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識玉

    和田玉帶久了,裡面出現明顯的絮是怎麼回事?

    棉絮屬於瑕疵的一類。

    玉的棉絮是聚集在它內部的一種白色晶狀體,形狀看起來就像是棉花一樣,並且它的分佈形式是不一樣的,有些是大小顆粒狀的,也有些是霧狀和花狀的,因為棉絮是天然的,所以形狀會不同。棉絮屬於天然的存在,玉石經過千百年的地質變化造成,不會因為帶久了,盤玩久了就會消失。

    所以帶的時間長的和田玉,出現棉絮一般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買的時候沒有看仔細;

    第二種是結構特殊,特定的角度才能發現;

    第三種就是新玉當時有煮蠟過油,剛帶的時候不明顯,帶的時間長才出現;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磕碰出來的,類似棉的東西。

  • 2 # 指玉彈曉

    對於這個問題壓,有很多個解釋,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情況1:就是說在玉器加工完,雕刻拋光完以後,都會進行一遍合蠟,也就相當於咱們洗完臉擦一遍大寶,使得面板更滋潤,更潤滑,在這個過程中,雕刻好的和田玉有小棉絮,棉絮的地方料子都比較鬆一些,在經過高溫的情況下,蠟進入到棉絮中,就會遮擋住棉絮,讓玉更好看。你佩戴的過程中,人體溫度是恆溫的,時間長了,四季環境冷熱變化,導致蠟幹了,揮發了,這個棉絮就會顯露出自己的原生態了,這是一種情況,棉絮本身就有,被蠟遮蓋了。

    情況2:玉石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完美無瑕,合蠟也合過了,那時間長了為什麼會出現棉絮呢?那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佩戴過程中,你磕碰了他,很多人不理解,磕碰會有裂呀,會有劃痕呀,確實是這樣,但是你想過沒有,刀傷是口子,棍傷是面板淤青,鞭子抽的是另一種傷,所以你也不知道你在佩戴過程中碰到什麼了,那萬一是一個鈍器隔著衣服碰的,也有這個可能,只是可能。

    情況三:這個棉絮本身就是存在的,你在購買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很多玉石上的問題,不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必須配合強光手電,加上拿到自然光下去左右上下的看,才能看到問題,你買回去後,戴身上,肯定不會天天看,突然哪一天,你取下來不經意一看,看到了棉絮,這都是正常的,你和你女朋友生活了一兩年,才發現她的一個你從未發現的小毛病,這都是正常的。

    還有一種我親身經歷的類似的事情,前兩年去且末進料子,當時一個朋友送了塊原料給我,說回家自己玩,大概有一公斤多吧,回家後,我就仔細看看了看料子,手鐲出不了,只能出掛件,出掛件又沒多少好玉肉,還淨花工費,然後就讓朋友幾刀切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墩子,放暖氣上壓衣服什麼的,切完,在坨片上磨了一下,亮亮的,除了幾道裂明顯,其他倒是沒有什麼,過了好久了,我孩子都有了,然後突然有一天發現玉石內部有很多肉眼可見的小綿點,這個小棉點在切料後,都是沒有的,而且,我自己的東西,又不賣,也沒有合蠟,怎麼會有小棉點呢,和幾個朋友交流後,得出答案,都說是料子本身就有問題,在原料的時候是好的,在家裡放時間長了,又是在暖氣上放著,冬天烤的,夏天曬,烏魯木齊溫差又大,本身料子上的小棉點就會慢慢出現了,這都是正常的。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知道,買玉需要細心,瑕不掩瑜,十籽九裂,都是正常的,你在社會環境中生活,遇到的東西你也不知道,你也記不清楚,所以,要多注意,如果發現有小棉點,要及時和商家聯絡,詢問處理方法。

  • 3 # 興明玉雕

    乾淨、細膩、完美的玉是不會有棉絮的。除非您買到本身就是有棉絮瑕疵的玉,只是玩到一定經驗看出來品質、懂看到棉絮了而已。每一種玉,常規的品質就會有少許棉絮,棉絮太多我們在加工中會扔掉或者把棉絮切割掉。也有都是棉絮被專門生產低廉產品的廠家批次加工出來後被不懂質量、貪圖便宜的消費者購買、收藏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玉石品質分級(原料質量區分),還有打磨拋光有廠家偷工減細,打磨拋光沒有認真,區域性、線條、縫隙處只用蠟水遮蓋, 蠟水乾後砂印出來感覺是“棉絮”。真正細膩乾淨的玉器是玩不出來“包漿”的,玩的表面是汗液、揚塵而已,好肉質汗液是侵蝕不到肉質裡的,清洗即可乾淨,更不可能有“包漿”。料串漿、棉絮多、漿石(不是純玉肉)、大理岩、花崗岩、木頭、黑桃、菩提等因為容易吸汗,時間久了汗液變質氧化(就像一個乞丐長時間穿一件衣服時間久了後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嗎?)變成油沁色,從業者稱為“包漿”,想象得到細菌滋生的溫床,還能養生嗎?欺騙手段在現在提倡文明、傳承美德的時代會陸續打擊中越來越少。

    玉石很美,但是很多玉石並不是每一塊都是好品質很完美的,為什麼說好玉難求!懂玉石品質懂工藝才能擁有一塊真正物美價廉的好玉。

    國家提倡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文化,以誠取信、以玉交友、弘揚德玉文化是行業的核心,愛玉得懂玉,擁玉得尊玉,玉器有寓意,藏玉是傳承,掌握品質、有精雕細琢的工藝,這樣您手中的美玉就是無價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美人看不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