個稅後利息。2.(+)折扣與攤銷:這些專案都是之前一次性支出購入,然後分期進入本期支出的,相當於雖然衝減了本期的支出,但實際上本期並沒有現金支出,所以這裡要加回。3.(-)營運資本的增量:這一項比較有趣,所謂營運資本就是經營活動中企業必要押入的一部分現金,比如買原材料支付的錢balabala。假如本期擴產了,要買更多原材料,那其實要比上一期多付出一點現金。所以要從淨利潤中減去這部增量。4.(-)資本支出: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本期支出了現金購入,但是這部分支出要資本化,不進入損益,不影響利潤。所以要從淨利潤中減去資本支出。~~~~~~~~~~~~~~~~~~~~~那實務中其實用的淨利潤較少,因為它比較容易控制,一般會用息稅前利潤(EBIT)。EBIT*(1-tax)其實就等於淨利潤+稅後利息,也就會得到下面的公式。FCF【自由現金流量】= EBIT【息稅前利潤】 × (1 - Tax【稅率】)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最後,其實淨利潤是會計上為了明確損益是在哪個會計期間而按照規定會計準則調整出來的,我們知道會計中有很多處理方法需要主觀判斷,這就造成了淨利潤可能會被操縱,這時,現金流就顯得實在的多,所以估值時大家傾向於用自由現金流折現。但是自由現金流又不能很好反應當期的真實損益。不過從長期來看,兩者會趨於相同。說了這麼多,你明白了嗎?我是趙迎旭,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