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人物誌

    中中國人,居者有其屋,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土地情節更是非常的重,如今,城市進化程序加快,土地很難獲得,變成了樓裡的一處小空間,但那也算得上是有房子,相比農村宅基地,城裡人是羨慕嫉妒恨,城裡人到了農村,看家家住大別墅一樣的洋房,覺得農村太美好了,住幾天還是不習慣,各種不方便,最後還是會回到城裡。但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從祖輩到父輩,都想盡一切辦法為子孫解決房子問題,因為子孫如果沒有房子,就意味著可能討不到媳婦,沒有媳婦就意味著斷了香火,沒了傳宗接代,斷了香火就是坊間罵人時經常提到的斷子絕孫,一個家族也就從地球上消失了,這可是人生最可怕的一種結果了。所以,祖輩父輩都盡最大努力為子孫創造條件,完成香火延續,傳宗接代的重任。

    上述觀念從古至今,無論我們的朝代如何變化,無論我們的文化如何演變,無論我們的體制如何完善,都是根深蒂固的深入骨髓,很少有改變的,當然現代的人,很多對這種觀念淡了,但全國14億人,至少有13億人還是那樣的思想。

    這就導致孩子們覺得父母給自己買房是理所應當的。

    而筆者認為,啃老是件可恥的事,有能力就自己買房,自己娶媳婦,自己買車,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讓老人頤養天年多好。但是,如果沒有能力怎麼辦,老人是不會容許你沒有房沒媳婦的,會窮盡所能幫你解決問題,實際上也是在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畢竟孩子是他們生的,沒教育好,沒讓他學到在社會上生存的本事,連個窩都沒有,這是他們當年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他們也是在為自己買單。

  • 2 # 王彬588

    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我們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就是學習的機器,很少培養生活技能,兼職的都少,經濟基本靠家庭供給,畢業後很少有再進修的,進了公司收入一般。但是我們結婚年齡比發達國家又早,結婚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剛畢業的學生哪來的經濟基礎呢,而我們的家長又希望我們早點成家,傳宗接代,所以這就有矛盾了。

    但是有的家長可能就等不到孩子立業成家,而是急著讓孩子先成家再立業,所以也會急著買房子。

    也有的是因為愛面子,別的孩子城裡有房子了,自己孩子還沒有,這種攀比心裡!導致一定要買房子。

  • 3 # 利哥124428588

    如今這是一個看錢的社會!

    現在的年輕人依靠父母買車買房是目前社會壓力下的一種無奈之舉,父母資助買房買車是為了幫助子女減輕壓力,但是把這些當成理所應當就不對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敢說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兒奴”但是我身邊的絕大部分父母都是“兒奴”。從孩子出生起,父母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他們把自己的命和健康賤賣,心甘情願統統拿來供養一個叫做“孩子”的魔鬼,父母為了孩子有操不完的心,若是那個魔鬼懂的感恩,還能安享晚年,若是無底洞的白眼狼,估計到死也不會解脫。

      在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我的父親,從離開他們住校讀書開始,每當我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錢還夠用嗎?沒有了就跟爸說,我去銀行跟你寄錢過去。”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轉錢這麼方便,每次給我轉錢都要去銀行去辦理。小時候不懂事,沒錢了就會跟他說,只要他聽見我說沒錢了,不管是在幹什麼,就哪怕是在上班,都會馬上去到銀行給我打錢。為這個事,我小叔經常當著我笑話我爸說:“你是不知道你爸呀,聽說你沒錢了,往銀行裡直奔的,鞋子都跑爛好幾雙。” 父母總怕沒有給我準備齊全,怕我會過的不好。直到現在我在外地上班,每次想家了,給他們打電話他說的第一句還是“你手裡還有錢用嗎?”

    我對爸說:“我錢夠用,不用擔心我,我挺好的,您放心!”現在長大了才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父母把我們拉扯成年,提供完整的教育,當踏入社會有工作的那一刻,就應該放手,停下來,開始為自己而活,需要房,需要車,需要錢,應該自己努力去爭取,而不是依靠父母,他們已經老了,不應該在耗盡他們的心血,更不應該理所應當,他們付出的已經夠多了,我們要懂得感恩!

  • 4 # 像花兒一樣的日子

    80後大部分還是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

    90後之後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在給打理!

    從小他們被捧在手裡,含在嘴裡!甚至沒有撿過一次碗,沒有洗過一件衣服,養尊處優過得習慣,變成應該!談婚論嫁,更是父母買車買房,沒有車都沒辦法去處女朋友,沒有房都定不了婚,形成了一種不好的風氣,父母攀比,小孩不上進,我有個親屬家男孩都沒有正式的工作,父母就在城裡給買了婚房,試問你結婚後在城裡準備怎麼生活!

    做父母的真的費勁心血!

  • 5 # 農村小呂it

    我覺得一般是在有多個子女的情況下,兒子將來要肩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要照顧全家老少。尤其在農村地區,男子是家庭的第一勞動力,通常付出的最多,而女兒通常沒有那麼大的能力。現在很多家庭獨生子女,兒子女兒都一樣。

    當然你說的情況,不孝敬父母,兒子不管爹媽不管兄弟姐妹的的這種情況也有,但是不屬於大多數。大多數情況獲得了房和車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 6 # 晨勤暮享

    個人觀點:

    父母不計後果的“愛”: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苦著自己照顧孩子,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孩子的沒心沒肺:不會考慮父母的艱辛,習慣性向父母索取,不懂得感恩。

    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但是養了而再知道父母恩就已經晚了,因為已經進入了下一個迴圈。個人覺得現在的孩子即享受中國式父母的“愛”,又想享受外國式父母給予的自由。我自己就是曾經的一員,有了孩子之後,哪怕知道不對,但是仍然想加倍的對孩子好。

    不過現在有所改善,我會給孩子樹立最基本的價值觀。會讓孩子懂得分享、讓孩子懂得愛。

  • 7 # 尷尬的北京70後

    這是家長慣的,家長從小到大一直管孩子,吃飯要管工作要管,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變成了父母眼中長不大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認為父母為她做什麼事都是理所當然的。買房自然也是應該的了。巨嬰們該長大了。

  • 8 # 防火防盜防魏嬰375

    因為有些人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中,他們提什麼要求,父母都告應,久而久之,他們就認為父母為他們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

  • 9 # 七月31895

    因為大多數婚姻是門當戶對、勢均力敵的結合

    假設自己有一個姑娘,如果男方沒有房子,你願意把自己的姑娘嫁給他嗎?

    如果沒有經過婚姻的洗禮,大部分姑娘還是願意嫁給自己的白馬王子,而不是看他有沒有房子。但是經過生活洗禮的丈母孃們,她們深知生活的社會成本以及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在大多數傳統觀念中,房子是一個家的根本。她們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和一個男人在一起過著居無定所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生活。

    中國傳統思想的父母都會願意儘自己所能給兒子買房子買車,他們覺得先成家後立業。成家的時候,兒子自己根本無法獨立買房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 10 # 大蘋果W

    為什麼,在我們農村老家如果兒子結婚就的父母買房買車,要是不買就是連媳婦也找不到,這樣的習慣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父母買房買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多歲辭職,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