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弟弟經常打我,不小心碰到他的積木就打我,怎麼辦?天天欺負我。
3
回覆列表
  • 1 # 詩蘭說心理

    第一家長可以覺察一下,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被打,這個階段的孩子善於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了

    第二在弟弟打人後,把他和別人隔離,並告訴他,打人這個行為是不對的,媽媽愛你,但是媽媽不喜歡你打人的行為。

  • 2 # 養育有新方

    弟弟打人怎麼辦?—孩子的攻擊行為

    兒童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行為,它是一種兒童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段壞物品的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2歲末便開始表現出最早的攻擊性行為 而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一般男孩強於女孩。攻擊行為通常不會無故發生,而是在孩子面臨衝突卻沒有能力解決 時,才會出現的情況。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1.攻擊是一種本能

    攻擊可以算是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 所以,當孩子覺得受到侵犯、感受到威脅時,就會出現攻擊的舉動,但這並非是指孩子有暴力傾向,而是受到情緒波動的幹抗所引發的行為。

    這時,最重要的不是處罰,而是應設法減少孩子的情緒波動,並且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請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個性不好”的標籤。

    2.表達不清就攻擊

    2-3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會說話了,但畢竟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地 表達自己的感受,特別是情緒。孩子會出現攻擊行為,最常見的原因是說不清楚,無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說出來,但是自己的東西眼看就要被 拿走了,情急之下就咬下去或推下去。

    當然,很多時候對錯很難說,但是隻要動手傷害到別人,就會導致孩子被責罵或處罰。特別是2-3歲的孩子,對於物品的所有權特別重視,因此特別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3.不適當的調解方式

    很兇地責罵孩子,不打孩子,真的會比較好嗎?事實上,氣話對孩子的仿害更大,會傷了他的自尊心。建議父母在處理上要特別小心,可以處罰孩子,但是請不要在氣頭上,否則容易衍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兄弟姐妹鬧矛盾,被父母教訓一頓,結果父母大發牌氣的處罰方式不但無法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反而會使孩子 受更多的怒氣,使老大與老二之間的衝突日益加重。

    這時候適時介入避免孩子使用錯誤的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對於攻擊行為,不可以姑息,但也不必責罵。很多時候,處罰是必要的,但是必須避免發牌氣式的責罵。

    父母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第一階段 預防衝突發生

    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一直出現在特定的事件或人物上,父母不應在孩子違規後突然跳出來處罰,而是應該幫孩子減少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例如,孩子在玩玩具時,特別容易出現攻擊他人的行為,這時就必須暫時有爸媽在旁邊陪伴,居中擔任協調者以減少不適當行為可能發生的機會。基本上,當孩子持續兩週沒有攻擊行為時,孩子往往就會忘記這樣的不適當行為了。

    第二階段 營造良好的氣氛

    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下容易誘發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容易導致攻擊行為,所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十分重要的。

    暫時減少對孩子的責備 並觀察是否有其他導致孩子壓力的情況發生,例如,戒紙尿褲、上學,兄弟姐妹衝突,爸媽之間的爭吵(當然在夫妻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自的主張,但請記得絕對不要 在孩子面前爭執)。

    第三階段 使用暫時隔離法

    如果孩子依然有明顯的攻擊行為,該如何處理?處罰是必需的,但並非是使用打罵的方式,相反,應採用隔離的方式剝奪孩子參與活動的機會,直到他的情緒平靜下來為止。

    在選擇暫停區時,要在家中選擇一個安全的區域,放上一個小椅子,讓孩子坐在上面等待。最初,孩子通常不願意配合,爸媽可以先在椅子旁邊陪著,透過行動讓孩子瞭解-當犯錯後,必須在暫停區等待,直到不哭不鬧之後才可以離開。

    當孩子被暫停時,請不要急著和孩子解釋原因,不然就沒有了“坐冷板凳”的效果。 讓孩子在安全的地方等待,透過一段時間不理不睬的冷靜處理,才能真正懲罰他的攻擊行為,等他冷靜後再解釋原因,如此,孩子オ能真正聽得進去大人說的道理。幫助孩子察覺自己所犯的錯誤,才是我們要教孩子學習的事情。

    第四階段 引導認識情緒

    可以透過睡前故事的時間,使用繪本來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與自己的感覺。

    例 如:“當生氣時我的胸口都會熱熱的,嘴巴好像會噴火,大聲說出一些不 好聽的話…”透過繪本生動的圖畫與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及爸媽對他的期許,那麼下次當孩子陷入情緒時,會更明白自己應該做哪些事情,才會被爸媽讚美,那麼就會更願意配合了。

    總結:當孩子有攻擊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制止,而不是對孩子生氣,用實際行動引讓孩子瞭解應該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才可以正確引導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馮提莫參加《即刻電音》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