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諸葛亮去了,那對戰爭會有怎樣的影響?能打敗東吳嗎?

回覆列表
  • 1 # 問答達人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之中,參加的最後一次戰役。這也就是說,正是這一戰之後,劉備戰死了,他再也沒法實現自己的統一大業了。

      那麼,劉備為何要發動夷陵之戰呢?

      原因有如下兩個:

      1、夷陵之戰前的襄樊之戰,因為曹操和孫權聯合殺了關羽,讓劉備丟掉了整個荊州之地。劉備覺得自己被盟友孫權背地裡捅了一刀,所以,這個仗他要算。

      2、他要為關羽報仇。再怎麼說,關羽都是他劉備的結拜兄弟,劉備一直視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關羽死了,他在不去報仇,那他劉備還打不打算在道上混了。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對於劉備來說,他不去教訓一下東吳,他就枉為人子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發動了夷陵之戰的。

      先說諸葛亮

      說實話當時的蜀漢政權一直都是處於打仗之中,官兵都急需要休整。在士兵疲憊的時候,發動戰爭是不可能得民心的。

      所以,這樣的戰爭,是不可能勝利的。

      諸葛亮就反對劉備攻打東吳,因為他覺得和東吳撕破了臉,是不值得的一件事。畢竟北方的曹魏依舊很強大,一旦和東吳撕破了臉,被曹魏吊打,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吧。

      所以,他反對劉備對東吳用兵。

      因為諸葛亮不同意劉備打東吳,所以,劉備出征根本就不可能帶他了。再說了鎮守成都還是需要人的。

      所以,諸葛亮還是坐收大本營比較好。

      再說趙雲

      趙雲也是不同意劉備攻打東吳的,因為趙雲自從起義以來,他就是為了匡扶正義,恢復漢室。此生只為大漢效力。

      在趙雲眼裡看來,他的唯一的一個敵人,只有曹魏。

      畢竟是曹魏挾持了天子。

      所以,也正是趙雲的這種觀點,讓他得不到劉備的重用的。儘管趙雲很能打,但是,劉備始終沒有把他封為大將軍。

      趙雲一直都是一個偏將軍,沒有任何名號的。

      儘管趙雲不支援劉備,但是,他還是去接應劉備了。

      劉備被陸遜打敗之後,若不是趙雲及時趕到,說不定劉備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所以說趙雲是參加了夷陵之戰的。

      魏延當時是有重任再身,他根本脫不了身。因為當時的他正在鎮守漢中,漢中的北面就是強大的曹魏。

      若是把魏延給調走打東吳,勢必漢中就會丟掉。

      所以,魏延是不可能被調開的。

      馬超就更不可能去了,馬超本來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靠的劉備。他一直是受劉備猜疑的。

      所以,帶著馬超去劉備根本就不放心。

      因此夷陵之戰前,劉備只能帶上張飛前去了。

      1、夷陵之戰開打之前,張飛因為得罪了手下,被手下殺了頭。致使劉備少了左膀右臂,最終才失敗的。

      2、劉備求戰心切,在戰術上藐視了書生陸遜,所以,輕敵才是導致他失敗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3、正是因為劉備看不起陸遜,所以,他才把水軍給徹掉,然後改為陸地攻擊陸遜的。當陸遜看到劉備命令自己的士兵,把營寨安札在一起,足足有八百里之遙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所以,到了夜裡,陸遜帶著幾百個人,一把火點了劉備的營寨,大火一下把劉備的八百里連營燒了一個精光。

      劉備最終就這樣失敗了,之後就有了白帝城劉備託孤的一幕。

  • 2 # 與生活交朋友

    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就負責留守成都,為前線供兵供糧,提供後勤保障。劉備最後也奪取了漢中,贏取了勝利。

    在我們看來,劉備能在漢中之戰中取勝,除了靠手下諸將的英勇拼殺,謀臣法正也是功不可沒的。

    但是劉備未必會這麼想。劉備作為蜀軍統帥親自指揮了漢中之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在他眼裡很可能會忽視掉法正,黃忠,趙雲等人的作用。覺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是因為自己指揮有方。

