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8
回覆列表
  • 1 # 龍哥說教培

    顧城是生活在信仰與懷疑中間的人。

    確信與對確信的否定,時刻捕獲著他,他的任性與他所遭遇的現實,主觀意願與客觀事實………生存維度和許多人一樣。不同的只是對待這些維度的一種姿態。

    他前期的詩裡,所用的意象雖然是跳躍,但卻始終服從於情緒秩序,受心靈的設定與限制。要表明的與用以來達到這種表明的策略間,存在著張力,但終於是能夠達到妥協與和解。

    顧城是童話詩人

    顧城的內心是十分孤獨的,正如那個時代的大多數詩人。在現實面前,他顯得傷感而尖刻。然而他也是世人中最最純潔的一個。他用孩子的心靈和視覺去看這個世界,卻看到了陰暗晦澀的一面。於是他用內心最親切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愛與惡。他的語言是文字的革命。

    顧城雖然受國外現代詩風影響不小,但在意象使用上,很少用那些溼冷粘稠的意象,不負載過於晦澀的暗示意義,也沒負載集體無意識一樣的歷史厚重度,也少有象徵的泛濫成災,都是如此自然分明的清新閃現於心靈之中。

    而他的朦朧之名,不在於意義的晦澀,也不在意象之晦澀,而在於意象的跳躍產生出的陌生觸感:即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組合方式。所以,他的詩歌之朦朧,也不是把握“意義”上的難度 ,而是從一種感覺把握上的不確定……

  • 2 # 花影流年

    顧城被冠於朦朧派詩人的稱號。但是他的很多詩語言乾淨,意象一點也不晦澀。讀他的詩,我們似乎感覺顧城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用孩子的童真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知這個世界。

    “現在,我們去一個夢中避雨,傘是低的,也是紅的,你的微笑格外鮮豔。”每一個字都那麼簡單,畫面又是那麼溫馨,感情清純美好。

    顧城也寫迷茫,也寫無所適從的彷徨。可是讓人感覺不到多麼深重的悲涼。他就像個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門。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手中有鑰匙,卻沒有門可以去開啟。小小的鑰匙怎麼能敲開厚厚的牆壁?那種無所歸依的迷惘,那種個人力量的渺小,都在短短的幾句詩裡了。

    顧城也寫探索,寫尋覓,寫一種堅持和前進。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這是顧城最有名的一句詩。詩人渴望這個世界的美好,是因為心中熱愛這個世界。他希望世界到處都是鮮花,他希望世界永遠光明。

    顧城17歲就開始寫詩,他的詩歌影響了一代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顧城隱居紐西蘭,九十年代初自殺於紐西蘭。

    “也許在我心裡,也有一個冬天。”顧城心裡的冬天,沒有人能走進去。詩人都是孤獨的,那種孤獨是無人理解的哀傷。他愛這個世界,卻“不知道怎樣愛你”,只能去另一個世界開始自己的愛。

    詩人遠去了,顧城、北島、舒婷的時代成了文學史中朦朧詩的時代。可是在顧城的詩中,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他像一個孩子一直在尋覓在彷徨的無助和寂寞。

  • 3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一座最小的城。沒有森嚴的殿堂,沒有神聖的墳陵,安安靜靜、《顧城詩集》等,... 死亡還沒有誕生、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安安靜靜。只...

  • 4 # 小維快樂沒道理

    顧城的詩,從他詩集中就可以看出,他越來越偏離人生的軌道,七歲的顧城就寫的出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樣的詩,不得不說他就是個天才,越往後看卻越壓抑...甚至讓人有窒息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哪些國家和地區有母系氏族文化的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