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好比一道門
-
2 # 優己
胡服騎射不只是換衣服這麼簡單而已,這是一個從建軍制度到指揮系統以及軍事指揮員的改變。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胡服騎射後趙軍的軍官指揮能力提升了好幾個級別,這種戰鬥力的提升自然非常快。
在胡服騎射以前,趙軍的主戰力量是步兵,騎兵只是輔助兵種,同樣的軍事將領騎兵主將也會比步兵主將低一個級別,騎兵從屬於步兵。所以呢,騎兵是被分散到步兵團隊的,擔當衝鋒坦克使用,或者被用來截擊對方騎兵,這種方法直接造成的問題就是趙軍騎兵只是騎在馬背上的步兵,騎兵的機動性則被浪費了。而且被用來衝陣使用,面對的對手都是對方最精銳的戰士,這使得騎兵的傷亡率也非常高,訓練一名騎士本身很不容易,當炮灰戰死沙場又導致騎兵的素質上不去。
胡服騎射後,騎兵被提升為主戰力量,步兵則成為騎兵的輔助兵種,騎兵主將也變得比步兵主將高一級別。這時候騎兵就被集結起來使用了,騎兵透過高速機動穿插來打擊敵人最薄弱的地方,這樣的話可以發揮兩個優勢,一個是主動進攻可以調動敵軍的防守,他們必須不斷換防自己的薄弱地帶,掩護自己的側翼,這樣的話敵軍的正面防守就會被削弱,防禦陣型就容易被攻破;第二個方面則是騎兵透過不斷的機動,打擊的是敵軍最弱的地方,這樣對騎兵的損失很小,有利於訓練出精銳的騎兵。
-
3 # 鑑史馬後炮
史上的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是趙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為應對特定的軍事威脅而有針對的一次軍事改革。這次區域性成功的改革有效解決了趙國長期受到周邊諸候國和匈奴人的襲擾問題,並且讓趙國在短時間內成功滅掉中山國拓展了領地,迅速壯大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國。
趙武靈王在位的第十九年才開始的改革,首先是趙武靈王穿上胡服上朝會見群臣,然後命其叔父公子成也換上胡服,宣示趙國胡服騎射改革的開始。為什麼要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就是為了保衛趙國與燕、三胡、秦、韓邊境的全安。趙國自建立以來,早期趙簡孑、趙襄子兼併戎國、攻取代國就是為了佔據有利位置防止胡人的入侵。一直以來,地處華北平原的趙國北常受匈奴襲擾。東西南則屢敗於齊、秦、魏、中山國等國,長期的衰弱不得不忍辱割地苟延殘喘,由於軍制老舊和國弱,周邊的胡人也連年向趙國發掠奪,趙國幾手沒還手之力。這就是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根本原因所在。
經過兩年的穿胡服、招勇士、練騎射的軍事變革,趙武靈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350年,趙軍兵分三路進攻中山國,奪取中山國的丹丘、華陽、鴟之塞、石邑丶等地,中山國軍望風而逃,中山王迫於無奈獻四個城邑請和。
到了趙武靈王二十七年,趙武靈王退居“二線”立其子趙何為新趙王,自己給自己立了個新名號——主父。他本人也是前後兩千年以來第一個活著,且自願“退休”的君主。從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到趙惠王三年期間憑著強大的趙軍滅掉了中山國還向北方出擊匈奴,“攘地北至燕、代。”向西邊的林胡、樓煩繼續用兵直達雲中、九原(包頭市),經過“胡服騎射”軍事改革的趙國終於擺脫了被動的局面真正成為當時軍力最強的諸候國之一,與其它六國並稱七雄於世。
胡服騎射是趙國應對區域性危機的一次成功改革,它是立足於當時趙國現有的區域性危機而進行的,由於趙國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草原,所面臨的都是來自於草原胡人騎兵的威脅,故而這次騎射改革是針對特定地理的敵人進行的,這種區域性針對性強的變革雖然在北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放眼到整個戰國格局,則顯得狹隘了,尤其是對來自南方的韓、魏,和東方的齊國,由於地理特點差異,北方強悍的騎兵軍團則難以應對南方多變的地理環境。提問者所說的“逆天”,只能說是區域性的“逆天”而已。
-
4 # Lucky
一是,明確一下“胡服騎射”。這個是一整套制度改革,並不是僅僅改變衣著打扮和學習騎射而已。以前,趙國以車兵和步兵為主,現在以騎兵為主力。兵力的編制體制完全變了,戰法也變了。
二是,騎兵的優秀之處。比起步兵與車兵,騎兵的靈活性更大,在複雜的地形上能夠更快的機動。大量騎兵的集團衝鋒,對於敵方步兵來說是一種災難,步兵很容易被擊潰。騎兵打不過還可以逃,步兵根本追不上。
三是,趙國的一些優勢。趙國在士兵的裝備上原本就先進一些,能夠具備盔甲的人頗多。防護力本來就強。趙國的武器也比周邊先進,弓箭與刀劍比起周邊也要銳利的多。再加上改革後,有了強大的機動能力,廣泛的騎射能力,大敗周邊的三流軍隊真不是多大問題。
四是,隱藏的一個情況。大力發展騎兵,兵員從哪裡來,不可能從頭學起,肯定招具備一定的騎術的人。那麼當時的情況,只有貴族和騎奴,還有邊境之民。那麼這對於國家的穩定也有一定的好處。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他是歷史上傑出的改革家,被梁啟超評為黃帝之後的第一偉人!他一改中原寬衣戰袍的習俗,改用胡人輕便窄袖的戰服,大大提高戰鬥力,將趙國軍事實力推向頂峰,成為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可惜晚年失誤,被自己兒子活活餓死,史稱沙丘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