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賣鋼材的老頭子

    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在1912年隨著《退位詔書》的釋出,意味著清朝的滅亡。我們都知道紫禁城歷時明清兩代皇帝,其中的寶物自然是不計其數,但清朝滅亡後,故宮的深井裡有那麼多珠寶為什麼沒人去撿呢?是不敢嗎? 據統計,故宮內的水井大概為七十多口,經歷了兩朝皇帝的“坐鎮”,裡面被遺棄或者是私藏的寶物應該有很多。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住在紫禁城中的人除了皇帝就是后妃,可以說都是有錢之人,這些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人,難免會有耍性子的時候,尤其那些皇子、皇女們。

    當這些皇子、皇女們脾氣上來時,有時就會隨手抄起身邊的東西洩憤,扔到井裡的可能性自然是極高的,這些皇族子女秉著“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的想法,投入井中毀之也不無可能,所以,故宮井中的珠寶應該是有一定機率的。 另外一些太監、宮女都是伺候后妃的宮人,有時候會“順帶”一些寶物而無處私藏,怕被查到而投入井中,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最關鍵的一點,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慈禧帶著光緒外逃時,肯定帶不走全部的財寶,那可是積累幾百年的財寶,哪能說帶走就帶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便把一些珠寶投入到井中藏起來。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慈禧與光緒帝回來後,即使派人打勞財寶,也應該有“漏網之魚”。透過以上這個推測,完全可以說明故宮的深井中應該有珠寶存在,但為什麼沒人去撿呢?

    首先,宮女、太監對於深井中的財寶,即使有覬覦之心,一是沒膽量,二是沒工具。沒膽量自然不用過多解釋,井中有死人,在明清時期的後宮,深井往往是宮鬥最佳的殺人滅口的地點,那個年代的人多少都有些迷信,自然不敢去“挑戰”這樣的極限。即使有這膽量,被人發現也是身首異處的結果,錢與性命來衡量,肯定是後者重要。 之所以提到“工具”方面,是因為故宮中的深井井口都非常狹小,甚至有的井口連人都難以下去,這些人既然想“撿”珠寶,大張旗鼓的可能性極小,除非做一些破壞性行為才能“撿”到,所以有珠寶沒人撿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其次,故宮內的深井是相互連通的,與地下河連成一體。假使水井中投入了珠寶,肯定那些珠寶會隨著河流被衝散到各處,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很難判定哪口井有珠寶存在,如果有挖掘的必要,那是要大費周折的,因此而沒人撿珠寶,畢竟這機率相對較低,肯投入巨大本錢的人還在少數。 最後,紫禁城內的主人“監守自盜”。慈禧逃亡後回宮,還有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完全有可能已經把能打撈的深井“排查”過了一遍。之所以這樣說,慈禧在逃亡回來時,必然會把藏在井中的財寶打撈出來,有這樣的機會,之前那些疑似有珠寶的深井也必然會被逐個“排查”。

    再就是溥儀在紫禁城內時,過得並不景氣,在他寫的《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表明,經常由於財政不支而變賣文玩珠寶等,溥儀自己都這樣幹,下面的太監肯定也不會“消停”,但凡有機會都會想撈一把,那時候的紫禁城管理已經非常鬆懈,即使有珠寶,也應該被太監“撿”得差不多了。 綜合以上的種種可能性與不確定性,可以推斷出,以現在的情況沒人撿故宮深井珠寶的原因,完全是以大博小,退一步說,就是大興土木地去“撿”不一定存在的珠寶,是非常不划算的,因此也就任之由之了

  • 2 # 秉燭讀春秋

    據有關資料記載,故宮裡面共有74眼深井,奇怪的是從來沒人敢喝裡面的水,為什麼呢?

    原來明、清皇宮有一些失寵的嬪妃,一時想不開投井自殺汙染了井水,所以沒人敢喝。

    問題來了,宮裡的嬪妃身上穿金戴銀,清朝滅亡後,為何沒人去撿深井裡的珠寶呢?

    清朝滅亡後,按照民國優待皇室協議,末代皇帝溥儀依然有權利住在紫禁城(故宮),有他之前的手下和太監管理故宮,外人無從進入,更遑論去井中撿珠寶了。

    清亡後,普通人無法進入故宮,民國時期馮玉祥率先進入了故宮,可他看不上深井裡的這點珠寶。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他要趕走住在故宮裡的溥儀。

    馮聲稱痛恨封建帝制,限溥儀12小時內滾出故宮。

    溥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他哆哆嗦嗦拿出民國政府曾給他簽署的優待皇室協議,馮說這些都不算了,拿筆來,我給籤一份。

    說實話馮玉祥對溥儀還算不錯,他對溥儀說:“12小時內能帶走多少寶貝隨便,12小時以後故宮所有寶貝封存。”

    親們想想看,馮玉祥能看上深井裡的這些珠寶嗎?故宮裡的寶貝馮玉祥都拿不清!據說馮偷運了好幾卡車,為這事兒張作霖和馮玉祥鬧翻了。

    沒人去撿珠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井裡都是些冤死鬼,光緒的珍妃,年紀輕輕就被慈禧扔井裡了,聽說他正在找心上人。

    有鑑於此,誰還敢冒險進入深井撿珠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那麼多男生年齡大了,自己啥都沒有,還想找個小的漂亮的?