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帝國之後
-
2 # G郭子一
1、政治體制機制不一樣:羅馬共和國是貴族統治的共和國,元老院是最高權力機關。執政官或者獨裁執政官在重大決策上要經元老院討論定奪,執政官和獨裁管要經元老院的選舉。羅馬帝國是專制政體的帝制國家,屋大維開創元首制,元老院權力下降,帝國元首是世襲繼承的。羅馬帝國到了晚期,戴克裡先開始實行君主專制統治,是絕對君主制。
2、政權基礎不一樣:羅馬共和國的支柱是平民自耕農和公民兵制度,羅馬共和國依仗著自耕農與平民組建羅馬軍團,依仗公民兵制度維繫羅馬的軍制和戰鬥力。隨著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公民兵制度不斷被瓦解,平民和自耕農階層瓦解。羅馬帝國時代一方面,羅馬公民的範圍不斷擴大逐漸具備世界性。另一方面帝國的政權基礎卻逐漸萎縮,僱傭兵制取代公民兵制度,駐軍區域變為固定的軍區,將領在軍區擁兵自重,這樣羅馬行省和軍區的獨立性很強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帝國的統一到了晚期僅僅是是形式上的。
3、從生產關係看:羅馬共和國是奴隸制逐步建立和發展的時期,奴隸的使用逐漸增多,奴隸制經濟逐漸發達,奴隸主和奴隸的矛盾、貴族和平民的矛盾交織。羅馬帝國是奴隸制度由盛轉衰,奴隸制經濟不斷衰敗瓦解的歷程。奴隸主與奴隸矛盾尖銳,羅馬世界與蠻族世界對抗。
-
3 # 世界史圖鑑
在經歷三次薩莫奈戰爭之後,羅馬基本控制了義大利的大部分領土羅馬共和國的影響力也逐漸向沿海擴充套件,而此時義大利的沿海多為希臘城邦。是由希臘世界向外殖民而形成的一系列城邦,他們早在薩莫奈戰爭時就對羅馬十分警惕,生怕自己會成為雙方鬥爭的犧牲品,等到戰爭結束,希臘城邦看清現實,開始集中力量反抗。公元前280年,一艘羅馬船在他林敦邦沿海被擊沉,當時的元老院派遣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議員去討個說法。而此時的民眾對羅馬人這種興師問罪的態度十分不滿,當議員進入城邦之時,民眾對其罵聲連連,甚至丟擲砂石與輕蔑。
當時的羅馬議員都是共和國的貴族,他們將自己的名譽和聲望視為生命這一種侮辱,直接意味著對羅馬的宣戰。任何一個元老也無法對這種羞辱熟視無睹。此時的羅馬已經逐漸形成了大國心態,只有強硬的外交才會防止任何威脅羅馬的事件發生。必須維持一個強勢地位,羅馬才能獲得生存的空間。此時的他林敦也知道自己惹了禍,於是去請希臘世界大名鼎鼎的將軍皮洛士。皮洛士早有染指義大利的野心,順便就答應了希臘城邦的要求,這場戰爭作為羅馬人的又一個成名之戰,體現了羅馬人打不過又死不認輸的態度。
這場戰爭於上一次戰爭一樣,進行了三場主打戰役,每一次戰場都是羅馬慘敗告終,但儘管如此,羅馬元老院對皮洛士派來的議和使者置之不理,毅然選擇繼續戰爭,羅馬人消耗了一切都不願意議和,這讓一直征戰的皮洛士苦不堪言。從現在看來,羅馬與皮洛士的戰爭,沒有一次戰勝過皮洛士。但皮洛士也損失慘重,最終選擇放棄。一句名言,即使我們再一次戰勝羅馬,我們也將輸得一無所有。在軍事史上,這也是一個奇怪的戰爭,皮洛士顯然打贏了每一場與羅馬人的戰役,但是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者卻是羅馬。
接二連三的失敗和不折不撓的失敗時的羅馬成為整個義大利城邦的庇護國,所有的義大利城邦都成為羅馬的盟友。而且在這場戰爭當中,薩莫奈戰爭被羅馬降服的一些城邦也趁機造反,雖然被羅馬鎮壓和安撫,但增加了羅馬的疑心,這使得羅馬知道羅馬可以戰敗,但永遠不能認輸。一旦羅馬認輸,曾經被征服過的城邦便會群起而攻之,羅馬將不復存在。皮洛士戰爭是羅馬第一次與專業的職業軍隊的交戰。在這場戰爭當中,羅馬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失敗當中羅馬逐漸吸取教訓,這也是羅馬日後組建強大軍團的基礎和學習過程。在之後的戰爭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羅馬人因為在戰爭當中所吸取的經驗成為羅馬軍團崛起的重要因素。羅馬開始作為一個強國向外擴張。
-
4 # 指揮同知陳延詔
問這個問題無非是在問更喜歡元老院共和制還是奧古斯都帝制。
我相信大多數華人喜歡羅馬是因為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是同時代與秦、漢王朝一西一東稱霸各自地區的強權,是羅馬軍團威嚴整齊旌旗飄揚的軍容,是羅馬法律、哲學、藝術等等燦爛輝煌的成就,而非羅馬是共和國還是帝國吧!
事實上羅馬的正式名稱一直都是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即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而非什麼羅馬共和國或羅馬帝國,將SPQR稱呼為共和國或帝國就如同以拜占庭帝國稱呼東羅馬帝國一樣,是後人為了方便而創造的稱呼罷了。
我喜歡SPQR是因為他偉大的文化,不因為他是共和國還是帝國。
回覆列表
兩個帝國都不喜歡,因為還沒有指引圖書重要呢,因為這是歷史上的根本就不能指引我進步,搞得清楚反而迷失自我,還不如去到書等途徑多學點真本領呢因為圖書中自有我想要的一切,有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