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達摩精舍
-
2 # 塗之人995
中國畫的貴,是商人們炒起來的。白石老人的畫有過億元人民幣一幅的,而他在世時一平尺不過五元錢,一幅畫也就三、二十塊。
就是而今,那些無名作者的畫,也不值幾文錢。——這些作品的水平並不比有些有職務的美協、畫院領導的作品水平低。
畫商們要的是利,不是藝術。
-
3 # 紅梅工筆佛畫
因為自己是畫國畫的,自然不好說貴不貴,但也因為自己是畫國畫的,更明白貴不貴。
國畫為什麼貴?正常狀態下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物以稀為貴。二是自以為的貴。
國畫的貴應該會分很多情況,可能首先讓人覺得貴的,就是那些傳世的古畫和一些大師名家的作品。其實在自己的眼裡,這些國畫不是貴了,而是應該更貴些,因為相較於西畫還是不貴。
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些傳世的古畫不但稀少也無法再造,所以一些古代的摹本也價值連城,它們的貴還因為歷史的價值和人文的價值不可替代,這是我們最直觀瞭解華夏祖先的實物,不但瞭解歷史也瞭解古人們的精神,貴的值就不貴?
還有就是一些國畫大師名家的作品,主要就是近現代的國畫,他們雖不如古畫稀少,但也因為作者的離開,至少是不能再增加,也只能是越來越稀少。
他們的物以稀為貴,還貴在藝術價值上,大家的感覺好像中國有好多這樣的國畫大師,的確是不少,是因為沒有算畫家的群體,中國到底有多少畫家,只能說是無計其數,這無計其數的畫家,又有多少可以達到這麼高的藝術水準,這樣比較就知道還是鳳毛麟角。
除了以上的情況,覺得就是現在身邊的國畫貴,不知道是如何有這樣的感覺,首先一些有潛力的畫家的畫貴,那可能是收藏投資的緣故,是為了能保值增值賺錢的,所以沒有貴賤之說,可能已經入手的巴不得更貴呢,
那其他的就是日常消費的,如果這樣覺得貴,就是自以為的貴。因為是計算成本的誤解,多數人會想不就一點墨一張紙,能用多少成本,就賣那麼貴,之所以說自以為的貴,就是國畫的成本演算法,不是你自以為的演算法,應該是這樣算。
我們可以做個基本的等量換算,你從20歲開始上班,每個月3000元工資,一年就是36000元,直到50歲,你共收入108萬,畫家從20歲開始畫,直到50歲,作品稍有起色,但還不一定有人買,他的前半生每月畫5-8張畫紙+顏料保守按200元計算,一年2400元,直到50歲他不僅沒有收益,還需要付出72000,如果他沒有選擇繪畫的道路,30年最少能賺108萬,選擇了繪畫,30年需要花費最少72000,這還沒有算如果是美術生的話,二十歲之前花的培訓費,反正自己是聽過,為了孩子能考上美術生賣房子的。
這還沒有算為了學的技藝,一天天練習的價值,也沒有算為了創作一幅畫,一夜夜絞盡腦汁的價值,也沒有算一次次翻山徒步寫生的價值,也沒有算一次次拜師求教的價值,更沒有算藝術的價值。
其實這些道理也並不難懂,就像很多職業會有高工資,更高的學歷也會有更高的待遇,就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比別人更多,他們的技能比別人更強,更何況他們還沒有國畫的藝術價值,再強調一遍國畫的藝術價值有時候是無價的。
-
4 # 山寨莊子
局外人的感覺,會以畫材論價。卻不知:
1.經典的藝術作品,是人類文化的葵寶,具有文物般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2.藝術是創造,每幅畫都年凝聚著藝術家畢生的藝術積澱,建立在他們的智慧、心血、糾結、沮喪,甚至痛苦之上。
3.單從物質上來講,畫家初期的投入相當巨大。
4.說明:缺乏藝術追求,銅臭味畫品除外。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存在既是合理的。國畫是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糅合了太多藝術元素在裡面,國畫藝術還是人類美術史上歷史最悠久、文化積澱最深厚並且有相容幷蓄和創造性的藝術精神、具有完整的高層次學術理論體系支援和人文追求的視覺藝術。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它是昇華於物質之上的精神追求。
近年來,好多名作都爆出來天價。如齊白石的山水十二屏,拍出來9.7億。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的作品動輒數以億計。這是因為中國社會已經度過了以物質追求為目的的初級階段,轉向以文化精神為追求的新階段,投資資金看準了藝術作品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可長年儲存及增值空間。
最終使糅合了中國藝術元素(詩、書、畫、印)最多國畫走上了殿堂,成為含金量越來越高的投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