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大秦觀

    杜子美的詩是對人生社會的心得和體驗,文字功底和煉字精神到了藝術化的高度,有著別人無可企及的文字造化之功。詩歌到子美尤工,到太白境界尤大。所以子美詩乃聖人可為,而太白詩乃仙人所能。

  • 2 # 曉行凌波

    一般來說,稱呼某人是“聖人”,主要指其道德修養極為高超,堪稱楷模,但是在“聖”字面前面加定語,主要是指某人在專業領域中的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比如畫聖、書聖等。杜甫的“詩聖”的名頭是經過漫長的積澱,感化和震撼了無數的後人才加冕的,他在唐朝時名氣並不大,當時詩壇的雙子星座是李白和王維。杜詩,也被譽為詩史,之所以被稱為“詩聖”,無非是他悲天憫人的儒家風範和出類拔萃的詩歌造詣,震古爍今,流芳百世。

    一,為蒼生立命的儒家風範。杜甫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傳統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的薰陶,懷抱致君堯舜、治國救世的遠大政治理想,具有“施仁政”的強烈的孔孟聖人情懷。年輕時,雖然四處遊歷求官,但時運不濟,仕途坎坷,安史之亂之後,他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他的生活常態。他困於長安時小兒子在家也餓死了,最後他潦倒困頓,死於船上。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過得十分悲催,怎一個慘字了得!讀老杜的詩難得輕鬆,總能感受那強烈的感事傷時、憂國憂民的情緒,感受到儒家人物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由於杜甫掙扎於社會底層,有著艱難困苦的人生經歷,在他的詩歌中,蒼生疾苦、時局危難,都是心心念念、難於忘懷的,是典型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文人士大夫,他在詩中體恤民情,直陳時弊,有著深沉的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和悲天憫人的博愛精神。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別”,小時上學,每到老師領讀——“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時,我們一群男生常常忍俊不住,糾結於老頭是怎麼“逾牆”的?兒媳沒完裙為何不穿褲子?人到中年有了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才體會專制社會中,荷政猛如虎、草民如螻蟻,才體會民生之多艱,才知道當年少不更事是多麼的幼稚可笑。正是危局亂世的時代背景和坎坷挫折的多舛命運,空懷壯志的悲涼,無以救民水火的遺憾,使杜甫的很多詩句成為感事傷時、寄託情懷的千古絕唱,噴薄而出,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些詩句足夠震古爍今、千古不朽!

    二,出類拔萃的詩歌造詣。後人評價唐朝大詩人時,常認為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李賀是鬼才。杜甫確實不像李白那樣是個驕傲放曠的天縱之才,他的思想沒有李的那般狂放不羈、自命不凡,寫詩同樣沒有李白斗酒詩百篇、飄然思不群的瀟灑。他的詩,紮根於腳下這片土地,更接地氣,雖然是地之才,但是他認為“詩是吾家事”,是安身立命的資本,所以他刻苦用功,深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常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雖不像李賀那般嘔心瀝血地吟詩,不像賈島孟郊被成為“詩奴”“詩囚”,但也是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李白《戲贈杜甫》才說:“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從藝術角度看,他的詩歌眾體兼備,無所不精,在反映民生、社會時,多選用樂府和古體,敘事細緻入微,感染力強。特別是他的律詩格律森嚴、意境蒼茫、煉字精到、對仗工穩、沉鬱頓挫,氣韻沉雄,很好的發揮律詩言簡意遠的藝術特點,比如下面這首《登高》,格調高邁、橫絕千古,被後人譽為自古七律第一。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入川后,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茅屋,度過了難得的輕鬆愉快的生活,這期間他寫了很多小詩,描繪鄉村閒居生活,清新脫俗,灑脫淡遠,充滿雅趣,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留連彩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特別是這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五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四句二十八字,千錘百煉、句句對仗,簡直是結句煉字、格律對仗的教科書,他可以說是中國格律詩的第一大伽。

    “詩窮而後工”、“文章憎命達”、“國家不幸詩家幸”,這些詞語好像是專門為杜甫準備的,因為他窮困潦倒,知民間苦,有家國情,悲天憫人,他的詩才情思鬱結,激情迸發,沉鬱蒼涼、氣韻沉雄。杜甫,有著儒家聖人的情懷,有著偉大詩人的氣質,完全當得起一個“聖”字,他不當“詩聖”,歷代草民百姓都不答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前的輔食該怎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