    以前自己的實力不足,總是被曹操給壓制。佔領益州後,自己有了本錢,現在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能打敗了曹操。劉備甚至會覺得這個時候,他是天下最會用兵的人,早就已經飄了。

    於是在伐吳時,劉備便會忽視謀臣戰將的作用。認為只要自己御駕親征,以自己的指揮用兵能力,必能戰無不勝,根本無視軍師的重要性。這時候他連悍將都懶得帶了,讓魏延守漢中,趙雲督江州,心裡只想著帶上張飛。結果張飛還沒出發就玩完了,也沒見劉備將部隊作調整。

    黃權勸諫劉備不要輕敵,說伐吳時水軍時順流而下,前易退難,想讓劉備坐鎮後方,自己帶領先頭部隊先去試探下虛實。結果劉備不聽,反而把他派去江北防禦曹魏去了。

    可見劉備當時是多麼的囂張,根本就不會想到帶上諸葛亮。將諸葛亮留守成都,處理國事,為國家提供補給也是重中之重。

    劉備參照漢中之戰,前線在自己的帶領下戰無不勝,後方又有諸葛亮提供物資保障。孫吳又沒有曹操那樣的實力。劉備壓根就沒有把孫吳放在眼裡,更不會想到前線軍師的重要性,又怎麼可能將諸葛亮從最重要的崗位帶到前線。

    如果劉備太飄了,誰的意見都聽不進去,諸葛亮去了也沒用。

    如果劉備久攻不下,蜀軍士氣潰散,逐漸處於被動,劉備願意虛心向諸葛亮請教,即使諸葛亮沒有破吳的奇謀妙計,也有能力使蜀軍立於不敗之地。

  • 3 # 阮森英易經八字風水

    夷陵之戰又叫猇亭之戰,被後人譽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之中的最後一場,當時劉備傾全國之力對東吳發動戰役,結果出乎意料,東吳防禦成功,劉備則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逃到白帝城後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都知道,在蜀漢的所有戰役中你都會看到諸葛亮的影子,就算不是親臨也是背後遙控,但是,在夷陵之戰中偏偏劉備最看重的軍師諸葛亮沒有參與,在出徵後又把智勇雙全的趙雲安排覆轍糧草,再加之劉備戰敗病死在白帝城,所以後人們一直對夷陵之戰有著不同的爭議,有人認為諸葛亮早已洞悉天機,料定劉備會戰敗,所以沒有參與,還有人認為諸葛亮想心思縝密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到底真相是如何呢?下面奇趣人生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諸葛亮沒有參與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

    夷陵之戰的起因

    先說說為什麼劉備要發動夷陵之戰吧,因為在猇亭之戰前因關羽被孫吳所殺,當時的情況是,孫權趁關羽與曹軍在樊城作戰之際,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南郡治所江陵,當時的江陵守將為南郡太守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劉禪的親舅舅,關羽北伐曹魏時,他後勤工作出了差錯,關羽說了一句“還當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東吳。使得關羽進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荊州,腹背受敵,士卒離散,十二月,關羽率領殘兵南返至章鄉(今湖北當陽東北),與子關平皆為吳將俘殺。孫權佔領荊州六郡,吳、蜀聯盟關係破裂。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最終不顧一切反對,選擇傾盡全國之力來發動了這場戰爭。

    劉備不帶諸葛亮的原因分析

    看過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凡是都喜歡計劃的人,他每走一步都要算好下一步該怎麼走,非常的清晰,然而劉備這個人,個人感情因素太重,早在沒有起義之前,就已經和關於、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喝過血酒,發過誓言,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但關羽在被孫吳所殺之後,劉備也僅僅是痛哭一場,或許後來是怕遭人非遺,面子上過不去,就想出了一個妙招。

    那就是對東吳發起戰役,於此同時,劉備還妄圖利用關羽的死來振奮軍心,希望蜀中將士能夠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舉拿下東吳,好讓自己有資本同曹魏抗衡,最重要的是顯得自己夠義氣。 也可以這麼說,夷陵之戰就是劉備準備重新奪取荊州,順便為關羽報仇的一場戰爭,記住這個“順便”,劉備就是這麼的不乾脆,明明是因為失去了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之地卻偏偏要打著為其報仇的名號,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連死人的名聲都要利用。

