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經典的著作人

    癔症一詞的原有註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以鄉村多見。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佔全部諮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透過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第二版的修訂版,將癔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兩個型別:①分離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②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僅有一二種症狀出現,且每次發作多為同樣症狀的重複。   癔症是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多數起病於35歲前,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無器質性基礎的感覺或運動障礙,或意識狀態改變。具體有如下表現:   (1)癔症性精神障礙,又稱分離型障礙。   ①情感爆發: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後突然出現以盡情發洩為特徵的臨床症狀。嚎啕痛哭,又吵又鬧,以極其誇張的姿態向人訴說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頭撞牆,或在地上打滾,但意識障礙不明顯。發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周圍環境有關。情感爆發是癔症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②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應,推之不動;癔症性朦朧狀態,興奮激動,情感豐富或有幻覺、錯覺;癔症性神遊症,患者表現離家出走,到處遊蕩;癔症性夢行症,睡中起床,開門外出或作一些動作之後又復入睡;癔症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問,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確。   ③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現情緒激昂,言語零亂,短暫幻覺、妄想,盲目奔跑或傷人毀物,一般歷時3~5日即愈。   ④癔症性神鬼附體:常見於農村婦女,發作時意識範圍狹窄,以死去多年的親人或鄰居的口氣說話,或自稱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稱進入陰曹地府,說一些“陰間”的事情,與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後有關。   (2)癔症性軀體障礙,又稱轉換型癔症。   ①感覺障礙:感覺缺失,患者對強烈的刺激只能輕微感覺,甚至完全沒有感知,其特徵是不按解剖部位分佈,不能用神經病理學的知識加以解釋:感覺過敏,患者對區域性的觸控特別敏感,非常輕微的觸控即感到疼痛異常;感覺異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或梗阻,好似球形物體在上下移動,但咽喉部檢查卻無異常發現;視覺障礙,常見者為突然失明,也有弱視、視野向心性縮小,但眼底檢查正常,雙瞳孔對光反射良好,患者什麼也看不見,但行走時可避開障礙物;聽覺障礙,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突然雙耳失去聽力,但來自背後的聲音可引起瞬目反應,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觀檢查無陽性發現;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激後出現的劇烈頭痛、背痛或軀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觀檢查未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②運動障礙:抽搐發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發作時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張,有時呈不規則抽動、呼吸急促,呼之不應,有時扯頭髮、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發作可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隨周圍人的暗示而變化,發作可一日多次;癱瘓,以單癱或截癱多見,有時可四肢癱,起病較急,癱瘓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可活動但無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動。客觀檢查不符合神經損害特點,癱瘓肢體一般無肌肉萎縮,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少數治療不當,癱瘓時間過久可見廢用性萎縮;失音,患者保持不語,常用手勢或書寫表達自己的意見。客觀檢查,大腦、唇、舌、顎或聲帶均無器質性損害。   ③軀體化障礙:以胃腸道症狀為主,也可表現為泌尿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症狀。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適、反胃、腹脹、厭食、嘔吐等症狀,也可表現為尿頻、尿急等症狀,或表現為心動過速、氣急等症狀。

  • 2 # 中醫諮詢田昊宸

    分離(轉換)性障礙[dissociative(conversion )disorders]是一類由明顯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於易病個體所導致的以解離和轉換症狀為主的精神疾病。解離症狀又稱為癔症性精神症狀,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喪失對自我身份的識別和對過去的記憶,而表現為意識範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精神暴發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新的中學生活,我們青少年該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