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生活的阿澄

    首先你的觀點也不太對,你媽媽太寵孩子本來就是不對的,所以你要改變的不是你老婆的心態而是你媽媽的心態,都說老人容易寵孩子,現實中確實是這樣。

    寶寶,作為長輩的寵愛收割機,一直以來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很多媽媽說家裡老人如何寵孩子,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話都當耳邊風,說了不能吃零食、不看電視,一到了爺爺奶奶那就肆無忌憚的吃,攔都攔不住... 俗話說“隔代親,更動心”,老年人的確更疼愛孫輩。

    怎樣避免消除隔代親的消極影響?怎麼解決老人對孩子教育上的矛盾呢?

    誰帶誰做主、抓大放小、堅守原則性問題

    妙招一:誰帶孩子誰做主

    如果你老婆只是偶爾請你爸媽幫忙照看一下孩子,要麼你就要強勢到底,一定要按照你的規矩來,但如果你做不到,索性就全忍了,反正都只是偶爾的情況,就讓老人孩子都放縱一下子。

    如果你需要你爸媽長期幫你照顧小孩,比如一週固定幾個白天,甚至孩子根本就住在他們那裡,反倒是你週末才會過去看看孩子,那其實是爺爺奶奶代替你行使了父母的責任,怎麼帶孩子當然只能由他們說了算。

    只有整天都帶孩子的人才有體會,很多時候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而是要配合小孩子的情況。既然把孩子交給長輩長期照顧,就必須信任他們的方式。

    想想看,如果是你整天照顧孩子卻被別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你會不會生氣?你的育兒理念,只能自己照顧孩子的時候實施,否則就應該閉嘴,也只能閉嘴。

    妙招二:抓大放小,誠懇溝通

    你對上面說的不服氣吧? 難道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能作主了? 好吧,如果你真的對什麼事情看不過去,那就說吧。說之前要先多想幾次,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免得讓爺爺奶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談的時候,態度要誠懇而尊重,最好讓爺爺奶奶覺得你是和他們一起商量解決方法,而不是在指責他們。在交流的時候要耐心細緻,應該首先肯定老人對孩子的感情,特別是要充分肯定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貢獻。

    一般情況下,要避免媳婦和公婆 / 女婿和岳父母直接交鋒,誰的爸媽誰去談,因為父母子女之間,說話的人可以比較放鬆,聽的人也不容易胡思亂想,就算想了,也不容易跟自己的子女記仇。

    妙招三:統一思想,堅守原則性問題

    全家要達成統一的教育思想,千萬不能一方管教,另一方拆臺。一家人協商一致,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請老人不要插手,並且在孩子面前要幫助父母維護一定的威嚴,這樣孩子才不會天不怕地不怕,也懂得尊重父母。其次,當雙方產生分歧的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揭露出來,避免讓孩子產生僥倖心理。

    遇到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在一些關於寶貝健康或安全的大問題上,仍然要堅持自己的底線,絕不能退讓。雖然這樣感覺有點不近人情,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哪些底線是一定不可觸碰的。

    那些吐槽老人的媽媽們也要注意,遇到這樣的問題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怕影響關係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找到了靠山。當然,為了雙方的和諧相處,事後找個時間避開孩子和老人主動進行溝通,在老人提出一些建議時虛心傾聽,儘量減少正面衝突。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2 # Nicer個人成長

    我想題主是覺得自己媽媽辛苦幫忙帶孩子,媳婦還挑三揀四的各種不滿意,對於媳婦的這種態度覺得有點不合乎情理,從心疼自己母親的付出這方面看是能有一點理解你著急的心情,但在你心疼自己母親的付出時也要看清楚你媳婦的不滿原因,是否她的不滿真的就是無理取鬧,如果是那確實需要調整,如果不是那你就要當好橋樑幫助媳婦和老媽理解對方達成共識。

    單從你標題的描述,我看到的資訊是你老婆是因為不贊成老人太寵孩子而有異議,這說明你已經清楚瞭解到老婆反對的原因,那麼就不應該忽視她反應給你的問題,因為孩子是你們倆的,你也同樣有責任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負責,而不只是每天給他飯吃,給他衣穿,滿足他一切要求就算了事的,但凡一個正常人都知道過分的寵愛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益處的,你以為這是在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害他也是在為難以後的你自己。

    婆媳問題本來就不好處理,加上要一起帶孩子的話問題會更多,所以孩子要麼自己帶,要麼就提前和老人商量好,表達清楚夫妻兩人對於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態度,希望和老人達成共識這樣以後的共同生活中才能減少爭吵,家庭人際關係的和諧也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前提。如果你只是覺得老婆反應問題的態度和話語不恰當,那麼可以和她好好溝通商量用更好的表達方式,但如果你連她反應的問題都覺得是心態不對的話,那誰也幫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想明白了這個結才打得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怎麼說是五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