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拱豬的白菜
-
2 # 一點童話
因為是動漫,而不是什麼教育動畫啥的,像很多競技類的動畫也不需要十分懂內行啥的,關鍵是競技類動漫主要是讓人體會到其中的緊張刺激,讓人慾罷不能的氣氛為亮點,而不可能一步一步為你科普棋怎麼下,下的有多麼多麼好。總之,(有蘿莉還不夠理由嗎?)
-
3 # 迷迪兒
這很容易理解啊?
“灌籃高手”是看什麼呢?帥哥!
“天才麻將少女”看什麼?美女!
“蘿球社”看什麼?蘿莉!
“迷途軟網社”看什麼?肉!
剩餘的“網球王子”“黑子籃球”“乒乓”有多少是衝著運動去看的?
想必有的觀眾在看到將棋二字事就已經明白了,畢竟除了那個生前是體面人的八一老爺,除了那部大打蘿莉擦邊球的《龍王的工作》之外,無論是《紫音之王》還是《3月的獅子》都沒有那種為了引起觀眾驢叫而特意新增的商業元素。
白鳥士郎是一個很聰明的作者,畢竟在作品題材上,尤其是在浮於表面的觀感衝擊題材上,讀者很難斷定這到底是出於讀者的喜好還是出於商業的需要,但無論哪一種,《龍王的工作》裡眾多的擦邊球元素都很好地保證了這部作品的銷量,只不過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是是非非的爭議。明明是講下棋的動畫,《龍王的工作》為何在不懂棋的人裡大受歡迎?
大概是蘿莉。
《龍王的工作》從原作白鳥士郎到負責製作的動畫公司project No.9都可謂深諳此道。且不提白鳥士郎那尚未完結(實際上是鴿了)的作品《農林》裡,那個寫作高中生讀作幼女的女主角,project No.9這家動畫公司雖然產量不怎麼驚人,但在看到列表裡《蘿球社!》、《蘿球社!SS》、《天使的3P!》這幾部作品的時候,就大概知道這家動畫公司擅長做什麼了。
對了,《天使的3P!》現在B站已經直接點明意思是《天使的 three pieces!》。
這種大打擦邊球題材的作品,在某個時期,或者說至今仍然在部分的觀眾群體中不受待見,只不過大部分的觀眾依然是抱著"真香"的心態罷了,也正因為這樣,如今這些擦邊球元素才會顯得如此富含商業氣息,即使它們討好觀眾的效果早已不復當年,但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一部作品的銷量下限。
那我們因此就能斷定,《龍王的工作》是為了服務或迎合部分讀者的嗜好才加入這些元素的嗎?並不能。
如今許多日本動畫的主角年齡段開始日漸提升,而《龍王的工作》偏偏逆其道而行之,將女主角的年齡反降至作為小學生的9歲,那麼作品中男主角八一為收下雛鶴愛這名幼女弟子而猶豫的原因,就是僅僅怕鄰里親友的口舌嗎?也或許還是因為她的年齡"太大"了。
在職業將棋,甚至進一步到各種棋類的職業棋士世界裡,一般到了5歲左右能認字的階段,就已經開始陸續接觸相應的基礎知識。原因是幼兒的大腦在4~6歲的時候正處於高速發育的時期,而在7歲之後大腦的發育已經完成了將近80%,如果是以職業棋士作為目標,《龍王的工作》裡雛鶴愛九歲的入門年齡的確堪稱是"高齡"了,因此八一在親自測試過她的將棋天分,確認了是可塑之才後,方才改變主意決定收下這名弟子。
所以到頭來《龍王的工作》得此風評,其中還少不了project No.9這家"蘿莉專精"動畫公司的加成,於是問題又繞到了如今動畫業界的企劃理念上——現在做動畫一般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為了讓原作的銷量更上一層樓啊。
源自美國的有限動畫理念,後來被手冢治虫在日本發揚光大,有限動畫以及其後的動畫製作委員會模式,如今依然在方方面面影響甚至統治著日本動畫業界。這種完善卻陳舊的產業鏈早已是根深蒂固,雖然Web小說已經算得上是在日本正式興起,但文庫版卻是日本ACG小說創作者永遠繞不過去的檻,再接下來才亂刀漫畫版以及動畫版等等的跨媒體企劃。
於是一路走來,動畫企劃漸漸就從輕小說的最終目標變成了一種宣傳手段,有限動畫的理念也進一步得到了價值的體現,具體可以反映為如今隔三差五就要出現各種"崩壞神作"。
但就像是公認的爛片"迷家"最終話也有幾十個百分點的好評一樣,許多以宣傳為出發點的動畫作品,在仍然以BD為主要盈利手段的當下,也還是可以做到保本有望的,而這個"保本",就正是上文提到的"銷量下限"。
如果拋開擦邊球元素,《龍王的工作》的作品核心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所有競技題材裡的老生常談,關於冠軍這座獨木橋的殘酷之處。這題材可是王道啊,但王道也說明了它具有一定的陳舊性,畢竟不經過時間考驗的題材是成不了王道的。
所以白鳥士郎是一位聰明的作者,同時project No.9也是一家聰明的動畫公司,名作之壁早在2012年就用事實告訴整個動畫業界,只要動畫製作用心,只要人設能讓觀眾爽快,那故事本身就只是錦上添花,對於以原作宣傳為目的的動畫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