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顏還595
-
2 # 西堂周治銳
寫書法的時候最注重什麼?練習書法除了練習字型外還能有什麼用呢?
寫書法時講究入靜,講究凝神靜氣。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練書法時就講究"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入靜可以培養人們的耐性,克服急躁心理,久而久之,可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練氣功就講究意念,講究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在這一點上,書法與氣功的養生方法非常相似。有資料統計,"歷史上歐陽詢、顏真卿等大書法家平均壽命79.2歲。""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相通)同高僧比較,28人中,書畫家比高僧長壽12.7歲。"3 這說明,書畫家的壽命比高僧還要高。因此說,練習書法,實在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絕佳運動。
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件瑰寶,這在西方文化中是沒有的,就像中國武術,中國京劇一樣,舉世無雙,更顯其稀世價值。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把中國書法也作為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補充進去。目前"漢語學習熱"在海外不斷升溫,但是,很多外國學生反映學寫漢字是他們最難的地方,有的學生想放棄寫字,乾脆用電腦來進行打字。因此,介紹一些中國書法,可令外國學生對中國書法耳目一新,以提高外國學生學寫漢字的興趣,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地瞭解。
書法修身養性,相信這是外華人無法理解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書法家都是一番仙風道骨的感覺的最終原因了吧!
悲鴻先生將:書之美在德在情。書法的美在於體現書法家的情操、人格,需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古人稱書法為心畫、心跡、心法等等就凸顯了一個心字,包含學識、才情、理想等等。每個書法家都應有獨特個性、人格,當代書法大師太多,亦步亦趨吃人家的就有皮厚之嫌了。每個書法家的心跡、心畫能一樣嗎?用心所得的特有感情,節奏是任何人不可重複的!
-
3 # 翰墨書道
概括起來說書法講究藝術性,這個藝術性包括書法的點畫造型、結構布白、章法和神采,最高的是情感。書法是否具有藝術性除了法的超越以外就是情感和文化內涵的厚度。
點畫結構和章法的講究是要有師法和傳承,對經典書法技法與理論基礎和融入的越多越具有藝術性。所以要完成書法的第一筆就是臨摹透過長期的臨摹,完成書法基本功和技法的繼承,經典字的豐富掌握。臨摹書法最低的講究是形神俱似惟妙惟肖。在就是那個背臨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基本規律。
這些知識只是解決了技術方面的問題,讓我們有了書法的表達手段,工具,方法,技巧。就像人們用語言交流思想那樣,文字按照一定的形式組合成有意義的那個表達思想的語句。這就需要文化和藝術理論的功夫的結合。二者密不可分。如此以來,書法的藝術性才能彰顯。如果我們以寫字的形式抄寫一些內容,是沒有藝術價值的。所以書法家在創作書法作品的同時還要多作品的文字內容進行理解,甚至以自己創作的詩詞文章為首選。這方面從古至今,蓋莫列外。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有《寒食帖》等。當今的書法如毛主席書法作品,幾乎都是寫自己的詩詞作品。就是有部分抄錄古文的作品,在藝術性上仍然是自作詩詞書法作品最高。更經典,更具有藝術性甚至歷史價值。
所以說,一些經典書法大家,幾乎都是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比如歐陽詢主持編篡《藝文類聚》、啟功也是多方面的專家。
概括起來說書法的講究六個字:技法和文化、情感。
回覆列表
書法要講究哪些?這個問題比較大,那麼從大的方面講,我個人認為書法應該講究這幾個方面:一、傳統性;二、高品性;三、創新性。沒有經過傳統技法的入門繼承訓練,寫出來的字顯然是難有章法無所謂有無書法性可言的,所以只有認真臨習前人碑帖,才能瞭解認識“書法”是怎麼一回事,並非是隨意塗鴉或把字寫端正了那麼簡單,像《張遷碑》《蘭亭序》《多寶塔》等名碑名帖都是前人繼承和發揚結晶的典範!書法的高品性是說書法要寫出品位來,品位是有思想有境界的,這就需要作者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不然寫出來的字難免庸俗而不自知啊!像顏真卿為官剛正不阿心胸闊達,寫出的字剛強渾雄;鄭板橋大智若愚難得糊塗,為百姓謀福利,書法相容各長,灑脫飄逸,超凡脫俗!書法既要繼承前人精華,也要有所發展創新才得,當然發展創新不應該是玩什麼花樣博取某群人的喜好,而是建立在前面傳統性和高品性的前提下有所發展的!像顏真卿的“顏體”,雖然有別於二王的風格,但也是習承了二王精髓之後才在他自己的思想中發展出來的!還有弘一法師的書法空靈玄妙,有魏碑的渾厚,隸書的古樸,行書的奔放,自成一家,形散神聚,不卑不亢,淡然而讓人敬仰!再有舒同的書法,取法華世奎、何紹基結合行書,多用藏鋒中鋒行筆,去方為圓而又大氣磅礴為世人所肯定和讚歎!所以我認為書法講究傳統性、高品性和創新性是學習書法和創作書法的思想要點,懂得這些要點才能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好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