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悟思必得

    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被稱之為最難的一門藝術,要想將字寫成為書法藝術更是難上加難,正是一個難字,這就決定了書法難學,在追求書法藝術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非言非語,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對健在的書法家總會挑三說四,更是難有完美無缺的書法之家了。

    之所以有“寫得規矩的字說是寫字,寫得有個性別人說是醜書”的說法,這就是書法之難,一個現代的書法家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寫出的書法總會有些遺憾。

    當然除了書法本身之難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有發言權,有懂行的,有看熱鬧的,對書法品頭論足,說得對就改,說得不對,一笑了之。 加之在書法上有的各自為陣,寫草書的人看不起寫正楷的,寫正楷的人看不起寫草書的,相互不買賬,不認同,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自以為是,這也是如今書法上一種不好的現象。

    有句古語說得好:“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人長一張嘴就是來說人的,當然也是被別人說的。做人要行正道,別管別人說三道四,堅持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在書法上當有這種精神和追求。就書法而言,首先是要規矩寫字,不規矩寫好正楷,怎麼為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呢?如果學習書法不寫好正楷,就龍飛鳳舞,就搞所謂的創新,標新立異,這樣無疑就是醜書偽書了,如此醜書當是老鼠上街,人人喊打了。

    我以為,規矩寫好字,寫好正楷字,從書法的基礎做起,總比寫醜書要強,寫醜書是最沒有發展前景的,寫正楷雖說很規矩,還沒有行為自己的風格和個性,但有了這個基礎,並堅持寫下去,就會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特色來,這是因為,練習書法很難,不是十年二年的事情,有時需要用一輩子,搞書法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心情浮躁,要守得住寂寞,有了這種精神,只有自己練習書法的“路子正”,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了。

  • 2 # 三悟軒

    題主根本沒有說清所謂“寫的規矩”究竟是“合乎法度”上有所創新,還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狀如運算元、呆若木雞”?寫的規矩如果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有所創新,字形結構因時因勢有所變化,怎麼可能被人說是寫字?

    “寫的有個性”不代表有傳承,沒有紮根歷史積澱的書法創新,在本質上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即使是一時繁茂,也逃不過曇花一現的結局。被人稱為醜書也無可厚非。

    面對別人的批評,我們應該是批判性接受,擇其善者而從之,既不能視而不見的固執己見,也不能唯唯諾諾,失去了自我。

    我們學習古人書法,一是入門層級的學寫的“像”,就是學習其筆法、結構,以達到“惟妙惟肖”的目的。二是在掌握了初步的筆法、結構基礎後,透過學習古人書法作品節奏節拍變化,畢竟書法不是簡單的單個字的堆疊,不僅僅是行草書有追求變化的要求,即使正書也對變化是非常重視的,否則就會落入“狀如運算元”的館閣體窠臼。第三個層面就是在掌握前兩個層面基礎上的突破,在書法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認知和風格,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帖,書法作品裡有了個人元素,所謂“學古不泥古”就是創新。

    回到題主問題上來,“寫的規矩”和“有個性”並不是水火不容的矛盾關係。“寫的規矩”要求的是合乎法度,而“有個性”則是創新,能夠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有所創新,真正懂書法的人自然是肯定和支援居多,對不懂書法的人對你的批評而言,視而不見也未嘗不可。

  • 3 # 聞道深般若

    寫得規矩的字說是寫字,寫得有個性人家說是醜書,書法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問得好!書法究竟是什麼?書法的淺層含義是說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

    當這套方法發展得較為完備、較為成熟、較為系統、並具有抒情表意功能後,它的深層含義已經嬗變為以文字為形象的線條藝術啦。

    更深層的含義在於書法的紆餘蘊藉,這正是書法家所致力追求的,即以書格作為自己的人格表徵。

    譬如後人對“三大行書”追捧,並不完全在於書寫本身,甚至書寫中還有塗抹、錯別字等等瑕疵,但就像一面鏡子,以其書寫所蘊含的強烈精神氣質,全面映照出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

    書法之美不在於寫的漂亮,也不在於醜,重要看氣質!

    既然書法是線條藝術,那麼規矩也好,個性也好,美醜也好,都取決於線條。

    線條粗分只有兩種,圓筆和方筆,。

    用中鋒的鋒穎書寫,藏頭護尾,圓轉含蓄,蘊篆籀氣,是為圓筆。

    用側鋒鋪毫書寫,鋒芒畢現,方折剛勁,蘊金石氣,是為方筆。

    古人將圓筆蘊藉的篆籀氣,視為含蓄、中和、平正、外柔內剛的書格。

    又將方筆所蘊藉的金石氣,視為張揚、強勢、險絕、挺拔剛勁的書格。

    恰好,看看芸芸眾生,誰又不是這兩種基本人格中之一種呢?

    優秀的書法作品充分利用了書法法度所給予的紆餘空間,將作者自身的性情和人格蘊籍其中,這也是書法的本質特徵。至於外在呈現的規矩、個性、漂亮和醜,只要是作者人格的真誠表達,都可以是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玄宗為何要把大權交給藩鎮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