    但劉備這點小心思,在諸葛亮那裡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諸葛亮就極力的反對劉備對東吳發動戰役,因為諸葛亮的反對,觸怒了劉備,誤讓劉備認為沒有諸葛亮就打不贏仗,所以劉備很生氣,想把諸葛亮留在後方,自己獨立打贏這場戰爭,他自信滿滿,畢竟帶了數十萬大軍,他想自己獨立打贏這場戰爭,然後班師凱旋時候再去見諸葛亮,在他面前炫耀一番,輕輕嘲弄一番諸葛亮,告訴他自己是對的。既然諸葛亮認為他是錯的,那他就要在沒有諸葛亮的情況下也要打贏這場仗,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諸葛亮便沒有參與夷陵之戰,而劉備賭氣沒有帶上諸葛亮。

    當然了,這僅僅只是通過表面上的情況來分析,但諸葛亮沒有參與夷陵之戰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各界學者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以下幾種: 1、因為諸葛亮要輔佐太子監國所以沒有參與

    想必大家都知道,猇亭之戰是動用全國之力,劉備親征,古代但凡皇帝出征,就要由太子監國。諸葛亮要輔佐太子監國。所以不能隨軍。要輔佐太子監國的人必須要有優秀的政治才華。

    諸葛亮當時是劉備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不管是軍事才華還是政治才華,不管是出於保障後勤的原因,還是出於內部穩定,諸葛亮都是不二之選!於是劉備最終沒有帶上諸葛亮,可以預見的是,悲劇發生了,蜀漢的最後一點家當也被劉備徹底掏空,諸葛亮只能臨危受命,輔佐劉禪,休養生息。

    2、諸葛亮為了給自己留後路

    按《三國志》當中的記載,在夷陵之戰前,極力勸阻劉備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等將領,雖然諸葛亮反對出戰,但是也僅僅是提出了意見,沒有激烈的勸阻,為什麼?

    因為諸葛亮的哥哥當時是在孫權那,而且之前就是因為諸葛瑾來要荊州,才導致的孫權跟關羽翻臉,因此,劉備表面不說內心是怪諸葛亮的。諸葛亮如果拼命勸阻,未免有為哥哥幫助孫權的嫌疑,因此,諸葛亮要避嫌。

    另外就是諸葛亮從一個臥龍先生成為當時蜀漢的丞相,那是相當不容易的。而且後期,諸葛亮的軍師地位幾乎被法正取代,因此更加謹言慎行,不敢太直接,給領導壓力,因此沒有出面極力勸阻,目的就是為了明哲保身,給自己留後路。

    結局大家都知道,跟諸葛亮預測的一樣,劉備在永安病篤(也就是白帝託孤)之後,諸葛亮獨當一面,封武鄉侯領益州牧,又開府治事,最後還派了使者去訪問東吳,現場氣氛愉快而友好,兩國簽訂了互不侵佔友好條約。從這裡就能看出來諸葛亮是真精明。

  • 4 # 阿元旅行記

    因為諸葛亮反對這次戰役,這次戰役不符合諸葛亮聯吳抗魏的大的方針政策,不是劉備不帶諸葛亮去,而是諸葛亮根本就不願去。

  • 5 # 山東梆韻魯西南

    諸葛亮對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是不贊成的,他認為這個時候,孫權已經做出了和解的意圖,從蜀漢長久的打算上,應該孫劉聯合是大於一切的政治前提。這時的劉備因個人感情衝動,不顧大局和諸葛亮的勸說發動了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劉備的主動和兵強馬壯意思識, 劉備自我感覺良好,軍事上的優勢和東吳的現況,使他覺得勝券在握。劉備不能帶諸葛亮的重要的原因還有兩個。第一,諸葛亮是軍事指揮人才,諸葛亮掛帥是必然的,他不可能讓劉備指揮部隊的行動的。這也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優勢。第二,劉備出征,最不放心的也是他的後方的安全,益州各項治理是離不開諸葛亮的。有諸葛亮在他是放心的。

    正因為這一切的存在,諸葛亮是去不成的。真的去了,也就不可能有夷陵之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這首詩寫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